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松锦大战后,皇太极提出议和,崇祯帝是什么表现?

松锦大战后,皇太极提出议和,崇祯帝是什么表现?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22 更新时间:2023/12/29 13:19:22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发生在1642年。

这一年,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发生的,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束了。松锦大战之后,明朝最重要的将领祖大寿洪承畴都相继投降了清军。明朝精心打造的九边军镇的精锐力量,几乎全部被剿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力量的,只有吴三桂驻扎在宁远的三万残兵。关外的防御城池,除了吴三桂宁远的一座孤城外,已经全部丧失殆尽。

也就在这时候,皇太极提出了和明朝议和的想法。但是崇祯最终没有答应,还杀掉了参与议和的陈新甲。这样,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和清军议和的机会。

要知道,1642年的明朝,已经处在危在旦夕的时刻。不仅仅清军已经占据了整个关外之地,只等皇太极一声号令,就往关内打来。而且国内的形势也岌岌可危。李自成已经把西北搅得翻天覆地,张献忠在西南也打得风生水起。可以说,整个国内都不得安宁。

皇太极和明朝的议和条件,后来记载在《清太宗实录》里面。这个议和条件,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内容:一是遇到吉凶大事,双方派使者庆吊。二是明朝要每年给清国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清国则给明朝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三是明朝要把入境的清人送回清国,清国也一样。四是双方重新划分国界,明朝承认清国打下的地盘为清国所有。

这个议和条件中,第一条,实际上是要求明朝要把清国和它摆在平等的地位,而不再是之前的宗藩关系。第二条,不管是不是等价交换,但至少是互相送东西,而不是要求明朝割地赔款。第三条,清国是为了保持人口基数,明朝也不吃亏。第四条,就算明朝不想重新划定国界,但清国已经实际占有了明朝的土地,明朝不承认也没有办法。

总体来说,清朝的这个议和条件,也不算苛刻。而且前面我们也说了,当时明朝正遭受国内农民起义的强力冲击。如果明朝和清军真正能实现和谈,明朝缓过气来,集中力量打击农民军。把农民军消灭以后,再回过头来对待清军,不是更好吗?为何崇祯不这样做呢?

准确地说,实际上崇祯并没有不答应,当时他也悄悄派了边关大将陈新甲去和皇太极谈判。陈新甲又推荐马绍愉、李御兰具体去和皇太极谈判。马绍愉、李御兰去了清国后,皇太极看见并没有崇祯皇帝给他的国书,很不高兴,说明朝不诚心。马绍愉、李御兰只得回到塔山,把清国议和的条件,带信给陈新甲。而陈新甲并没有引起重视,随手放在桌上,结果这件事泄露了出去。

朝中大臣知道后,都纷纷上奏表示反对。崇祯在这时候,也不好意思说“议和”这事是他让陈新甲他们去干的,于是把陈新甲抓起来,后来又把他处死。陈新甲一方面当了崇祯皇帝的替死鬼,同时也是他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造成了事情的泄露。也就是说,算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不过,从崇祯皇帝羞羞答答做事情的作风来看,他当时在议和这件事上,表现得确实不够坚决。那么,崇祯当时为什么表现得不够坚决呢?

当然了,面子思想崇祯肯定是有的。毕竟明朝一直号称上邦大国,结果一个“藩属国”打下它不少土地后,它居然承认这些土地确实归人家所有,承认这个“藩属国”具有和它平等的关系。无论如何,这是非常失面子的事情。

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外的时候,也和崇祯有过谈判,希望崇祯封他为西北王,这样他就撤军。当时崇祯也不同意。一个造反的“贼”被他封为王,这是崇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

不过,面子思想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实际上,崇祯皇帝也明白,和皇太极和谈,是根本没有用的。当时皇太极之所以要和谈,其实也是因为他明白,明朝的力量还非常强大,要想一鼓作气灭掉明朝,还是很难的。如果明朝一直在边关囤积重兵,清军打进关来,实在是很困难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明朝能够把边关的军队调去攻打农民军。这样清军才会有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皇太极所提的条件就不可能太过分,他是希望能够尽快达成,等待明朝新的行动。

崇祯也明白皇太极的阴谋,加上崇祯又多疑好面子,因此最终这件事没有做成。

标签: 崇祯帝明朝

更多文章

  • 李靖和侯君集都是唐朝名将,他们二人的结局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靖,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李靖和侯君集都是唐朝贞观时期的名帅,两人都在凌烟阁功臣榜单中榜上有名,并且,他们都在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中有过灭国之功。巧合的是,他们在立下灭国之功后,都遭遇到同样理由的政治攻击,但两

  • 司马师的一生为晋朝的建立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师,三国

    司马师,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司马师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既辅佐其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也巩固了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控制,为司马代魏打下了良好基础。那司马师是如何控制曹魏的呢一,助父夺权司马师是曹魏重臣司马懿之子,自小就得到

  • 汉末三国时期吕布两次被曹魏大将围攻,是在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吕布,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天下无敌,无人可以战胜,曹操打吕布,说吕布非一人可胜,只能派最厉害的大将,一起围攻吕布,这六位大将分别是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这六员大将两次围攻吕布一人,而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不

  • 李渊造反就敢马上称帝 朱元璋为何是广积粮缓称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朱元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渊虽然称帝的速度要比朱元璋快得多,但也不是“立刻称帝”。两人虽然在称帝时间上差异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

  • 在明朝四大机构当中 他们分别有什么职能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机构

    还不知道: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明朝这四大衙门分别有何职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以明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往往少不了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等部门的身影。久而久之,提到东厂人们便会想到武艺高强、心狠手辣的“公公”,而锦衣卫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

  • 古代皇帝吃丹药都活不长命 为什么嘉靖吃丹药活那么久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嘉靖

    对迷信丹药的皇帝大多英年早逝,为什么只有嘉靖皇帝活到了六十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喜欢吃仙丹,而这些皇帝大多数都英勇献身了,唐朝的皇帝迷信丹药的情况最严重,从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一直到唐朝后期的李抌,唐朝的这些皇帝为了仙丹的发展可以说付出了惨

  •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刘邦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 司马懿前期表现的忠心耿耿,他是什么时候有了谋逆之心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曹操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都知道司马懿的衷心都是装出来的,但是司马懿前期表现的那么忠心耿耿,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谋逆之心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司马懿忠心曹氏三代,是因为这三老大底下,他政变不了,忍辱负重,小心翼翼,才是活下去的资本,隐忍是司马懿一生的主题,不到万不得已,不铤而走险

  • 历史上真实的王莽篡位到底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莽,汉朝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提到王莽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王莽篡汉这件事。而到了网络时代之后,很多人对王莽的印象,则是所谓的‘穿越者’。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怀疑,王莽可能真的是穿越过去的,然后刘秀这个大魔导

  • 历史上薛宣与薛修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何会产生矛盾?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薛宣,汉朝

    薛宣,字赣君,西汉丞相,汉宣帝刘询的女婿。“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成帝时期,高阳候薛宣与弟弟薛修闹翻了,亲兄弟发生矛盾的导火索竟然是二人的继母。事情是这样的,高阳候薛宣原本有两个兄弟,薛宣是老大,二弟弟薛明官至少府,三弟弟薛修官至京兆尹,他们的父亲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