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周时期晋国六卿之一:中行氏的发展史

东周时期晋国六卿之一:中行氏的发展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79 更新时间:2024/1/6 12:06:25

中行(háng)氏,东周时期晋国六卿之一,前632年成立,前490年败亡。

中行氏的直系先祖是中行桓子。中行桓子,姬姓,中行氏,名林父,因中行氏出于荀氏,故多称荀林父(生卒年不详),谥号曰桓,史称中行桓子。荀林父为纯臣荀息长孙,大夫逝敖之长子,智氏始祖智庄子的兄长。

由来

晋文公称霸,设三军三行,城濮之战,荀林父为晋文公御,一年后,文公作三行以备胡,以荀林父为中行将,自此荀姓产生新的支系--中行氏。

荀林父(前632年-前594年)几经升迁,至公元前622年,佐下军,始入六正。后赵盾独擅晋政,权势熏天之时,荀林父凭借着自己独当一面的杰出才干,为赵盾所倚重;同时,荀林父为人正直,忠直厚道,对赵盾并非一味逢迎,而且对赵盾的专权又略有不满。前601年,赵盾逝世,破格提拔为人处事圆滑却不失原则的上军将郤缺为正卿,荀林父佐之。至公元前597年郤缺逝世,楚庄王趁晋国权利交接之机,率师北伐,荀林父临危受命,仓促重组三军即南下与楚庄王争霸。在邲之战中,由于荀林父刚刚接收执政,在晋军中并无绝对的权威,加之荀林父忠厚木讷的本性,中军佐先毂与荀林父军前意见不一,于邲之战中惨败于楚庄王。晋师归国,荀林父并未降罪,官居原职。其后几年,兢兢业业为晋国的复兴而奋斗。荀林父执政的几年是晋国几十年来最严峻的时刻,但他没有丧失斗志,在这样的艰难中顽强不屈,晋国也渐渐恢复了些许元气和自信。公元前593年,荀林父自觉部分弥补了邲之战的过失,宣布告老,士会执政,荀林父之子荀庚代父入六卿。

荀庚(?-前576年),荀林父之子,公元前593年继承父亲的爵位为晋国六卿之一,公元前576年卒。其子荀偃即位。

荀偃(?-前554年),姬姓,中行氏,名偃,字伯游,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偃。晋国卿大夫,荀庚之子。荀庚死后任上军佐,参加鄢陵之战等战役。时晋厉公骄奢,多用亲信,诛杀不当。公元前574年,栾书鼓动中行偃乘厉公游于匠丽氏而执之。次年,与栾书弑厉公,拥立悼公。公元前572年,他与韩厥率诸侯之师伐郑,破郑外城,败郑步兵于洧水。因弑君之事为悼公压制,职位先后被韩厥、荀罃、士匄超越,荀罃死后方升任执政。公元前560年,晋国中军帅荀罃卒,中行偃继为中军帅,得以执政。次年,他率晋军会诸侯师伐秦,因下军帅栾黡抗命,此役无功而返,晋人谓之"迁延之役"。公元前555年,晋平公会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之君伐齐。此役中行偃率军取齐之险隘京兹(今山东平阴东南),进而与众军围临淄,焚西郭、南郭、东郭、北郭,攻扬门(西北门)、东闾(东门),齐师不敢出。次年,班师时梦见厉公索命,头生恶疮而死。死不瞑目,栾盈等起誓将伐齐之事进行到底,荀偃才闭眼。其子荀吴继位,是为中行穆子。

荀吴(?-前519年):姬姓,中行氏,名吴,谥号曰"穆"。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吴,史料中称之中行穆子。春秋晋国六卿之一,军事家。

前555年,晋军在中行偃的率领下,大举伐齐,一度攻至齐都临淄。中行偃于第二年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而病危,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临终前,中行偃托孤于士匄,口述遗嘱,立荀吴为中行氏之主,中行吴因此成为中行氏家族的第四代领导人。

中行吴为人耿直,有里克、先轸的领军才能,却略疏文采,相对木讷,甚至有些憨厚。在士匄、士鞅父子的协助及拉拢下,稳居六卿。前548年,正卿士匄寿终,其副手赵武执政,偃武修文成为晋国全新的执政纲领,前546年,正卿赵武与楚国令尹子木在宋国结盟,晋楚争霸结束,好战的中行吴也因此在中原失去了用武之地,不得不将其杰出的军事才干主要用于与晋国四周的游牧民族间的战场上。

中行吴不同于韩起、士鞅之流只知道瓜分、榨取、掏空国家的财产,而是选择将戎狄的土地、势力定为中行氏的战略目标。中行吴是春秋时期的名将,时常带领晋军讨伐戎狄,攻略鲜虞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立有大功,消除了晋国的外患,为晋国六卿实现封建制蜕变创造了稳定的外部条件。同时,中行吴所攻占的大量戎狄土地被并入中行氏家族,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终其一生,虽从未担任国家执政(韩起的寿命太长),却依然是晋国在春秋后期一位举足轻重的政客。

公元前519年,中行吴猝死,其子荀寅继之为中行氏之主,是为中行文子

荀寅,荀吴之子。晋定公时,蔡昭侯因被楚国欺负,以子为质,请求晋国伐楚,已经纠合了17国的军队。但在晋国执政的中行文子寅和范献子鞅都是贪赂之徒,向蔡昭侯索贿,蔡昭侯据理力争没有答应,最终导致17国伐楚流产,最后蔡昭侯转央吴王阖闾,才重创了楚国。

灭亡

后来,晋国卿族内部争斗加剧。中行氏和范氏相睦,结为姻亲。

公元前497年,因为在对卫国进贡的500户平民的安置问题上有分歧,赵简子杀了自己的族子邯郸大夫赵午,而赵午是中行寅的外甥。于是中行氏、范氏和邯郸赵氏一同攻打赵氏于晋阳。但智氏想让自己的爱臣梁婴父为卿取代中行寅,魏氏、韩氏也和中行氏、范氏不和,于是这三家取得晋定公的命令,率兵帮赵氏解了围。中行氏和范氏战败,占据朝歌,得到包括周天子在内的晋国敌对势力的支持,直到8年后,中行氏和范氏逃到到齐国。中行氏的统治灭亡。

标签: 中行氏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齐国最先称霸诸侯,为什么会凄凉收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国,战国,野史秘闻

    作为周天子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齐国也是最先富强起来的,齐桓公在诸侯中第一个称霸,并且九合诸侯,可谓风头一时无两,远远不是后来崛起的两个“爆发户”秦楚所能比拟的,可惜的是,齐国在维持了数十年的霸权之后,迅速走上了衰落的道路,以至于连国都被田氏夺了。吊诡的是,“田齐”很快就走在了“姜齐”的老路上,在齐

  • “豪门”出身的乾隆妃子,为何斗不过令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豪门”出身的乾隆妃子,为何斗不过令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乾隆,其后宫妃嫔数量在大清皇帝中上是名列前茅,多达41位,有比乾隆小47岁的循妃伊尔根觉罗氏,有来自维吾尔族的容妃,有“豪门”出身的,也有包衣出身的,说起“豪门”出身的,乾隆后宫妃嫔不再少数,比如像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聊的舒

  • 孙策在被刺杀临死之时,他为什么会选中孙权作为继承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策,孙权,文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末三国时期,与魏国蜀国三分天下的吴国,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太惹人注意,因为大家都被蜀国的“正统”与魏国的“不正统”吸引过去了,但其实吴国的历史同样也很精彩。吴国孙权是三国中最后一

  • 刘表听从袁绍的请求后,会拿下许都把曹操逼入绝境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表,袁绍,战史风云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大决战。这场决战发生在当时中国北方的两大势力,曹操和袁绍之间。这场决战,决定了中国北方的命运。在这场决战中,曹操和袁绍都投入了最大的力量,最终,曹操击败了袁绍,成为中国北方的主人。在这场决战中,袁绍和曹操都使尽了各自的手段。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双方自然都对外交没有疏忽

  • 朱允炆占据着优势,为什么还是不敌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明朝,历史解密

    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他继位后力行削藩政策,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盛朝代,其国祚的两百多年时间中,威镇寰宇。也正因如此,对于明朝,史学界始终都有“远迈汉唐”的说法。但是,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明王朝还是

  • 清朝皇帝似乎与子嗣无缘?清朝皇帝为什么子嗣稀少?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野史秘闻

    前几年,宫斗大戏盛行。其中,《甄嬛传》是最大赢家。在剧中,皇后的阴险毒辣,不仅是为了保住自己后宫之主的正位,更是为了自己死去的孩子。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剧中皇嗣真的少的可怜。其实,历史上也真是如此,清朝皇帝似乎与子嗣真的无缘!按理说,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古代皇帝那可是天下的统治者,要什么有什么,后宫佳

  • 司马遹:一个被被利用的天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遹,晋朝,风云人物

    司马遹也是一个很悲情的人物。他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他是晋惠帝司马衷唯一的儿子,母亲是才人谢玖。司马衷是弱智,司马遹却聪明绝顶。晋武帝司马炎在世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个孙子。觉得他一定能光大司马家族。所以才坚持立司马衷为太子,只有这样,他这个聪明的孙子将来才能继位。司马遹也的确是西晋王朝唯一的希望了。

  • 如果地球上的蚊子都没有了,生物的生存将受到什么威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人可以没得,但是蚊子一定要有,蚊子如果没了,那人也可能在地球上没了。蚊子的作用可以说比人还大,至少站在生物链的角度来讲,人远远没有蚊子的作用大,为什么这样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蚊子是食物链之中的中间角色,而人是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所以要说对生物产生影响的,也就是蚊子的作

  • 宁夏之役:万历三大征之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

  • 揭秘:古代的满汉婚姻制度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关于古代的婚姻制度,满汉之间存在不同,汉族是一夫一妻多妾,一妻是属于主人范畴,而妾属于下人。妻生孩子是嫡生,地位高。妾生的孩子,孩子算主人行列,但比嫡生的要低,但比生他们的亲生母亲地位高。因为妾属于下人,不属于主人。汉族中还有通房丫鬟,也是要跟男主人陪睡,但地位比妾还低,妾可以不劳动,通房丫鬟则跟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