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邲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春秋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邲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春秋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77 更新时间:2024/1/8 23:00:16

邲之战,指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于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的一场大战。

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背景

楚国在春秋初期于南方崛起,却不能称霸中原,原因是春秋之初先后有齐、晋等诸侯国称霸;楚国则被排除出中原并被各国视为蛮夷。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之结果为晋大胜,不但使晋文公奠定霸主之位,成为与齐桓公齐名的霸主,更一直使楚人耿耿于怀。晋文公身故以后,楚国多次乘机北伐,但晋国当时执政的正卿赵宣子的强权,使楚人依旧不敢跟晋国正面交锋。赵宣子死后,楚国却面对当时在其周边的附庸国叛变,不得不打消北上争霸的念头。虽然楚庄王登基以后,楚国进入了空前的盛世,也令各国闻风色变。但赵宣子执政时期,楚国对晋国有很大的顾忌,这时期两军从没有过一次正面的交锋。赵宣子死前,为了在与楚的争霸中占上风,因而立了上军郤缺为正卿,不久,晋成公亦去世。短短两年间,晋国失去了赵宣子跟晋成公,晋国国内极度不稳;而楚国以为时机而到,挥军北上伐郑。但前后两次都是无功而还。

开战

前598年,晋国元帅郤缺亦去世,楚庄王知道时期而至,于前597年春,率师讨伐与晋国结盟的郑国,攻下其都城,迫郑襄公与己结盟。而楚军事后便后退仅仅三十里,目的是等待晋军到来并与之正面交锋。

六月,晋国派中军元帅荀林父救郑,但到黄河北岸时得到郑楚已结盟的消息,于是晋军内部对和战出现争议。

两军阵容如下:

晋军

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上军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下军大夫:荀首、赵同

司马:韩厥

楚军

楚庄王令尹孙叔敖

中军 - 帅:沈尹

左军 - 帅:子重

右军 - 帅:子反

经过

荀林父知道郑楚结盟,便想领兵回国,主战的中军佐先縠不听指挥:“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由于军队勇敢,臣下尽力,现在救援郑国却不敢作战,这是不够尽力;大敌当前却怯战,这是不够勇猛。”,二话不说率其部属擅自渡过黄河。中军大夫赵括、下军大夫赵同均支持,荀林父和下军佐栾书等反对无效,不得不率全军渡河接应。

楚庄王眼见晋军渡河南下,气势磅礴,而且回想多次与晋交手也未能占得甜头,也有点害怕。令尹孙叔敖也没有必胜把握,主张撤兵。但楚庄王之重臣伍参想跟晋军一决雌雄,向楚庄王进言:“晋国这个正卿(荀林父)刚刚上任,难以集权;他的副手先榖刚愎自负。他们三军将佐矛盾重重,根本无法有效的调动军队。这场战斗一旦拉开,晋师必败!况且敌人的主帅只是臣子,而我们的主帅却是君主,君主逃避臣下,奇耻大辱!”听罢,庄王决心一战,并下令已准备南下撤军的孙叔敖改变行军方向与晋军对峙。可是同时也担心晋国强大,没十足把握,因此也多次派遣使臣议和。晋军内部同样意见不一,荀林父、士会、赵朔等都同意双方握手言和;先榖、赵同、赵括等好战派却同时反对。

此时,晋将魏锜求为大夫未成,赵旃求为卿未成,因此对荀林父早已心存不满,因此假借荀林父之名,擅自向楚军请战,希望能造成晋军的失败。他们两人在楚军面前骂阵,激怒了楚军。两人之后撤腿逃跑,楚军从后追赶。荀林父害怕赵旃、魏锜二人有失,派荀罃(智武子)接二人回营。 荀罃战车一过,疆场之上,黄土弥漫。潘党望见远处飞扬的尘土,以为是晋军发动了总攻,急忙派人报告:“晋师至矣!”楚国诸将听闻晋军已经发起攻势,深恐楚庄王孤军深入,军中最高指挥官令尹孙叔敖下令:“进军!速速进军!宁可我们接近敌人,也不能让敌人接近我们!”于是,楚国主力大军倾巢出动,战车驰骋,军士狂奔,突袭晋军。

时晋军对此并无防备,除上军将士会在敖山设伏应敌外,余皆很快溃散,被迫强渡黄河逃走。为了打击敌人最后一支有生力量,楚庄王命亲信潘党率领机动战车40乘,跟随唐惠侯攻打晋上军,上军将随会亲自断后,掩护大军撤退。到了傍晚,晋军的残兵败将溃不成军,还在喧嚷中撤离,楚庄王下令停止进攻,楚军进驻于邲。邲之战尘埃落定,以楚庄王的大胜,晋军的惨败而告终!楚庄王没有乘胜追击,带领荆楚将士饮马黄河。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影响

邲之战,楚军大破晋军,楚庄王“一鸣惊人”,由此开始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标签: 春秋邲之战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古代明知军营危险 为何女子还是要去军营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军营,历史解密

    食色性也,食是第一位。特别是打仗的军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到今,不少败仗都是因为粮草被人抄了或是后勤不继。吃饭之外,就是色。但在军队中,色是个两难的事情,一堆精壮的大老爷们,不让他们发泄不是事,但让他们发泄,又会影响军纪和打仗。齐国官妓军妓宋代西北边军,是宋军精锐,要防范党项和西羌。大军长期驻扎

  • 古代有三种女人,皇帝都得对她们礼让三分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野史秘闻

    说实话,自母系过渡到父系以后,女人的地位就每况日下,虽然现在又成了半边天,但在古代,可是没有地位可言的。这种状况,从女人的释义中就可以看出,女人又称为妇人,什么是妇人,《周礼》当中就说:妇者,从人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听父亲、丈夫的话也就罢了,连儿子的话也要听,以现在的观点看,可真是“天

  • 三国时期担任过征虏将军这一官职都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飞,三国,风云人物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由于重号将军的名额相对较少,所以自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

  • 王家的书法与谢家的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家,谢家,文史百科

    富足与安康的江南,到了东晋时期,迎来了江南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家族——王、谢两大望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导和谢安是两晋和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丞相,一个为东晋开辟了半壁江山,一个保住了这半壁江山。王导俭朴,谢安奢华。王家的书法,谢家的诗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双壁。王谢两家自东晋到陈

  • 越战一等功臣为何16年之后才能魂归英雄山?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2002年1月25日,山东省平阴县民政局陈士尉副局长一行五人来到国防大学找孙兆群通报此事:“于庆玉烈士的骨灰现已安放进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了。2001年12月29日举行的仪式,当时,县六大班子领导向烈士亲属颁发了进竭证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孙

  • 范增离开项羽后去了哪里?他的结局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范增,历史解密

    汉三年12月,刘邦在荥阳和敖仓之间运粮食的甬道,经常被楚军侵夺,导致汉军得不到粮食补给,人心不稳。为了摆脱困局,刘邦问经常能出奇谋诡计的陈平是否什么好办法,让项羽消停消停。陈平说,项羽所以靠的人不过是项王骨鲠之臣范增、钟离昧、龙且和周殷等人。而项羽为人喜欢猜忌人,如果刘邦让他陈平使用反间计,就能很轻

  • 清朝时期的太监为什么改作了“宦官”?除了习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野史秘闻

    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男人,他们大多自幼就被阉割,送到皇宫里做下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宦官”。可是满清时期,却给他们改了称谓,统一叫做“太监”,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一:满人自己的习惯叫法。道理很简单,对于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地区各有各的叫法。而满清入关后,为了显示自己的统治

  • 明宪宗登基后,在军事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朱见深,即明宪宗,明朝第八位皇帝,在位共23年,年号成化。他是明英宗朱祁镇长子,生母是孝肃周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朱见深被立为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为沂王。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

  • 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他的生活质量真的一天不如一天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的居地

  • 秦国为何回想各国发起伊阙之战?伊阙之战结果及影响又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伊阙之战背景是什么?伊阙之战经过是怎样的?伊阙之战结果及影响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伊阙之战简介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