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靠三寸不烂之舌拿下一座城池的隋代名将

靠三寸不烂之舌拿下一座城池的隋代名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01 更新时间:2023/12/15 8:37:08

韩擒虎,光听名字就很有气势,历史记载他“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虽说是夸奖的话,但是可以想象他绝对不是帅哥,长相没准还比较吓人,与他的名字很匹配。

还有书上记载他原名叫韩擒豹,不论擒什么,这名字倒是起得很直白很实在,可以想象他的老爸老妈对他期望很大,同时也体现出韩家崇尚武力的传统,没有什么文化功底。但是这个名字非常符合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他曾经抓住过皇帝。抓皇帝这个活儿在历史上可不是小事情,比抓老虎、豹子威风多了。

不管是擒虎还是擒豹,他肯定不叫韩擒,虽说只去掉了一个字,这名字就显得有内涵多了。但是《隋书?韩擒虎》列传中第一句就称其为“韩擒”,那他到底叫什么呢?

原来唐朝时期,唐高宗李渊的爷爷名字里有个“虎”字,所以对唐代百姓的名字来说,“虎”是非常忌讳的一个字。《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在唐朝就被改为“武劳关”。就连老虎都不能叫老虎,要叫“大虫”,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宋代。而《隋书》的主持编纂者恰好又是唐太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对于这类的忌讳更是在意,所以才将韩擒虎的名字去掉了尾巴。由此可以得知《隋书》把他的名字写成韩擒而省略掉虎字,其实是情有可原的。从这一点就可见封建时期等级制度之严格,实在是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这种忌讳同时还让我们认识到一件事:连皇帝祖先的名字都这么忌讳,所以韩擒虎后来能生擒陈后主,确实是件大事,这件事情的重大程度是我们今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韩擒虎能位列隋朝开国四大将军之一,也正是因此一战的缘故。

出于要避讳“虎”的原因,唐代留下的史书中有的地方还有称韩擒虎为韩擒豹的,这大约是因为虎豹连称之故,在我们看来,古人的忌讳之类的规矩真的很无聊,没有一点意义。韩擒虎本人肯定不会把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这样改来改去,他如果还在世,肯定要气得七窍生烟了。

北周的“舌战”将军

韩擒虎的父亲是北周的大将军韩雄,曾经做过洛、虞等八州的刺史,声望很高。所以韩擒虎是正儿八经的将门虎子,而且他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除了以胆略著称以外,韩擒虎还喜欢读书,比他老爸强得多。他认为武将如果没有一点经史的学问做基础,很难成大器,所以他熟读经史百家,但主要是大概了解就行,不拘泥于章句之间,这是《隋书》中的记载。从这一点看,他颇得诸葛亮的读书要旨,但是放在今天来看,他可算不得好学生。

“学好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由于有个好的家庭背景,接触皇族并不是难事。再加上韩擒虎打仗能以一敌百,讲理又头头是道,用兵亦出神入化,所以当时的北周文帝宇文泰见了他很是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将领之才,还下令让皇子们多和他来往,以便学习和交流带兵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宇文泰这么做其实也不能排除拉拢人才的嫌疑,老爸是大将军,德高望重;儿子勇猛有加、前途无量,这样的人才岂能浪费?

不管宇文泰出于何种心思,总之由于他的器重,韩擒虎这一代将才才有了施展才干的地方。有了皇帝老儿做靠山,韩擒虎的官运挡都挡不住,打过几次仗之后,很快他就官至都督、刺史了。父亲去世后,韩擒虎又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还被朝廷授予新义郡公的封号。

受尽礼遇的韩擒虎也为北周出了不少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领北周的军队多次挫败了陈、北齐对江北的进攻,在各国中的名声越来越大。

最令韩擒虎得意的一仗当属金墉城(又称金庸城)一战。当时北周的邻国北齐,国土面积小,土地不多,兵力又不强,而且北齐皇帝不勤于治理国家,荒淫无度,国内政治极其腐败。北周武帝宇文邕看准了这一点,于是亲自披挂上阵,名义上解救北齐万民于水火,其实扩张地盘去了。皇帝都出动了,这一仗规模肯定不能小,而且结局也肯定不能失败。但是大军进攻到金镛城的时候,被北齐大将独孤永业挡住了。

说起来金镛城的守城将领独孤永业也不是善茬,他是北齐老牌名将,计谋多端,用兵神出鬼没,很难对付。看到周兵围城了,勇谋兼备的他号召军民联合起来共同守城。发动群众作战向来都是很厉害的一招,北周军队因此强攻了很多次都攻不下,不仅伤亡惨重,持久的攻城战还消耗了大量的粮草。供给上一旦困难了,军心就开始不稳。宇文邕焦急万分,决不能战败而退啊!不然皇帝的老脸往哪里搁。就在这“前有铜墙铁壁,后有敌人援兵”的形势下,韩擒虎出场了,他请求单枪匹马入城将敌人说降。

今天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打仗时仅凭一个人的几句话,敌人就能罢战,古人也太好骗了。那时候人单纯啊,战乱久了,自然首先要权衡一下形势是否对自己有利,能活下去当然最好了。也就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一点,才有了韩擒虎这样单纯的勇士。

韩擒虎一人一骑进入齐营,在刀枪架在脖子上的气氛中,他也威风依旧,豪气逼人。直接挑明齐王的昏庸和腐败,点明形势,齐国迟早灭亡,而北周在宇文邕的治理下日渐强盛,金镛城迟早会被周军攻下。在这种形势下,明智的选择只能是罢兵息战、弃暗投明,这样还可以少使生灵涂炭,也能保住各位将领的官爵。

经过韩擒虎的一番颇符合情理、又很符合形势的劝说,独孤永业终于决定献城投降,架在韩擒虎脖子上的刀也撤了下来。韩擒虎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一座城池,得到了数万军队激战却得不到的战绩,足见其胆识和口才都胜人一筹。

运气绝佳的开国上将

如果说打仗不仅靠勇气,还靠运气,那么《台城曲》中的韩擒虎绝对是一个运气很好的福将。

公元581年,北周丞相杨坚从静帝孤儿寡母手中夺过江山,改立了隋朝。韩擒虎并没有像历史上称颂的忠臣那样,誓死反抗杨坚的吃里爬外,也许他也认清了北周灭亡是大势所趋,所以很平静地继续在杨坚手底下效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隋炀帝接连杀掉几位开国功臣,而只有韩擒虎能得以善终——他懂得在政治的漩涡中只有保持低调,才能安稳地生存下去。

隋文帝杨坚是个很有野心的皇帝,统一中国是他长久的心愿,自从登上皇位,杨坚就着手谋划对南陈的战争。韩擒虎自隋建立之后就被命令去做庐州(今安徽合肥)总管,而庐州正是南陈与隋国接壤的地方,所以有人因此得出隋文帝很器重韩擒虎的结论。事实上南陈从梁朝手中接过帝旗的时候,已经注定了这个朝代的先天发育不良,很难相信南陈会主动进攻隋朝。而且作为前朝大将,韩擒虎的地位是很尴尬的,杨坚怎会把他放在身边呢?如果历史只是这样平淡地走下去,韩擒虎的结局大概不是被罢官就是被杀吧,但是老天太偏爱他了。

韩擒虎赴任庐州总管之后,并没有思考这些事情,而是立即着手扩充水军,训练部队,建造船只,同时还偷偷派出间谍,收集南陈的情报,收买江南人心。驻守庐州好几年,韩擒虎勇猛而又直肠子实心眼的名声传遍了长江两岸,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平易近人的将军,甚至南陈的将士中,很多人都不把韩擒虎当成敌人。

标签: 名字所以皇帝这一但是宇文没有肯定

更多文章

  • 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竟吓死了一位皇妃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道光,皇家,圆明园,咸丰,他们,园林,联军,英法

    咸丰十年(公园1860年)八月,攻入北京城的英法联军,不仅洗劫、烧毁了圆明园这座享誉世界的皇家园林,更是把道光帝的一位妃嫔给活活吓死了。这位被英法联军的恐怖暴行活活吓死的皇妃,乃是道光帝的常贵人。常贵人,赫舍里氏,生于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比道光帝小二十六岁。道光九年,时年二十二岁的赫舍里,被道光

  • 出河店之战简介 出河店之战结果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完颜,女真,部落,首领,战争,公元,将士,决定

    出河店之战简介上提到出河店之战发生在公元1114年,是女真建国前与辽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天庆四年即公元1114年,女真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这场战争最后是女真军大获全胜。公元1114年,一直被辽国欺负的女真部落准备奋起反击,女真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朵带兵首先控制了女真人的最前哨,成功打开了一条讨

  • 定海保卫战结果如何 定海保卫战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定海,英国,侵略者,保卫战,但是,人民,进行,侵略

    定海保卫战简介指出此战起因是在鸦片战争之中,英国侵略者对舟山蓄谋已久,想要在定海设立自己的军事指挥部,于是在1840年6月对定海战争,击杀了定海的知县和总兵。到1840年11月英国侵略者撤兵,但是英国侵略者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占领定海,于是在1841年9月26日再次对定海发动侵略战争,守护定海的军队拼

  • 封神榜黄飞虎生平简介 黄飞虎的泗水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飞虎,儿子,大家,因为,扮演,但是,虽然,封神榜

    封神榜黄飞虎封神榜中的黄飞虎,虽然生前是武城王死后也被封为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但是其实他的命运是非常悲剧的。他的接发妻子因为被残暴昏庸的纣王看上,不仅遭其调戏,还被其逼死。他虽然生了四个很棒的儿子,但是除了三子黄天爵之外其他的儿子都死于非命。黄飞虎的整个人生实在是非常的痛苦。先来说说黄飞虎的大儿子

  • 解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唐灭高丽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高丽,时候,王朝,中原,灭亡,但是,新罗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

  • 古巴革命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古巴,政府,山区,德尔,人民,建立,革命,卡斯特罗

    20世纪50年代,古巴爆发了一场武装起义,经过5年多武装斗争,于1959年1月取得 胜利,在美洲大陆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古巴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为争取独立和解放,古巴人民从1868年到1898年的30年 中,进行了两次独立战争。但是,当古巴人民

  •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 奠边府的胜利号角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越南,印度,支那,人民,法国,老挝,战略,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反 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恢复其殖民统治,进行了长达8年多的革命战争,最终打败了法国殖 民主义者及其军队,结束了法国对印度支那近百年的殖民统治,迫使法国承认了越南、 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和主权。在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浪

  • 七国之乱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诸侯,七国,联军,叛乱,势力,西汉,军队,叛军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

  • 白登之围 刘邦凭什么逃脱匈奴毒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匈奴,刘邦,汉军,没有,汉高祖,起来,带领,一直

    说说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事件吧,在此之前,匈奴从来没在中原历史上记载过,但也就是这么第一次让刘邦吃了大亏,差点就死了。那么刘邦是如何躲过匈奴的毒手的呢?史书只记载了两个字:秘计。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夏代,匈奴就已存在,当时称为荤粥。周代称猃狁,秦代称匈

  • 越南统一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作战,西贡,兵力,军队,越南,战役,进行,发起

    1973年初,“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开始从越 南撤军,并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仍以“文职人员”名义在南越留驻2.4万多名美 军,支持南越政府军扫荡。与此同时,美国还向南越政府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在南越附近地区保持一支相当规模的海空力量,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