几乎没有中国古代的营造师是设计、施工一体,和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不是一回事而且营造师被视为“匠人”社会地位低下,很难留下自己的名字
中国古代计时仪器有哪些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漏刻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报着箭杆,箭杆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浑仪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
中国古代政治开始从北方移到南方是什么时候啊?还有经济重心南移
隋炀帝开运河,移宫江都郡,定位了“扬州”,即“淮南江北海西头”,并最终亡于江都。扬州地处长江运河交汇之处,交通便利,商业繁盛,而江南古都金陵(南京)毁于战乱,又因为隋朝、唐朝都是北方政权,而南方尚未充分开发(宋朝大南迁),所以政治经济中心就移至江北广陵。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城市,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完成了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