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历史上的和通泊之战,八旗子弟差点死完!

揭秘历史上的和通泊之战,八旗子弟差点死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3/12/30 13:07:36

清朝平定西北,大致要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消灭噶尔丹

康熙时期,准噶尔大汗噶尔丹虽然被消灭了。但是准噶尔部落的势力,依旧还保留着,因为噶尔丹的侄子,也就是前任大汗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已经投靠了清朝。

策妄阿拉布坦,帮着康熙老爷子带路,最终灭了自己的叔叔。因此在康熙的支持下,策妄阿拉布坦,成为了新一任的准噶尔大汗。

第二个阶段,赶走策妄阿拉布坦。

剿而不灭,一定会成为后患。果不其然,策妄阿拉布坦成了准噶尔大汗以后,野心也就膨胀了。他在康熙晚年带兵入侵西藏,攻占拉萨,斩杀拉藏汗,灭掉了和硕特汗国。

康熙当时岁数大了,压根无法亲征。于是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就这么带兵出征西北了,胤禵的重大功绩就是带兵收复了西藏,赶走了策妄阿拉布坦。

第三个阶段,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谁是罗卜藏丹津?他是和硕特汗国在青海地区的领袖,相当于封疆大吏。策妄阿拉布坦杀掉拉藏汗后,和硕特汗国宣告灭亡,于是罗卜藏丹津请求清朝帮助他恢复在西藏的统治。

这要求实在过分,胤禵是不可能答应的,但是愿意带着他一起进入西藏赶走策妄阿拉布坦。事情办完以后,雍正皇帝继位,他不仅没有答应罗卜藏丹津对西藏的统治,甚至还派了另外一个和硕特汗国的贵族去青海分罗卜藏丹津的权。

于是罗卜藏丹津在策妄阿拉布坦的支持下,选择背叛清朝。当时胤禵已经回京奔丧,这场叛乱是年羹岳钟琪协同合作一起平定的。罗卜藏丹津则逃入了准噶尔汗国。

第四个阶段,与噶尔丹策零和平谈判。

谁又是噶尔丹策零呢?这个人我们必须要记住,因为他是这篇文章的主角。策妄阿拉布坦在1727年去世了,大汗的位置则由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承。

这个噶尔丹策零是个人物,他非常迷信西方火器的厉害,所以从中亚和沙俄那边弄来不少火器,甚至还组建了一支多达1000人的炮兵部队。

他手握强大的火器力量,又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力量,野心自然再次膨胀。而彼时,雍正已经杀掉了年羹尧,前来镇压叛乱的两位将领分别是傅尔丹和岳钟琪。那么他们的表现如何呢?很不好意思,两个人的表现都不咋样。

尤其是傅尔丹,在和噶尔丹策零交手的过程中,中了对方的奸计,导致1万八旗精锐损失了近8000人。也就直接导致了京城的八旗家族家家戴孝的局面。最终雍正选择和噶尔丹策零和平谈判。划定疆界。那么傅尔丹这一战,为何败那么凄惨呢?

一、傅尔丹以为抓住了机会,实际上中了人家的奸计。

雍正七年,雍正让岳钟琪和傅尔丹分别带兵,从西、北两路进攻准噶尔,打算一举消灭准噶尔汗国。其中岳钟琪的人马,多是汉人,而傅尔丹的人马是清一色的八旗兵,也就是清朝最骄傲的部队。

可是过了一年,狡猾的噶尔丹策零得知清朝大军来袭,居然主动示好,表示要把罗卜藏丹津给送给清朝,因此雍正下令暂缓进兵。

其实这就是人家的缓兵之计,这个时候其实噶尔丹策零已经准备好了对清军发起总攻。不过人家还留了一手,打算设埋伏来对付清军。

战场上的变化,那是瞬息万变的。傅尔丹带着北路军进军到了达科布多后,不小心就抓到了一个探子,探子表示:噶尔丹策零已经发兵3万,打算总攻清军的北路大军。不过对方部队尚未集结完毕。

傅尔丹敏锐地察觉到了战机的来临,趁着对方立足未稳,对他们发起突袭岂不是一战而胜?当时西路军的岳钟琪表现不佳,所以北路军的傅尔丹急切地想要先立个头功。

因此傅尔丹便从军中挑选了1万八旗精锐,火速赶往了前线。期间又抓了一个探子,得知准噶尔的人马目前只有2000人在博克托岭。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傅尔丹立刻派遣大将素图带着3000人马猛攻。可是人家准噶尔这边,早就埋伏了2万大军等着清军的到来。

准噶尔大军先是假装战败,傅尔丹立刻将主力派往前线,打算全歼此处的残兵。结果没想到人家2万伏兵一涌而出。

懵了的傅尔丹,并没有撒丫子就跑,而是跟对方硬碰硬,结果死伤惨重。1万大军,只剩下了2000人突围成功。

二、和通泊之战,打碎了八旗兵不可敌的神话。

八旗兵刚入关的时候,大明朝的军队和农民起义军,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没有几个是挡得住八旗人马的进攻的。

因此大家都在吹嘘八旗兵的强大,这也给他们自己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八旗兵真的是当时东亚地盘上最强大的一支部队。

后来康熙带领八旗兵,又是扫荡三藩,又是平定准噶尔,还跟沙俄干了一架,毫不服软。因此八旗兵的气势就更旺了。

可是和通泊之战,却狠狠地打了八旗兵一个耳刮子,将当时八旗兵的实力全都给暴露了出来。虽然八旗兵没有逃跑的意思,看着还很勇敢,但是无疑可见,八旗兵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又或者说,从前的八旗兵被过分夸大了。

傅尔丹逃回了主大营以后,准噶尔的人马也跟着杀了过来。导致清军立足未稳之际,再一次遭遇了惨败。大多数带兵将领战死,损失多达8000人左右。

这些人本来就是八旗子弟,他们本来打算靠着战功,回去可以加官进爵。没想到却落得这么个下场,因此京城八旗家族,家家戴白孝也不奇怪了。

总结:傅尔丹这个人,运气很好。

就算是有如此惨败,雍正都没有杀掉傅尔丹,只是让他戴罪立功在军中继续效力。到了雍正十三年,侵吞军饷的事情曝光,傅尔丹也牵涉其中。

雍正恨透了贪官污吏,所以立刻将傅尔丹打入死牢,准备问斩。可这个时候好运气来了,雍正忽然就驾崩了!

新上任的乾隆皇帝把傅尔丹给放了出来,后来还让他参与了征讨大小金川的战役,因功被任命为川陕总督、黑龙江将军。你说这人运气怎么样?

可惜的是那场征讨准噶尔的战争,因为这场大败,使得雍正一生都没有机会征服噶尔丹策零。最终还是在乾隆十年的时候,准噶尔爆发了大瘟疫,噶尔丹策零因此病逝后,汗国内部争斗不休的情况下,乾隆才灭了准噶尔汗国。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公羊传》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是在汉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公羊传,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学者认为,《春秋经》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这同古文学派认为《春秋经》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同。《公羊传》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

  • 朱元璋死前声嘶力竭大喊四个字,他到底说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据了解,在朱元璋的一生中,一共有过26个儿子,而其中最深得他心的就是太子朱标,一直以来他都在朱标身上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可惜的是,朱标却早逝,这让朱元璋也悲痛万分,于是,朱元璋便将所有希望放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了。当然了,朱元璋的这一举动无疑让其他儿子 愤怒不已,毕竟虽然太子都已经不在了,按理来

  • 明朝内阁首辅万安,却遭到同僚的鄙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安,明朝,风云人物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举子万安被任命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到成化初年,升任礼部左侍郎。在进入官场的最初几年里,万安没有做一件实事,而是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拉关系和拍马屁上。当时,万贵妃深受成化帝宠爱,万安便大献殷勤,投其所好。为了得到万贵妃的信任,他还利用自己和万贵妃都姓万这一有利条件,千方百计

  •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看到牛和驴,为何连一匹马都没有?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北宋著名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生动的将北宋都城繁荣的一面给记录了下来,如果仔细观看全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不过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连一匹马都没有呢?能在画上看到牛和驴,唯独不见马的身影。马在古代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张择端总不可能是忘了画吧?

  • 唐朝浅水原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后世如何评价浅水原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浅水原之战,战史风云

    浅水原之战背景是什么?浅水原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浅水原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浅水原之战简介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

  • 揭秘:唐朝诗人在酒桌上有多失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众多诗人中,有两个“三农诗人”,都以关注农民疾苦而闻名。一个是晚唐诗人聂夷中,他的代表作是《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以其深沉哀痛的笔触,对于晚唐农民的痛苦生活寄予深刻同情。另一个诗人则比聂夷中的名气大得多,可谓

  • 李师师天姿国色倾国倾城,燕青为什么拒绝了她?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师师,宋朝,野史秘闻

    水浒里的女人不多,但很多都是大美女,梁山就有扈三娘和仇琼英。梁山之外更多了,李巧奴、李瑞兰、潘金莲、潘巧云等,无一不是。若论第一美女,其实还是名妓李师师。李师师美到什么地步?不知道,但风流天子宋徽宗很迷恋她,为此,他还专门从皇宫挖了地道,直通李师师住处,方便和她幽会。以宋徽宗的路子,什么样的美女他没

  • 揭秘:中国古代的武将天花板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中国古代的武将天花板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威震天下,名垂后世的统兵大将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真正勇冠三军,气盖万夫,“简直非人”的无敌猛将却屈指可数,以下八人(包括历史、演义、小说),万人敌之称,实至名归!第一名:李元霸李元霸,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

  • 古人喝酒为什么要温酒?加热一下风味更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古人喝酒为什么要温酒?温酒就是先把酒加热一下,然后再喝,但是现在人基本上都是直接喝,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起来看看吧!首先,酒的种类不同。在元朝以前,白酒还没有盛行的时候,主要都是黄酒和米酒的天下。很多人都听过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里面有一句诗词叫做“浊酒一杯家万里

  • 靖康之耻简述:北宋靖康之耻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靖康之耻,北宋,战史风云

    靖康之耻简述:靖康之耻的过程是怎样的?靖康之耻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靖康之耻简述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