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27 更新时间:2024/2/5 9:03:54

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古吴历经二十五帝,跨越七百载,是春秋五霸之一,整个过程中的功勋谋士那是数不胜数,而家喻户晓的鼎盛者非伍子胥莫属。他扶助最后二代帝君成就吴国的辉煌霸业,官至大相国权倾朝野,却不曾想最终还是栽于谗言之祸,被自己力捧的吴王夫差赐死,让人不免唏嘘而跌镜。

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其才能和睿智不可否认,但就做人方面来讲却是恭维不得,且是非议满满。说他是人渣一点都不为过,可称得上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人物的典型代表。

一、不忠不孝之由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父亲还是楚国太子建的老师,虽无实权但位高让人仰慕,他和哥哥伍尚也均供职于军界,由于足智多谋极善作战所立战功无数,年纪轻轻就已职位不低。在楚国伍家是让人眼红的重臣之家,但伍家再也想不到风云不测竟是瞬间之事,太子突遭诬陷而亡命天涯,伍父也受牵而入狱。这时奸臣又进谗言,说伍家的两个儿子都是异才,倘若不一道除掉,恐怕定成楚国的祸害。

楚帝便以伍父为饵想诱杀二子,因担心伍子胥不会就范,就对他父亲说:“你若将二个儿子招来可免除一死,否则性命不保。”身为未来皇帝的老师自是才高八斗,想不到却是愚智一个,或许是求生欲太强,竟然忘了“虎毒不食子”的古言。告诉楚帝大儿比较仁厚,闻父言定会前来,而小儿子性格刚烈,料定前来会遭遇不测,是绝对不会听父言而来自投罗网。

楚王不信仍然派人前去召见,使者对他两人说:“如果你们去都城,你父亲就能活命,不然定斩不饶。”大儿伍尚闻言二话不说就答应,被伍子胥拦住:“楚王召我兄弟绝非是让父亲活命,而是怕我们逃脱成为祸患,他这是要斩草除根。不如投奔他国,可借他国之力来雪耻。”可哥哥是个孝子,认为即使不能救父命,可父亲有言到此也绝不能违了父命。借他国之力报父仇岂有这么容易,倘若不行的话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他认为弟弟这是怕死而且是不孝,说道;“你可以逃走,我情愿安心赴死。”话中满是鄙夷。见哥哥甘愿束手就擒,伍子胥也无话可说自顾脱身,结果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所杀,而伍子胥先是投奔了宋国。可人家根本看不上,见无前途可言,又去投了郑国,由于锋芒毕露差点被杀,最后才来到了吴国落下脚跟。

这段历史一直是伍子胥的污点,皆被世人看不起而不齿,楚王杀了父兄其对错暂且不论,你弃亲而逃就是不孝。不过,这也确实难为了伍子胥,此等恶境之下除了逃跑还有何路可走呢?有人说隐姓埋名等待时机是上策,一旦出了国就立马起了质变,这叛国之罪自古就遭千夫所指。

任何朝代大凡正人君子谁不明白:国仇大于家仇。自己有国家却去投奔他国,有道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你伍子胥是个聪明人,即使有一万个理由让你出逃国外,也该是隐姓埋名等待还你清白的那一天。而非是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纵容他国前来攻打自己的祖国,这就是汉奸,就算是为了家仇也不至于让一个国家跟着遭殃吧?这就是他不忠的由来。以至后来伍子胥被吴国处死,楚国人都拍手称快,认为他这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二、不仁不义的由来

话说吃尽苦头的伍子胥来到吴国,和当时还是大将军的公子光攀上了关系,成了没有磕头的把兄弟,通其引荐认识了吴王僚。几次三番地忽悠僚去攻打楚国,明面上是忠于吴国,帮其消除安全隐患及开疆辟土,实质上是在借刀杀人,借吴国之力来泄私愤。人家僚也不是弱/智帝,根本就没上这个当,见自己的期望未能达到,又使起了下三滥手段。

那就是挑动吴国政变,因为这个吴王僚的帝位来得有些瑕疵,是其父亲私欲的作祟。这事要牵扯到僚的爷爷吴国第19代帝寿梦身上,寿梦为帝时别出心裁地交代:帝位由四个儿子轮流做。公子光的父亲是老大,僚的父亲是老三,老三临死的辰光便按照父亲的交代要传位于老四季礼,而老四死活不受,对皇位毫无兴趣,而寿梦又没交代相关后续事宜。如果按照轮流做的原则,本该将皇位再返回老大家才是,这老三则打了个擦边球,硬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僚。

公子光对此一直心存不满,认为皇位应该是自己的,伍子胥便利用这个矛盾开始生事。几次扇子一摇,公子光便愤怒胆边生,见火已起,又生怕烧到自己,伍子胥赶忙将杀手专诸介绍给他,自己却溜之大吉跑到乡下做起了躬耕坐等渔利。将所有风险都避得一甘而尽,赤裸裸的小人一个,这样看来伍子胥是不是够阴险狡诈?夺位大戏按伍子胥的剧本精彩开演,最终公子光杀了堂弟僚夺回帝位,伍子胥自然以首功而得到重用。

上位第二年,在伍子胥的蛊惑之下吴国同楚国开始了拉锯式的战争长达数年,拜伍子胥所赐楚国吃了不少亏,惨到连都城都被吴军占领。占领楚都后,发生的一幕着实让人生惊,伍子胥竟然将已故楚平王的坟墓给掘开,并拖出尸体进行所谓的鞭尸泄仇。其形象和人设彻底崩塌,你伍子胥好歹也曾是楚国的人臣,领兵入犯祖国已属不该,再如此侮辱死人,岂不是违背人伦天理至极是为不仁。

后来,吴王公子光在征战越国时负伤而亡,临终前托伍子胥辅助少主夫差,并授他相国公之位,达到了人生巅峰。而伍子胥居功自傲十分嚣张张狂,仗着自己曾经为夫差立为太子时出过力,更希望自己在新吴王面前也要一言九鼎,没想到夫差对其相当反感。当吴国打败越国且俘虏了越王勾践,伍子胥要吴王杀了勾践,而夫差偏反而为之,则是幽禁了事,在这件事上夫差没听他的话才带来了亡国之憾,也算是吃了脾气亏。

伍子胥对此气愤异常,后来又提出联齐灭越的主张,可夫差偏认他是图谋不轨。其实此建议绝对正确,因越国的君王在手上,越国已成无头鸟,如果一攻到底灭了越国非是难事,可夫差处于反感而逆行也就误了国事。夫差不但不听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可能是看到自己在吴国已无说话的份,伤心至极竟然做出

不智之事,他将儿子托付给了齐国,自己做实了谋反之意,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夫差得理大怒立即赐剑令他自尽。

这个结局做梦也不曾想到,他仰天长叹:“奸臣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立为太子时,几位公子都纷纷争立,我与先王拼死进言,才立你为太子,你也曾答应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何有这种奢望?想不到你听信谗言竟然要杀害长辈。”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他的无奈,也暴露了他的动机确也不纯,起码心里是念念不忘。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伍子胥临死的交代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他交代家人待他死后将他眼睛剜出来挂在城东门楼上,他要看着越国是怎样灭掉吴国的。虽然是气话,更能看出其品行的不端,被世人唾弃为不义,以至于气得吴王用鸱夷草裹着他的尸体抛弃于钱塘江中,其下场可悲至极,让他稍感安慰的是所言及中,不过几年功夫越国还真的灭了吴国夫差被捉。

此时的吴王后悔莫及,恨自己不该不听伍子胥的建议才铸成如今之大错。尽管越王勾践念他当年不杀之恩,也赏他一块地方让他颐养天年,可他不愿受辱便举剑自尽,临死之前还不忘蒙上眼睛,据说如此则是在阴间羞于见到伍子胥。

标签: 伍子胥春秋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邓艾和钟会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邓艾,三国

    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邓艾在拿下成都,灭亡蜀国以后,虽然并没有想叛变独立的心思,但是他政治上很不成熟,自高自大,说话行事很不检点,在成都当土霸王。这给了钟会谗陷他的机

  • 李世民敢造老爹李渊反 朱棣为何不敢对朱元璋下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朱棣

    对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朝代的兴衰荣辱都在更迭着。胜者为王,败者寇。在君王拥有绝对权威的古代,为夺皇位而发生的大战不在少数。即便在两代君王都堪称贤明温和的唐朝,

  •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王皇后

    还不知道: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哪里?她有三大优势,让李治欲罢不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世人皆言“脏唐臭汉”,对于唐朝来言,开启这个“脏头”的人是谁?不是李世民强纳齐王妃,而是李治和武则天这两人。武则天14岁进宫,本是李世民的“媚娘”,但可惜李世民却根本不

  • 刘基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基,明朝

    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刘基(字伯温)是朱元璋的重要谋臣,辅佐他统一天下,因此被朱元璋称赞为当世张良。但刘基最后遭人投毒,不得善终。那刘基是如何为明朝建功立业,又是被何人害死的呢一,效力元朝刘基为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人,自小就聪明好学,被其老师郑复初称为大才

  • 安定公主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杀害小公主的人是武则天还是王皇后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定公主,唐朝,武则天

    对安定公主的早夭,武则天与王皇后谁才是凶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说起安定公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到她的母亲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这位安定公主生下来不久后便早早的逝世了,也是随着安定公主的逝世,武则天再次得宠,地位也是跟

  • 武则天从尼姑庵回宫之后 武则天有实力干掉王皇后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王皇后

    还不知道:从感业寺回宫的武则天,真的有实力能干掉王皇后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永徽六年,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武则天砍掉手足,泡进酒瓮中活活折磨而死。武则天还得意洋洋地说:“让这两个老女人‘骨醉’!”史书没有记载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年龄,推算她们二人应该与高宗李治

  • 年羹尧有三十万军队 年羹尧为何没有在西北割据自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手里有军队,又权势熏天,为何不在西北自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年羹尧手里三十万军队,就实力而言完全可以割据西北自立和雍正叫板,只是这三十万军队不是年羹尧的私人部队,那是朝廷的部队,年羹尧不可能自立,自立会死的更快!年羹尧你要自立,手下绝大

  • 古代皇帝为何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叔 只能说皇叔太危险了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皇帝

    对为什么很多皇帝信任舅舅,而排斥叔叔?只怪皇叔太“危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这个就是古代“宗法制”和“家天下”相结合的特点了,这种制度,给了叔叔可以“篡位”的机会,但舅舅却是不行。若是论起我们古代最早成型的宗

  • 刘据死后的谥号是什么?戾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据,汉朝

    刘据,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生母为卫子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我们知道,古代的人,如果从旁支上位当了皇帝,或者从黎民百姓到当皇帝,都会对自己的父亲、祖父,乃至于更久远的祖先进行追谥。这种追谥,如果祖上确实积累了战功,当然需要进行追谥。比如曹丕把对曹魏建国立下大功的

  • 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 刘备为何会传位给刘禅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刘备

    对刘备一共有四子,刘禅只是庶长子,为何刘备还传位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一个月之后,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随后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史称“汉怀帝”。不过,刘备一共有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