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南北朝南北实力的消长: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

南北朝南北实力的消长: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80 更新时间:2024/1/11 4:41:58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这首词主要讲诉的是刘宋时期,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军事斗争,也反映了当时南北方实力的消长,其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更是鲜明的对比,下面就由笔者来谈谈这个时期南北实力的消长。

东晋自立国以来,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历代帝王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元311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威望,其中以桓温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但都未能够巩固北伐成果。在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以后,南北双方虽互有攻略,但彼此都消灭不了对方,呈现出一种均势。不过这种均势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前秦在北方的节节胜利,这种均势被无情地打破。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此时的东晋面临着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威胁。不过,在宰相谢安的运筹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大败前秦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淝水之战后,短暂统一的北方重新归于分裂,东晋则乘势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时,原先北方强于南方的局面发生了逆转,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南方。然而,东晋朝廷却并没有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改革内政,收复故土,而是加紧了内部的权利争夺和对人民的剥削。这最终引发了内战和孙恩卢循起义。北府兵将领刘裕不仅通过镇压农民起义,树立了威望,还杀了一度篡晋的桓安,恢复了东晋的统治,权势如日中天。

在东晋爆发内乱到刘裕把持东晋大权这段期间,北方仍然是混战不已,南方虽然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在刘裕实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国力迅速得到恢复,南方对北方的优势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

公元416年,刘裕率将军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陆并进,攻后秦国,沿途收复滑台(河南滑县)、许昌、洛阳等重镇。次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国。在消灭了后秦,攻取关中地区之后,刘裕本来想以此为基地,一举收复中原,实现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帝业,但留守建康的主持大局的刘穆之的突然死亡彻底打乱了刘裕的计划。由于担心大权有旁落的危险,再加上将士们都普遍思念家乡,远征在外的刘裕不得不仓促东还。在关中的陇上流民,以为刘裕会继续进军,正好可以回到家乡,看到刘裕东还,非常失望。而关中的汉族百姓也非常失望,他们争相到军前去挽留刘裕,但刘裕已经无心在此,安慰了他们一番后,就率领晋军主力匆匆赶回建康。不久之后,关中地区得而复失,还损失了像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蒯恩等一批很有能力的北府新锐将领,但总的来说,刘裕的这次北伐应该是东晋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对北方优势最大的一次,如果刘裕没有班师的话,说不定收复中原的梦想就能实现了。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历史就是因为种种的不完美才显得精彩,完美的故事应该只出现在剧本里。

标签: 南北朝南北实力消长刘宋北伐败的后果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强悍的特种部队,只有十八人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强悍,特种部队,只有,十八人,影视,剧中,罗成,这个

    在影视剧中“罗成”这个名字非常响亮,但是在历史上却没有这个人,很多看过关于罗成的影视剧的人,都知道罗成的父亲是“罗艺”,然而实际上罗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而罗成则完全是名著里杜撰出来的,由于罗成的关系,让人们有更多途径认识到罗艺的存在,并了解到这位历史人物的巨大影响力。罗艺之所以在隋唐时期非常

  • 秦始皇一统天下 为何偏偏不打卫国?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何,偏偏,不打,卫国,秦始皇,一统天下

    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何偏偏不打卫国?秦始皇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灭了六国一统天下。但是你仔细一看,当时竟然还有一个国家没有灭亡!那个国家就是卫国。秦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国,而且终秦始皇一生没有去绝卫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了,秦灭了魏国后把濮阳划

  • 揭秘窝阔台攻宋之战的始末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揭秘,窝阔台,攻宋,之战,始末,怎样,窝阔台,蒙古,帝国,可

    窝阔台是蒙古帝国的可汗,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了他扩张领土的遗志,他在位期间,版图曾经扩张到了中亚、东欧一代,窝阔台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为元太宗窝阔台。古代蒙古就有“马背上的国家之城”,他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长大后,随着他的父亲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经历战争的

  • 辛酉政变事件:辛酉政变对中国局势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辛酉,政变,事件,中国,局势,有何,影响,辛酉,政变,186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

  • 窝阔台攻宋之战结局如何 影响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窝阔台,攻宋,之战,结局,如何,影响,怎样,成吉思汗,死后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了汗位,窝阔台从小就和成吉思汗一起驰骋沙场,在战乱的环境里长大,南征北站,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窝阔台继承汗位后,管理整个蒙古并继承了他父亲成吉思汗领土扩张的遗愿,窝阔台攻宋之战开始开展。窝阔台继位时,蒙古、大宋联合起来消灭大金后,宋军趁着蒙古军北撤,派兵向北收复了西京、东京

  • 对马海战俄国为何竟会几乎全军覆灭?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海战,海战,俄国,为何,竟会,几乎,全军覆灭,1905,年

    在1905年的时候日俄之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大型的海战,当时双方的实力有着很大的悬系,而战役最后也让日本取得了胜利,俄国几乎经历了最为惨重的失败,差不多是全军覆灭的结局,而日本则只是失去了三艘海艇,那么日俄对马海战是怎么回事呢?日俄对马海战是怎么回事还要从1905年开始说起,这场战争是日本和俄国在朝鲜以

  • 对马海战和黄海海战的异同之处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海,战和,黄海,海战,异同,之处,在哪里,马海战,海战,俄

    对马海战中俄国以惨败作为了这次战争的结局,而日本却仅仅失去了三艘舰艇,双方的结局相差太多,俄国之前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其他国家实力强大,可是面对日本竟然造成了差不多全军覆灭的惨痛局面,其中对马海战俄国失败的原因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对马海战俄国失败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在对马海

  • 南宋崖山海战:为什么说崖山之后无中国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南宋的惨败也是壮烈。宋朝的根基不稳固,战斗的耐力也不行,和游牧民打战宋朝也失败了好几次。这样士气难免低沉,在加上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终于用崖山海战结束了宋朝的同治,推出历史的舞台。宋元之间的决斗,南宋、乃至整个汉族为此付出惨烈代价,南宋灭亡、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如此悲壮的结局也产生了

  • 杨广三征高丽:杨广为什么三次都拿不下高丽?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广,三征,高丽,为什么,三次,不下,杨广,三征,高丽,发生

    杨广三征高丽是发生于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的一次历史事件,并且,这三次皆是杨广御驾亲征,前后投入三百万大军,可是,举全国之力竟然没打败高丽,这是为何?我们都知道杨广虽然残暴但也不昏庸。大隋也在开国没几年国家曾曾向上。怎么打败不了。如果大隋朝腐败不堪

  • 夷陵之战到底双方究竟有多少兵力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到底,双方,竟有,多少,兵力,夷陵,之战,双方

    夷陵之战的双方兵力在三国时期的大大小小战役中,算是参与人数众多的,而且这次蜀汉的主帅是刘备,让这次战役的历史影响深远。后世通过历史文献考据,东吴和蜀汉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不几,没有演义中那样的夸大,东吴约7万人,而蜀汉有20万之众,这主要是后世街头巷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