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商朝军很强大,为何武王能在牧野之战大败商军呢?

商朝军很强大,为何武王能在牧野之战大败商军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23 更新时间:2024/1/17 20:27:31

牧野之战是上古时期,周举兵灭商的一次决战。武王在姜太公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之后,他率领军队讨伐无道的昏君商纣,在牧野大败商军。

商汤建立商王朝后,历经六百年的时间,王位传给了纣王帝辛。纣王昏庸无道,在他统治下殷商迅速走向衰落。统治者治腐败,对内施以酷刑,对外连年征战,人民苦不堪言。统治阶级内部又矛盾重重,使得社会动荡不安。而此时商西部的属国——周却迅速发展强大起来。周经过几代贤明君主的经营,已经将势力延伸到了江、汉流域。文王姬昌继承王位后,重用有才能的贤士吕尚,积极谋划伐纣灭商。

周文王为了能顺利伐纣,通过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内积极发展生产;对外争取其他方国,孤立商纣。在对商的关系上,文王表面上非常恭敬,取得纣王信任。他又假装大兴土木,装作贪图享乐来蒙蔽纣王。

各方面工作基本完成后,文王又与谋臣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针。首先剪除商的羽翼,从战略上包围商都朝歌。为此,文王首先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国,然后,集中力量向东发展,渡过黄河灭掉黎、邘、崇等属国,打通进攻商都的通路。文王还没有完成灭商大业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他即位后,接替父亲未完的事业,按照既定的方针加紧灭商的步伐。他先召集各方国国君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结盟,又派出大量间谍到朝歌,准备伺机伐纣。

不久,东夷族发动反叛,为平息反叛,纣王动用全国的兵力攻打东夷。商西线兵力空虚,而此时,其内部统治集团矛盾白热化,纣王任意胡为,残害忠言进谏的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利用这一机会,乘虚而入,大举伐纣。

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亲自率领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讨伐商纣。不久,周军到达孟津,在那里与其他方国军队会合。武王带领联军冒雨从孟津向东迅速进军。东渡黄河后,大军直逼朝歌。周师在沿途中行军非常顺利并没有遇到抵抗,仅用6天时间,就到达牧野。

周军来攻的消息传到朝歌后,商王朝上下一片惊恐。纣王只好在仓促间部署防御。但当时商朝大军还在东南,没有办法立即赶回。于是,纣王把大批奴隶武装起来会同商都的守卫军共约17万人(一说有70万),自己亲自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军已经摆好阵势,武王在阵前庄严誓师,历史称之为“牧誓”。他声讨纣王听信谗言,不祭祀祖宗,残暴地对待忠臣和百姓等诸多罪行,使得将士们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接着,武王又宣布声明了作战的行动要求: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调整一下来保证队形的整齐;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顿好稳住阵脚。他还申明严禁杀害投降的商朝士兵。

誓师后,武王率军发动总攻。他先派吕尚带领一部分精锐挑战商军,牵制并迷惑敌人,使敌人手忙脚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早就有归附武王之心,此时他们便纷纷调转矛头作为先锋冲向商军。武王趁机以主力猛烈冲杀。商军十几万大军顷刻间就土崩瓦解。纣王看到大势已去,当晚仓皇逃回朝歌,在鹿台上自焚而亡。周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朝歌。商朝灭亡。之后,武王又兵分四路,征讨商朝各路诸侯,清除殷商残余势力。

周文王为了伐纣采取了那些措施?

周文王为了灭商伐纣,在政治上施行仁政,积极发展生产,重用贤士,得到人民的拥护。同时,他还积极发展对商纣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争取其他方国,孤立商纣。文王曾帮助虞、芮两国公正地解决了领土纠纷。他还颁布法令维护并保护奴隶主们的利益。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更进一步孤立了商纣。

商纣王怎样残害他的臣民?

商纣王宠爱美女妲己和宠臣恶来费仲,残害百姓。为了让妲己开心,他大兴土木,扩建宫殿苑囿,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通宵达旦地宴乐。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他残酷地剥削人民。为了残害触怒他的大臣,纣王还发明了一种名为“炮烙”的刑具。这是用铜铸成的空心柱子,里面可以点火。等到铜柱烧得通红时,他就下令将对他不满的臣民绑到柱子上活活烤死。他害死向他忠言进谏的王族大臣比干、废黜微子和箕子。纣王甚至会剥开孕妇的肚子,就为了看看胎儿是男是女。他的这些暴行,最终导致自己陷于众叛亲离、民怨沸腾的孤立境地。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运用战车作战初期的着名战例,它推翻了殷商六百年的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为西周礼乐文明开始提供了条件。而此次战争所呈现出了谋略和作战艺术,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标签: 商朝牧野之战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东周时期晋国六卿之一:中行氏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行氏,春秋,历史解密

    中行(háng)氏,东周时期晋国六卿之一,前632年成立,前490年败亡。中行氏的直系先祖是中行桓子。中行桓子,姬姓,中行氏,名林父,因中行氏出于荀氏,故多称荀林父(生卒年不详),谥号曰桓,史称中行桓子。荀林父为纯臣荀息长孙,大夫逝敖之长子,智氏始祖智庄子的兄长。由来晋文公称霸,设三军三行,城濮之战

  • 齐国最先称霸诸侯,为什么会凄凉收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国,战国,野史秘闻

    作为周天子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齐国也是最先富强起来的,齐桓公在诸侯中第一个称霸,并且九合诸侯,可谓风头一时无两,远远不是后来崛起的两个“爆发户”秦楚所能比拟的,可惜的是,齐国在维持了数十年的霸权之后,迅速走上了衰落的道路,以至于连国都被田氏夺了。吊诡的是,“田齐”很快就走在了“姜齐”的老路上,在齐

  • “豪门”出身的乾隆妃子,为何斗不过令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豪门”出身的乾隆妃子,为何斗不过令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乾隆,其后宫妃嫔数量在大清皇帝中上是名列前茅,多达41位,有比乾隆小47岁的循妃伊尔根觉罗氏,有来自维吾尔族的容妃,有“豪门”出身的,也有包衣出身的,说起“豪门”出身的,乾隆后宫妃嫔不再少数,比如像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聊的舒

  • 孙策在被刺杀临死之时,他为什么会选中孙权作为继承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策,孙权,文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末三国时期,与魏国蜀国三分天下的吴国,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太惹人注意,因为大家都被蜀国的“正统”与魏国的“不正统”吸引过去了,但其实吴国的历史同样也很精彩。吴国孙权是三国中最后一

  • 刘表听从袁绍的请求后,会拿下许都把曹操逼入绝境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表,袁绍,战史风云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大决战。这场决战发生在当时中国北方的两大势力,曹操和袁绍之间。这场决战,决定了中国北方的命运。在这场决战中,曹操和袁绍都投入了最大的力量,最终,曹操击败了袁绍,成为中国北方的主人。在这场决战中,袁绍和曹操都使尽了各自的手段。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双方自然都对外交没有疏忽

  • 朱允炆占据着优势,为什么还是不敌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明朝,历史解密

    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他继位后力行削藩政策,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盛朝代,其国祚的两百多年时间中,威镇寰宇。也正因如此,对于明朝,史学界始终都有“远迈汉唐”的说法。但是,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明王朝还是

  • 清朝皇帝似乎与子嗣无缘?清朝皇帝为什么子嗣稀少?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野史秘闻

    前几年,宫斗大戏盛行。其中,《甄嬛传》是最大赢家。在剧中,皇后的阴险毒辣,不仅是为了保住自己后宫之主的正位,更是为了自己死去的孩子。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剧中皇嗣真的少的可怜。其实,历史上也真是如此,清朝皇帝似乎与子嗣真的无缘!按理说,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古代皇帝那可是天下的统治者,要什么有什么,后宫佳

  • 司马遹:一个被被利用的天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遹,晋朝,风云人物

    司马遹也是一个很悲情的人物。他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他是晋惠帝司马衷唯一的儿子,母亲是才人谢玖。司马衷是弱智,司马遹却聪明绝顶。晋武帝司马炎在世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个孙子。觉得他一定能光大司马家族。所以才坚持立司马衷为太子,只有这样,他这个聪明的孙子将来才能继位。司马遹也的确是西晋王朝唯一的希望了。

  • 如果地球上的蚊子都没有了,生物的生存将受到什么威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人可以没得,但是蚊子一定要有,蚊子如果没了,那人也可能在地球上没了。蚊子的作用可以说比人还大,至少站在生物链的角度来讲,人远远没有蚊子的作用大,为什么这样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蚊子是食物链之中的中间角色,而人是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所以要说对生物产生影响的,也就是蚊子的作

  • 宁夏之役:万历三大征之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