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运动首先是从滑冰开始的。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了滑冰活动。当时的人们只是把它做为一种冬季冰上劳动的技能手段交通和狩猎的工具,以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在欧洲,关于滑冰最早的记述是公元936年。那一年有一个荷兰滑冰者在冰上遇害。在伦敦某地,人们曾挖掘出古代滑冰遗物滑木,据考证,滑木是12世纪的东西。欧洲13世纪的绘画中,已出现用木头和骨头制作冰刀在滑行的人像。
中国的滑冰活动历史悠久。据支书记载,远在唐代北方结冰地区已经有了滑冰;宋代就出现了被称为“冰嬉”的体育运动;元代以后,“冰嬉”更为盛行,而且规模更大;明代有了关于“冰床、冰擦”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更设了“技勇冰鞋营”,并有一套管理制度和训练方法。据《清文献通考)记载:“每年十月,各族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等项,每到冬至后,皇帝到滋台等处看表演冰嬉。”滑冰运动的发展,从滑冰工具的改进上可以看得出来。从10世纪开始出现用骨制的冰刀滑冰。到1250年左右,荷兰盛行钉在木板上的铁制冰刀,绑在鞋上,在冰面上滑行。1572年,北美地区的一个铁匠制成的冰刀,有锋利的内刃、外刃和弯曲的刀尖,使用它已经不再需要木杖了。17世纪,铁制冰刀有了改进,有人发明了管式铁制冰刀,使滑冰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1742年,世界上最古老的滑冰俱乐部在英国成立。1809年英国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滑冰的书籍。1814年,最早的滑冰比赛在英国举行。1850年,钢制冰刀问世,从此,滑冰运动开始得到飞速的发展,产生了以竞速为目的的速度滑冰比赛。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滑冰运动逐步分化出一些以游戏和娱乐为主的冰上活动,如花样滑冰、冰球等。
国际性速滑比赛,始于19世纪末。TS;.'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了第I届国际速滑比赛,参加国有荷兰、挪威等13个国家,并商定以后每年举行I次世界性比赛。1892年,正式成立了国际滑冰联盟,它负责组织比赛的项目有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并规定每年举行1次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1893年,举办了第1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1936年,举办了第1届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1924年,第1次举行冬季奥运会,冰上比赛项目设有男子速度滑冰和冰球;1960年,增加了女子速指比赛项目。中国于1980年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并于1992年法国阿尔维贝尔举行的第十六届冬季奥运会上,由叶乔波、李块在速滑和短道速滑项目上共获3枚银牌,实现了中国在冬季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
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是由哪部文献?
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是《满洲老档秘录》。
《满洲老档秘录》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记载天命纪元前九年至天命十一年(1607~1626)、天聪元年至六年(1627~1632)和崇德元年(1636)共27年史事。
后金汗皇太极于天聪三年(1629)四月设文馆,命儒臣分为两直,翻译典籍,记注政事。巴克希库尔缠等奉命用老满文纂修史书,遂以为制。天聪六年改用有圈点满文(新满文)修撰,岁岁相继,至崇德年间蔚为巨帙。原本37册,用明代旧公文纸或高丽笺书写,各册长短不齐,厚薄各异。乾隆六年(1741)内阁大学士鄂尔泰、徐元梦奉命将无圈点字档册中难以辨识的无圈点老满文捡出,附注新满文,按十二字头序列编成《无圈点字书》一部,存于内阁。宗室觉罗学及国子监学各抄存一部。同时,因档册原件年久糟旧,遂逐页夹纸托裱重新装订成册,以千字文顺序编号保存。乾隆四十年(1775)大学士舒赫德等奉命按档册原档整理、重抄。历时3年,抄出一部,内涵音写本一套,照写本一套。每套26函,180册。此次重抄用无格宣纸,书法潦草,函帙、册衣均用黄纸,称"草本"。
照写本册面签书老满文为"无圈点字档册";音写本册面签书新满文为"加圈点字档册"。后以草本为蓝本,复缮写一部,黄绫函,黄绫册衣,泾纸朱丝栏,书写楷正,是为正本,称"大黄绫本",供皇帝阅览。乾隆四十三年据正本重缮,是为副本,称"小黄绫本",送盛京(今沈阳)崇谟阁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