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先秦时期发生在河南重大历史事件?

先秦时期发生在河南重大历史事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60 更新时间:2024/1/20 22:41:04

在禹晚年的时候,各部落首领一致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大禹却暗中扶植自己的儿子。等到禹死后,启凭借权势杀死了继承人伯益,夺取了天下。夏启继位之后,远古的“禅让制”被破坏了,取而代之的是“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实行了3900多年,直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

夏启的儿子太康继承王位后,昏庸无能,东夷部落的首领后羿起兵夺取了政权,太康也死在了外地。后来,后羿又被手下寒浞取而代之。太康的孙子少康长大后,在有虞氏的支持下,招抚夏朝的老臣,壮大自己的势力,终于打败了寒浞,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他荒淫残暴,不理国事,并且搜刮民脂民膏,尽情享乐,弄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大臣关龙逢曾多次劝谏夏桀,最后却为夏桀所杀。最后夏桀因暴政而亡国。

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或讳称“开”。乃夏王禹之子,传说禹先后定皋陶、伯益为王位继承人。禹死,益避让启,启遂继位为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启即位后,攻杀了有扈氏,诛杀了武观,巩固了统治地位。

夏小正》是现存最早的历书。《夏小正》中所用的月份是“夏历”的月份,把一年分为12个月,对每个月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因为《夏小正》中所记载的历法是与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为农民安排各个季节的农事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人们就把夏历也叫做“农历”(俗称阴历),现在我们每年过的春节,就是夏历年的第一天。

商族发展到商汤时,已十分强大。夏朝末期,夏王桀大兴土木,奢侈淫逸,征伐邻国,残杀异己,横征暴敛,怨声四起。商汤于部族内布德施惠、轻赋薄敛、扶困救穷、勤政廉明,周边诸侯都归顺他,百姓也亲附他,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固。他又任用伊尹、仲虺为左右相,伊尹为奴隶出身,深知人民疾苦,为相后,又行改革,安定社会。此后商汤入据中原,先击败韦、顾等邦国,后又击败昆吾,并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与夏军决战。夏桀大败奔溃,南窜于南巢(今安徽巢湖附近)而死,夏朝灭亡。

汤建立商朝,都于亳。商朝因政治动乱和水患等原因,多次迂都。至公元前14世纪,第20代王盘庚将都城自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这是第四次迁都。盘庚迁都时对臣民训诰,继续行汤之政,使百姓安定,商朝复兴,故商朝又史称为殷朝、殷商。

伊尹是成汤的宰相,曾辅佐成汤灭夏建商,治理国家。商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了他的儿子及孙子太甲等多位商王。太甲失德,伊尹就把他囚禁在桐宫,促使他悔过;太甲改过后,伊尹又将他迎回。作为商朝的开国功臣,伊尹受到了后世历代商王的尊崇。

武丁是商朝的第23帝,是商代后期功业最盛的君主。武丁在位共59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武丁继位后,先为父守丧三年。亲政后,勤于政事,取得了上层人士的支持。他任用贤才,从普通劳动者中得到贤人傅说,任为国相,还任用甘盘为大臣。武丁以傅说和甘盘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在其统治获得巩固的基础上,武丁对其周围的方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为商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商族第15代首领,商王朝创立者,名履,又称武汤、成汤、成唐。原为活动在夏朝东边的商部落首领。当时夏朝的君王桀政治腐败,国势衰弱。汤任用贤臣伊尹等执政,积聚力量,图谋灭夏。先经过十一次征战,陆续吞并了周边十余个拥护夏朝的小国,后成为当时的强国。发布征伐夏桀的誓师辞《汤誓》,起兵伐夏。鸣条一战歼灭夏桀大军,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

又称帝辛,商朝的末代君王,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传说他智勇双全,力大无比,能同野兽格斗。他即位时,商王朝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他即位后,奢侈腐朽,荒淫无度:对百姓赋税繁重,统治暴虐;对外穷兵黩武,耗尽国力;对不满的大臣横加杀害或囚禁,导致众叛亲离。后因周武王会合各诸候来讨,纣见大势已去,自焚而死。

武丁是商代后期著名的君王。相传少年时他的父亲让他久劳于外,生活在民间体察民情,因而深知人民疾苦。即位后能重用傅说、甘盘等贤臣,励精图治,国力渐强。他不断对西北和东南叛乱的少数民族进行征伐,南至江淮,北至河套,西达渭油,扩展疆土,威震四方。武丁当政59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在位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盘庚是商代后期的贤明君王。盘庚即位时正值商代国势日渐衰落,为摆脱政治困境和避免自然灾害,他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自盘庚迁都至殷后,政治稳定,社会生产发展,商代国威日盛,一直至纣灭亡再不迁都。盘庚奠定了商代后期发展的基础。

“殷墟”是在河南安阳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发现的商朝后半期的文化遗址。该地在商朝时称为“殷”,从盘庚迁殷到纣亡国,共经历了8代12王,273年时间。中国历史上又称商朝为“殷代”、“殷商”和“殷朝”。商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殷都被废弃,逐渐荒凉,以至变成废墟,年长日久被埋没在地下,后来人们叫它为“殷墟”。从1928年起,这里先后发掘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甲骨(10万多片).还发掘出许多墓葬和宫室遗址。

商朝的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构成。奴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据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奴隶有隶、臣.妾、奚等分别,战俘和宗族灭亡者是奴隶的主要来源。贵族不仅无偿占有奴隶的劳动,而且可以随意地施以杀戮。最为典型的杀戮就是杀人祭祀和活人殉葬。商王和贵族在祭祀天帝、祖先、鬼神和山川河流的时候,除了宰杀猪、牛、羊等牲畜之外,还经常屠杀战俘和奴隶。此外,统治者死后,都要用活人殉葬,少者一两个人,多的有数十人或数百人,他们企图在所谓的“阴间”继续奴役这些奴隶为其服务。人祭和人殉在整个商朝都非常普遍,这反映了奴隶们在当时的悲惨处境。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又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1899年被学者王懿荣首次发现,清末孙诒让著《契文举例》,开始对甲骨文加以解释。1928年后经多次发掘,先后出土达10余万片。这些文字都是商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下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为盘庚迁殷到纣亡200多年间的遗物,是研究商朝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在4500字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字。

商代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宗教观念。他们崇拜上帝、崇拜山川风云等自然物,他们还特别迷信,认为到处都有鬼魂的存在。所以,在日常生活和管理国家事务时,无论大事小事都必须占卜定吉凶。占卜时先烧灼甲骨,再看甲骨上的裂纹,并根据裂纹的走向和排列结构来判断事情的吉凶与成败,并且还要把吉凶情况刻在甲骨上,以备日后查看是否应验。

宗法制是维系宗族组织的一种制度,规定一个父亲所生的儿子中,确立嫡长子为继承人,有权继承财产,并且历代相传,叫做直系,是族里的大宗:其他各子都是旁系小宗,每宗按照此法又分为大宗和小宗,就这样世代延续,构成一个多级的宗族组织系统,宗法制在商朝只是开端,到西周才发展完成。

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该鼎呈长方形,有四足,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量达875公斤。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说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要铸造这样的庞然大物确非易事,它充分反映了商代铸造业的高度发展水平。

商纣王残暴的统治激起了臣民的反抗。为了镇压反抗,纣王与宠妃妲己谋划作炮烙之刑。在铜柱上涂上油脂,放在烈火中烧红,迫使犯人抱柱而上,犯人四肢被烧焦,立刻跌落火中而死。而纣王则以观看行刑为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蒙恬指挥灭楚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是李信指挥的,秦始皇认为年少壮勇的将军李信,曾以数千兵急追燕太子丹于衍水,并获得了胜利,是率兵攻楚的理想将领。于是便委以重任,并问李信说,如果派兵攻楚,需要多少兵马?李信答复说“不过用20万人”。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则说“非60万人不可”。始皇不同意王翦的意见,而同意李信的说法,当即说:“王老将军老矣

  • 现代正在发生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上面的战争基本都结束了。车臣战争还没结束。俄罗斯和车臣还在对抗。伊拉克战争就是早就结束了。,但现在是反恐战争。黎以冲突现在还没结束。我说楼上的你怎么没写反恐战争呢。这可是世界的战争。还连马岛战争也没啊。复制也要复制全啊。很多感情,都是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经得起聚散,却经不起时间考验。时间会冲淡

  • 暹罗战争(1765年—1767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应该是缅甸贡榜王朝的第三代国王辛标信(孟驳)在位期间。这场缅甸暹罗战争(1765年—1767年),又称第二次阿瑜陀耶陷落之战指的是缅甸贡榜王朝与泰国大城王朝之间发生的第二次战争。这场战争开始于1765年,以1767年大城王朝首都阿瑜陀耶的陷落为终结的标志。但随即缅甸为了应付清朝的入侵而将大军撤回

  • 在古代打战要具备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史前时代的人类是群居生活,以几十人或几百人的部落,而且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流还不太多,所以当时发生的战争都是十分小规模,与近代的战争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而且当时人类除了木材和石块外,还不懂得如何擅用其他存在于地球上的各种物质,以致史前战争使用的武器十分落后,所以很多时候就只是使用木棍和石斧来作战

  • 中国古代哪些伟大的友谊最令人敬仰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最著名、最伟大的友谊莫过于以下八个金兰典故:一、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二、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三、知音之交伯牙和子期;四、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五、舍命之交角哀与伯桃;六、胶膝之交陈重与雷义;七、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八、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1.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曹操、袁绍地点:

  • 二战苏联是怎么解决后勤问题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德军进入俄罗斯中部时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每天前行不到6公里的速度,让希特勒有些坐不住,他们有时行军20多天不见一个村庄,见到一个村庄也什么没有,因为俄国呼吁人民把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全部毁掉,不给德军留任何东西。用他们的话说,到了俄国中部,就像他们开始狩猎一样。俄国对自己的地形非常了解,自然后勤不成问题

  • 1840年~1952年爱国人物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致远好致远好产检成像金旗舰,抗日战争彭总指挥百团大战,杨靖宇将近领导抗日民主联军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人物的故事很多很多,我们要继承先辈的精神,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的话,做出最大的贡献1、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爱国战争故事194

  • 中国抗日战争小故事关于钱学森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目睹着天空中肆虐的日军飞机,钱学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学造飞机。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航空方面的书,还发表了多篇关于航空的文章。钱学森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专业是航空工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

  • 出身楚国功臣世家的伍子胥,为何要助吴灭楚?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中国自古就是礼易之邦,自周朝建立之后礼乐制度便形成了,而伍子胥所处的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周礼已遍及人间,深处人心。忠君爱国思想更是被人们耳熟能祥,刻骨铭心。那么既然如此身为楚国人,长在楚国,世代亨受奉禄,忠臣一门之后的伍子胥,为何要逆返君忠之道,冒天下之骂名,引吴

  •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是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七擒孟获逍遥津之战北伐战争合肥之战讨董之战灭蜀亡吴天荡山之战1、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