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秋节嫦娥手抄报四年级

中秋节嫦娥手抄报四年级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37 更新时间:2024/2/3 5:48:40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最早出现在《归藏》。西汉《淮南子》中说,嫦娥偷吃了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中秋节纪念嫦娥是源于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在古时候,天上有是个太阳,后羿英勇无比射下九个,西母赏了他一颗长生不老药,但是后羿舍不得嫦娥,便将药给嫦娥保管,后来后羿的徒弟逢蒙趁后羿不在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便自己吞吃了仙药往月亮飞去,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嫦娥,便将这天定为中秋节。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现在纪念嫦娥是因为其为后羿的妻子,而飞升月球后两个人再无相见之日,是对美好爱情的叹息,也深深同情嫦娥。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节日逐渐被淡漠化,但每年的八月十五都会隆重庆祝,人们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吃月饼,品瓜果,欣赏月亮,同时家里的老人也要对孩子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主要活动

准备供品,伐草祭祖

中秋节还没到,生活在铁岭、开原、昌图、西丰等地的朝鲜族人家,早早就开始准备上。祭拜祖先是中秋节的头等大事。人们要准备祭拜用的物品,当年产的大枣、栗子、柿子、苹果,选择这些物品做贡品是有一番讲究的。朝鲜族先人认为,大枣产量高,栗子少虫害,以此做供品象征子孙满堂健康长寿。柿子既可以当鲜果卖,还可以做成干柿饼出售,预示着收入丰厚财源滚滚。苹果则有平安祥和之意。除了准备祭祀用的食物,还要准备包松糕用的米粉、红豆。还有要用新稻米酿上甘醇的稻米酒,这是中秋节当天家人团聚、宴宾待客不可或缺的东西。八月十五当天或者前一天,一家人便相约一起前往祖坟祭祀。离家在外的亲人也要为秋夕节伐草而返乡。

品美食,饮美酒,喜庆丰收

月光下,跳起江江水月来

太阳下山后,人们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松树枝或高粱杆、稻草、草绳等在地上立起一个小门,这个门代表着月亮的房子,接下来,大家就蹲在月亮房的周围等候月亮升起。等到月亮升起来,人们纷纷跑月亮房,第一个跑到跟前的人把月亮房点燃了,就这样,在每一个朝鲜族乡亲的心中,陈旧的月亮被烧掉了,天空升起的是一轮崭新的圆月。皓月当空,朝鲜族妇女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在月光下,她们手拉手欢快地跳起民俗舞蹈江江水月来。

景好情好天天好,月圆人圆事事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成立以来,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华罗庚,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

  • 中华优秀文化有哪些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中国画、南戏、皮影戏、粤剧、评剧等等。1、中国画中国画,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也是一门典型的精英艺术。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

  • 特色历史文化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的特色历史文化有:1、文化类: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甲骨文、木版水印、钟鼎文、汉代竹简、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活字印刷、剪纸;2、文艺类:京剧、脸谱、皮影、武术;3、生活类:茶、中药、蒙药、指南针、火药、中国漆器、景泰蓝、玉雕、桃花扇、秦砖汉瓦、乐器、紫沙壶。等等中国特色的历史

  • 不落窠臼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不落窠臼的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不落窠臼成语何来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

  • 中西文化差异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中西文化的这种差异,在中国城表现得尤其明显。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理所当然。常常碰到这种情形,已成年子女抢着为年迈的父母付钱,双方抢来抢去,争个半天。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甚至有些小孩买东西,也得自掏腰包,用他们帮助父母做

  • 农村笑话故事全集?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某男子好酒,逢酒必醉,醉后好惹是非,一日他到朋友家去吃饭,又喝醉了。朋友送他回家,在路上一不小心,一头撞上了路旁的电线杆上,撞得眼冒金星。他用手摸了摸额头,把朋友拉到旁,严肃地说:哥们儿,这回不能怪我了,你看见的,这次是他先动的手。70年代农村是走集体化道路。既人民公社化,下分大队,小队,生产队口粮

  • 历史明输实胜的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淞泸会战。在这场战争当中,是以国军失败结尾。虽然这个结果不是很让人满意,但反一个面来看,这场战争却是中国的胜利。若不是这场战争,日本人前进的脚步就不会被打乱,他们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就是因为这场战争,国军们将日本人的注意力分散了,而且还渐渐的消灭了不少日军。以至于后来爆发全面侵华战

  • 古代历史人物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历史人物:1、秦始皇。都说三皇五帝开天地,伏羲、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等,其实这些都不算真正的帝王,应该是华夏部落的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就是夏朝、商朝的天子们也是王、而不是帝的,战国诸侯大多是周天子属下僭越称王的,真正的千古一帝、收复六国,实现民族大一统的开国皇帝就是秦国的嬴政,史称秦始皇。

  •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p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

  • 《童年》印象深刻的一个小故事100字左右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童年》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