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采石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采石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34 更新时间:2024/1/22 21:02:19

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灭。1148年,金兀术死去,海陵王完颜亮当右丞相。次年,完颜亮发动宫延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他梦想一举灭宋,尽享江南繁华。1132年,命张浩等大修燕京宫室,次年从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中都大兴府。接着又营汴京,准备逐步南迁,直逼南宋。完颜亮迁都,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河东、河北及中原地区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便利对南宋的军事进攻。

公元1159年正月,宋金贸易的榷场,除泗州一处外,全部被金停止。二月,完颜亮命户部尚书苏保衡等于通州造战船,并调集诸路猛安谋克军以及契丹、奚人年25岁以上50岁以下者从军,共50余万人。又命诸路大造兵器,征调军马,共征到马56万余匹。1160年,签发各路汉军和水手,得3万人。同时,加紧修建开封的宫殿,作为南侵的前进基地。1161年七月,完颜亮迁都汴京。九月,完颜亮自将32总管,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东路,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淮南。中路,刘萼、仆散乌者率领,自蔡州南攻荆襄。西路,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自凤翔攻大散关。海路,苏保衡、完颜郑家率水军由海道直取临安,势在一举灭亡南宋。

1158年,宋朝贺金正旦使孙道夫回国后即报告了金国有南侵之意,高宗以为金没有什么借口。宰相汤思退疑心孙道夫借此引荐主战派张浚,便把孙道夫贬知绵州。1159年末,金出榜禁止百姓传说即将起兵南侵的消息传到南宋,金朝贺宋正旦使施宜生也向宋透露了金兵不时南侵的讯息。宋高宗一方面立赵瑗为皇子,以便在抗金形势不利时退位逃避抗金的重任;另一方面,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春,派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使金朝,探侦虚实。叶义问证实金军即将南侵的消息后,右相陈康伯、兵部尚书杨椿立即布置两淮守备。在金军南侵的威胁下,秦桧的帮凶,左相汤思退,首先遭到抗战派反对和攻击,高宗无奈,只得将其免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四月,金派使至宋,正式挑衅。五月,金使到临安,使者当面辱骂高宗,要求派大臣去开封商议割淮汉流域土地给金,并以大江为界。战争一触即发,南宋群臣议论纷纷。主和派又主张逃跑。陈康伯坚决反对,说:“敌国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坚决主张抗金。一些太学生也积极请战。高宗遂命令备战,分四路迎敌。以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以老将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主力的重任;以成闵为京湖制置使,率兵3万戍鄂州,与守襄阳的吴拱犄角相应,防守长江中游;以李宝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进,袭击金水军。

金军南下后,宋军不战而溃。一个月左右,金兵推进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刘锜抱病从镇江渡江进驻扬州,随即派兵北上,进驻宝应、盱眙、淮阴,淮东的防务有所准备。但负责淮西防务的王权却逗留建康,不肯进军,在刘锜督催之下,才与妻泣别,进驻长江北岸的和州,不想前进。又在刘锜再三命令之下,才进驻庐州。十月初,当刘锜赶到淮阴时,金军到达淮河北岸。由于王权不进,淮西事实上没有设防,金军由此从容南下。而当王权得知金军过淮河,又弃庐州南逃。金军迅速推进到滁县,即将临江。在港阴抗击金军的刘锜得知这此消息,也只得退兵扬州。

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也要“浮海避敌”。只有陈康伯和黄中的家属留在临安,并坚决反对逃海,高宗才表示“亲征”,继续抵抗。十月中旬,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允文参谋军事。这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王权又从和州逃到采石。接着扬州失守,刘锜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

标签: 采石之战

更多文章

  • 采石之战的过程简介:采石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采石之战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江,再攻建康。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

  • 采石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采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力挫南侵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采石之战南宋取胜并非偶然。宋军大本营就在建康,离采石三十公里。从建康到镇江宋军有二十万。「中书舍人虞

  • 此国把中国当成盗墓天堂 盗墓鼻祖曹操都不是个儿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此国把,中国,当成,盗墓,天堂,鼻祖,曹操,不是,个儿,说起

    说起这盗墓,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不少名声赫赫的主儿,像成立摸金校尉的曹操,和一帮老农民疯狂盗墓的黄巢,心理变态去奸尸的刘去,几乎盗了宋朝所有皇帝墓的杨辇真珈,还有就是盗取慈禧老佛爷墓的孙殿英……这历史上疯狂盗墓的多,理由也千奇百怪。但是,这些大名鼎鼎的盗墓贼和这个国家的盗墓贼相比,还真不是个儿。这个国家

  • 南梁淮水之灾:夺走30万生命的古中国最大水坝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梁,淮水,之灾,夺走,30万,生命,中国,最大,水坝,历史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淮”字出现,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之一。公元514年,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雄心勃勃,为了给予北魏军队沉重的一击,决定在淮河上修筑一个工程浩大的拦河大坝,壅水回流,水淹北魏军事重镇寿阳(今

  • 浅析对马海战俄国失败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浅析,马海战,海战,俄国,失败,原因,是什么,马海战,海战

    对马海战中俄国以惨败作为了这次战争的结局,而日本却仅仅失去了三艘舰艇,双方的结局相差太多,俄国之前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其他国家实力强大,可是面对日本竟然造成了差不多全军覆灭的惨痛局面,其中对马海战俄国失败的原因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对马海战俄国失败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在对马海

  • 对马海战:中俄国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海战,海战,俄国,白的,原因,是什么,1905,年的,时候

    在1905年的时候日俄之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大型的海战,当时双方的实力有着很大的悬系,而战役最后也让日本取得了胜利,俄国几乎经历了最为惨重的失败,差不多是全军覆灭的结局,而日本则只是失去了三艘海艇,那么日俄对马海战是怎么回事呢?日俄对马海战是怎么回事还要从1905年开始说起,这场战争是日本和俄国在朝鲜以

  • 假设历史丨假如吴三桂不叛变清军能入关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假设,历史,假如,吴三桂,叛变,清军,入关,一直,以来,有个

    一直以来有个说法,清军能够成功入关完全是靠着运气。如果不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的所作所为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叛变,向清朝交出山海关,李自成的大军就能顺利接防山海关防线。那么清朝的八旗兵就只能在关外遛马了吧。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作用真的有那么大吗?看上去

  • 三国司马懿是因为忍耐力过人才成就一生伟业?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司马懿,是因为,忍耐力,人才,成就,一生,伟业,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

  • 历史上的日俄对马海战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日俄,马海战,海战,怎么回事,马海战,海战,是指,一

    对马海战是指一九零五年日本和俄罗斯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海战。日本是由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领导联合舰队,而俄罗斯则是由俄国海军中将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所带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那么对马海战双方实力对比如何呢?对马海战双方实力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纵观双方战舰的实力对比,应在伯仲

  • 开挂的印度也很硬气,看印度建国后如何开疆扩土!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开挂,印度,硬气,建国后,如何,开疆,扩土,印度,在历史上

    印度在历史上一直未曾真正统一过,到今天也是,因为真正的印度原本应该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是原本印度文明覆盖的地方,也是莫卧儿王朝的基本版图。印度原本陷入四分五裂,印度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统一,多亏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英国人依靠强大的武力和分化拉拢,基本统一印度大陆,归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