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戏猿图》简介

《戏猿图》简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38 更新时间:2023/12/6 2:25:47

《戏猿图》是明代明宣宗朱瞻基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水石间,大小三猿嬉戏。石上一黑猿怀抱幼子,子猿伸臂似在争要什么,情态娇憨可爱。树上另一只黑猿拿着一枝花果,欲投又止,似在戏逗。石周围长着细竹秀草,石下边溪水潺潺。图中洋溢著温馨亲子之情,寓有崇尚人伦之意。画猿得宋易元吉神韵,背景之竹丛苇草、荆棘枇杷,线条自然流利。山石皴法圆润,得董巨遗韵。整幅画构图中正和谐,与宣宗皇帝雍容大度,颇能呼应。

画作内容

此画呈竖长形,所画的物象主要集中于四角。画幅下端左右角,各画有山石,山石造型如一座茅亭屋顶,呈半圆形,山石下长满花草和几束修竹。在左下角的山石上蹲着只母猿,怀抱着幼猿。母猿扭首侧视,幼猿伸出右长臂树上的公猿招手乞果。另外,一只公猿攀缘于溪边的枇杷树上,左臂紧抓住树枝,右臂手持果实而下视、与树下母猿怀中的幼猿遥相呼应。

画幅左上角作者自题识:“宣德丁未御笔戏写”。款字上钤明代内府“运之策方”,有清乾隆嘉庆、宣统鉴藏印玺和“石渠宝笈”等印。

创作背景

朱瞻基本人好画艺、且身体力行。在位十年间,大力延搅画人,一时院中名家辈出。他多才多艺,擅诗书画,万机之暇,御管亲挥染指于翰墨,画院中名家即是良师,同时常以书画御增臣下。从存世作品来看,主要以禽鸟、走鲁等写生之作居多。此《戏猿图》是他的代表作。该图作于宣德二年(1427年)。

艺术鉴赏

主题

《戏猿图》淡淡的背景有一枝瘦竹,一从苇草、两根荆棘。还有一棵结实的琵琶树,有三两块馒头一样的山石落脚,体现了朱家皇族过着与平民一样的简朴生活与经济基础,寓意深刻。

技法

在画幅的右上角的枇杷树上端,有一树枝曲折地向外伸展开来,填补了上半幅左侧的空间,为全景场面增添了几分生意。整个画面最集中而引人注目的焦点,是三只神情各异的长臂猿。猿的画法,先以淡色涂染全身,背上和头部的用干笔涂擦点簇而成,将猿的细毛蓬松表现得十分真切。画法上采用没骨与匀描兼及,作者通过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了成年猿和幼猿不同的毛皮。成年猿和幼猿的脸部留白,焦墨点睛,黑白对比强烈。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显得炯炯有神。猿的爪子用匀勒,笔画扎实有力。整个戏猿的形象画得真实生动,质感强烈,且作者善于抓住大小猿瞬间特有的动作神态,把猿的机警灵动的生性刻画得维妙维肖。

标签: 戏猿图猿戏图

更多文章

  • 武丁闭口不言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武丁

    商朝的律法有这么条规定:君王死后,继承者需要守孝三年才能正式继承君王位。而代替君王管理百官的就是太宰。在新网守孝的三年里,太宰就是朝堂是实际的统治者。而新王在这三年里,只能居住在守丧的”凶庐“里,不仅要披麻戴孝,脸上也不得有笑容,更不能唱歌跳舞、寻欢作乐,要尽一个孝子的义务,否则就是不孝。而一个不孝

  • 冷陉之战唐朝军队为什么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冷陉之战

    冷陉之战,唐朝与奚和契丹联军之间的战役。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左羽林大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孙佺率军进攻奚与契丹,在冷陉地区(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坝后)遭遇败绩的战役。此战,奚族酋长李大酺指挥灵活果断,善择战机。乘唐军初战失利、孤立无援、惧歼欲退和退却混乱之机,以快速机动之骑兵,适时反击、追击,是

  • 马嵬驿兵变为什么会爆发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唐玄宗,马嵬驿兵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门

  • 河阳之战中李光弼做出了什么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河阳之战,李光弼

    河阳是史思明称帝以来,唐军的第一场胜仗,而这场胜仗不仅是守住了洛阳,更是将反击的开始。而之后便是我们知道的父慈子孝。此时时间为761年,安史之乱已进入尾声,唐军一路胜仗,而再过两年,安史之乱将结束,唐军被打压太久太久,需要一场胜仗打气势,可以说河阳之战功不可没。史思明使其子朝清守范阳,命诸郡太守各将

  • 明成祖朱棣北伐蒙古的第一战为什么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蒙古,北伐,朱棣,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以骁勇善战而著名的皇帝,他先后五次北伐蒙古,最终得以削弱蒙古的势力,巩固了北方领土,巩固了国土版图。而在这五次北伐蒙古的作战之间,有一次作战朱棣痛失十万精锐军队,得意门将也惨死沙场,这就是朱棣北伐蒙古的第一战。明成祖在位期间年号为永乐。在永乐三年春(1409年),朱棣

  • 朱棣北伐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北伐,朱棣,明成祖

    朱棣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间,5次率军北征。其中4次以鞑靶与兀良哈为作战对象,1次以瓦剌为作战对象。5 次亲征又以前3次的规模为大,其作战地区分别在斡难河、忽兰忽失温、阔滦海和屈裂儿河。后两次亲征,均因阿鲁台闻讯远遁,未战而还。(一)第一次亲征漠北与斡难河之战朱棣决定亲征后,便于永乐七年九月开始,先后

  •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什么差点被活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朱棣,明成祖

    明初,朱元璋扫清六合,一统天下,他分析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认为权臣擅权是导致朝代灭亡的重要原因。为防止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大明,朱元璋决定效法分封制,让朱家人去守朱家的疆土。众所周知,分封制有着落后的历史因素。西周因为诸侯坐大,周王室失去了约束的力量,导致天下战乱,朱元璋的想法也无疑为大明埋下了隐患。在

  • 安史之乱持续了多少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安史之乱的原因

  • 明朝靖难之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

  • 明朝靖难之役的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靖难之役,背景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