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东汉统一关东的过程

东汉统一关东的过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37 更新时间:2024/1/24 19:12:28

建武元年,刘秀建都洛阳,占有司隶校尉部和冀、豫、并州,雄踞中原战略要地,资源丰富,兵力优势,但四面受敌。东有刘永、董宪、张步、李宪;北有彭宠;西有隗嚣、公孙述;南有秦丰、田戎。各割据政权虽然对刘秀形成包围形势,但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其中,关东几个割据政权对刘秀威胁最大。此外,尚有数十万农民军活动于河水(黄,河)南北。所以建立东汉最先的战争就是要统一关东。

东汉统一关东之战的过程

东汉统一关东之战指汉建武二年(26年)三月至六年正月,在东汉统一战争中,光武帝刘秀逐次消灭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各割据势力的大规模作战。刘秀按照西和东攻,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决定首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各部割据势力。

一、攻灭刘永

建武二年(26年)春,刘秀命大将盖延率军5万进击直接威胁洛阳的刘永集团。盖延兵分两路,夹击进围刘永于睢阳(河南商丘南)。数月后城破,刘永逃奔谯县(今安徽亳州)。汉军乘胜追击,夺占沛、楚、临淮等三郡国(约今河南周口、商丘,江苏徐州,安徽阜阳、宿州地区)大部,并击破刘永部将苏茂等人所率的三万救兵。次年,刘永复据睢阳,刘秀命大司马吴汉及盖延再击刘永,围城百日,刘永粮尽突围,被部将所杀。建武五年,汉军全歼刘永余部于垂惠(今安徽蒙城),从而消灭了关东地区的最大割据势力,解除了对京师洛阳的最大威胁。

二、击败邓奉、董沂

刘秀在以优势兵力进击刘永集团的同时,也派军队进攻南阳(今河南新野北)的邓奉和堵乡(今河南方城)的董沂。

建武三年三月,汉军岑彭部迫降董沂,击杀邓奉。尔后汉军消灭南阳刘玄余部,进击秦丰。秦丰坚守黎丘(今湖北宜城西北),被困两年始降。在这期间,占据夷陵的田戎曾率兵援救秦丰,但被岑彭击败,汉军攻占夷陵,使之成为日后西进的战略要地。

三、统一燕蓟

在基本平定了南方地区后,刘秀采取“北守东攻”的战略方针。在派遣耿弇朱祐等入河北,向渔阳彭宠施加军事压力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东方割据势力。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宠在汉军进攻面前,节节败退,结果引起内部分化,部将杀死彭宠,汉军遂占领渔阳,统一了燕蓟地区。

四、亲征董宪

同年六月,刘秀亲征东海郡(今山东郯城)董宪,将其大破于昌虑(今山东枣庄西),董宪退保郯(今山东郯城北)。汉军吴汉部跟踪追击,于八月攻下郯城,全歼董宪主力,董宪逃往朐(今江苏连云港南)。十月,刘秀遣大将耿弇进击张步,攻占祝阿(今济南西)、钟城(今济南南),诱杀其大将费邑,夺取了济南郡(今山东济南)、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张步为挽回败局,倾全军号称20万反攻临淄,耿弇以城为依托,诱敌开进,然后出动奇兵迂回袭击张步军,连战皆捷,张步逃至剧(今山东昌乐西),走投无路,被迫降汉。建武六年正月,吴汉破朐,击杀董宪。接着,汉军又在舒(今安徽庐江西南)消灭独据一方自立为天子的李宪。至此,汉军在短短的4年中,将关东地区各个割据势力全部铲除。

五、镇压赤眉

早在绿林军攻占洛阳的时候,赤眉军的势力也进入了中原地区。其首领不满于更始政权所为,另立一帜,与以绿林军为主体的更始政权相抗衡。建武元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推翻了更始政权。建武二年九月,占领长安的赤眉军因粮秣不继而西出陇东寻求出路,但结果为当地割据势力隗嚣所击败,只好折回关中。他们击走乘虚盘据在那里的邓禹军,重新控制了长安。由于后勤保障仍未获得解决,赤眉军再度陷入饥馑,并为地方豪强武装所包围。不久,被迫放弃长安,引兵东归。刘秀为一举扑灭赤眉军,决定凭借崤函险道,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对赤眉军实施截击。为此,刘秀调兵遣将,改任冯异为主将,取代邓禹,急速西进,抵华阴(今陕西华阴西)阻击赤眉军,同时命令候进、耿弇部集结,准备会同进剿。

冯异在华阴阻击赤眉军60余天后,于次年正月东撤至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北)与邓禹部合兵。不久赤眉军进至这一带,与汉军相对峙。邓禹邀功心切,迎战赤眉军。赤眉军先佯败,后反攻,大败邓禹军,邓禹仅率24骑逃回宜阳。冯异率军相救,也被赤眉军所击败。冯异逃至崤底,后收集散兵和当地豪强武装数万人,与赤眉军继续交战。二月,双方大战于崤底。战前,冯异先派一部分士卒化装成赤眉军,潜伏于道旁。战斗开始,冯异以少数兵力诱使对方进攻,再以主力相拒,待赤盾军攻势减弱后,突发伏兵出击。赤眉军因无法辨认敌我而阵脚大乱,溃退至崤底,8万余人投降。接着,刘秀亲率大军,与先期部署的候进、耿弇部会合,拦截折向东南的赤眉军余部于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予以全歼,赤眉军首领樊崇等十余万人投降。至此,刘秀终于将延续10年之久的赤眉农民起义扼杀在血泊之中。

更多文章

  • 绿林赤眉起义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绿林赤眉起义,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绿林赤眉起义的经过天凤四年(公元17年),南方发生饥荒,饥民们被迫流亡山泽之中。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兄弟深得

  • 令刘秀一战成名的昆阳之战全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秀,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后来的光武帝)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昆阳之战的过程。昆阳之战的全过程一、前期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

  • 东汉灭蜀之战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汉,刘秀,东汉灭蜀之战

    东汉灭蜀之战是指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在东汉统一战争中,光武帝刘秀削平益州北部(今四川、汉中)割据势力公孙述,完成东汉统一的作战。东汉灭蜀之战的过程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公孙述进攻关中失败,退守汉中巴蜀。隗嚣反汉后,公孙述曾数次援陇,意图帮助隗嚣阻止汉军从武都

  • 略阳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秀,略阳之战

    东汉平定割据势力的作战。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刘秀遣将来歙率精兵2000人,由陇西(今甘肃东部)隗嚣防线的翼侧秘密袭取隗嚣军的后方战略要地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刘秀丢失了安定、北地两郡,再次深感隗嚣对长安地区的威胁,于是,决计进一步施展政治上分化瓦解,军事上奇袭隗嚣要害城邑略阳的对策。

  •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郑成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下面一起来看看战争经过。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经过一、横

  • 绿林赤眉起义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绿林军各路将士就正式立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其他将领也各有各的封号。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绿林赤眉起义

  • 崤底之战始末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绿林赤眉起义,崤底之战始末,绿林起义

    崤底之战是东汉建武三年(27年)闰正月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大败赤眉军于崤底(崤山谷地)的一次伏击战,冯异先遣一部兵力化装成赤眉军潜伏路旁,以小部兵力诱对方进攻,再以主力相拒。会战中,伏兵突起,造成赤眉军不能识别敌我,以至溃败。冯异军追击至崤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崤底战役的全过程。崤底战役始末1.背景赤

  • 昆阳之战天降陨石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陨石,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

  • 昆阳之战胜利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昆阳之战

    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朝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不久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昆阳之战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那么昆阳之战为什么胜利呢?昆阳之战胜利原因在昆阳之战中,王莽军的

  • 昆阳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昆阳之战

    刘秀在昆阳之战一举成名,昆阳之战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下面来了解一下昆阳之战的经过。昆阳之战的经过1.前期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