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俄雅克萨之战资料简介 中俄雅克萨之战为什么赢得了战争丢掉了领土

中俄雅克萨之战资料简介 中俄雅克萨之战为什么赢得了战争丢掉了领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79 更新时间:2024/1/6 14:14:00

清朝中俄雅克萨之战资料简介

史上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对于此次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制止了沙俄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还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向世界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不屈服于外国侵略反抗的英勇精神。

中俄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是中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战的胜利为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大片领土,使得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这次战争发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也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

关于这次战争的社会背景来说,那时的俄国乃至16世纪,仍然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与我国相隔万里。可正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开始了逐步对外侵略扩张的行为。在明崇祯五年时期,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自此以后,它便开始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我国的黑龙江区域。

至于雅克萨之战清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战争的正义性,正是应为这样得到了军民特别是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其次是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特点,采取了有效措施,作了较充分的准备。最终使得我国战争的胜利。

中俄雅克萨之战清军火力如

大家都知道的是,在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的结局以大清帝国的屈辱失败而告终,不过,西洋人也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爬上了我国的领土;仔细回想,或许就可以确定,中华帝国在19世纪中期开始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种子,或许早在150多年前那场与俄国在雅克萨的交锋中埋下了……

雅克萨之战

但事后看来,清廷为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当然排除人为因素,最关键的就是战火问题。记得当时,中俄双方都是处于热兵器混用的时期。雅克萨之战时,俄军的人数虽然远少于清军,却拥有轻型火器火力上的绝对优势。第一次雅克萨之战,450名俄军拥有300支火绳枪,第二次雅克萨之战,826名俄军拥有火绳枪100支,先进的燧发枪850支!反观清军,两次参加雅克萨之战时的主要武器还是刀矛弓箭,携带的火枪都不超过100支,实在令人汗颜!

那清军是靠什么赢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呢?虽然清军拥有的火枪寥寥无几,但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其数量可观的火炮派上了用场,其中最有威力的当属20门“红衣大炮”,一举炸毁了雅克萨的木制城墙和塔楼,炸死俄军100人。当时雅克萨城里只有3门炮,清军猛烈的炮火几乎令俄军无力还击。

不过在第二次战争中就没有这么大的威力了。清军最后赢得胜利是靠在兵力投入上大大超过了俄军。当时,大清朝廷对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建立了黑龙江水师,建造了50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投入第一次雅克萨之役的清军计约3000人。第二次雅克萨之役参战人数虽相对较少,也有2100人。

再看俄方,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只集结了包括农民、商人和猎户等在内的450人作战。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虽加强了守城兵力,但也只有826人。

可以说,清军是依靠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和充足的战争供给才最终赢得了雅克萨之战。

为什么说中俄雅克萨之战中国没有全胜

虽然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此战的胜利,也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但是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上来看,虽然宣告了战争的胜利,但是相对来说也让我们国家失去了一定的领土。

雅克萨战争

另一方面,当时的清朝虽看起来是一个很强大的帝国,那时的版图要比明朝大多了,如果最后一个王朝不是清朝,那么现在中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版图,国土也许会少了近一半儿。但是,恰恰是清朝,它在开放程度上不如明朝,在吸收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方面更是不如明朝,甚至差得很多。

清朝看上去武力很强大,也正是因为它所遇到的都还是传统的、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对手内忧外患都是如此。它的那些对手,比如不服从清朝统治的蒙古人,以及大小金川的那些藏民,他们的武器水平都是较低的。而清军一方面还继承了明朝的许多火器装备,另一方面八旗兵的确能战,又有臣服于清军的蒙古骑兵相助,所以他们确实很有优势。但是在雅克萨之战争中,他的对手俄国国力并不强盛,火器也不见得比中国人的装备高到哪里去,因此中过才喝俄国打了个平手。但即便结果如此,这场战争并没有让中国全胜。

因为战争后期雅克萨城曾被哥萨克人夺回去。关键点在于,哥萨克人从南欧长途跋涉到远东,当时还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而中国辽东一带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地势平坦,中国人出兵要比他们容易得多,所以打了个平手。明明当时强大的清朝是可以将俄国打败的,而不是打成平手。或许是因为,中国只看到了眼前的战争却没有注意到,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达中国的近邻。所以尽管战争是胜利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朝并不是完全的胜利。

中俄雅克萨之战中国为何遇弱不强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当时的俄国并不是什么强国,当时还面临众多外敌的侵略,为什么强大的中国没有继续打击俄国而只是签订条约。

雅克萨之战纪念碑

早在1676年年间的时候,俄国就已经在我国黑龙江流域抢劫居民,掳掠妇女,勒索皮和在中国江河偷采集珍珠。大清理藩院数次谴责,俄国均置之不理。后来,俄国还在中国境内的精奇里江岸,构建数座城堡,扩充军备,劫掠毛皮,勘验矿藏,收集情报,一步步试探满清政府的底线。直到1682年的时候,俄国加剧了在北方掠夺的步伐,他们的行为在中国北部边疆酿成重灾。

在清朝典籍《扈从东巡目录》和《八旗通志》就有记载,康熙在平息了内乱后,立即腾出手来,加强北方防务,准备与哥萨克打仗,更谋求与俄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他虽然内心鄙视俄国,但是扎乌拉村一战,亦给他内心留下阴影。最重要的,是康熙不想北方大战,来影响搅乱内地。

后来在俄军投降后,根据《八旗通志》的记载,清军根据康熙“仁治天下,素不嗜杀”的圣谕,允许托尔布欣一行携带轻武器退走尼布楚,还为其备齐战马和粮草,确保一路无忧。托尔布欣等人对此感恩涕零,还信誓旦旦地发誓:今生再不骚扰雅克萨城。因此清军的这一举动并没有感化俄军,反到使他们更加猖狂,这也是当时清军轻视敌人的表现。

中俄雅克萨之战为什么赢得了战争丢掉了领土

虽然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此战的胜利,也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但是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上来看,虽然宣告了战争的胜利,但是相对来说也让我们国家失去了一定的领土。

《尼布楚条约》边界划分图

当时大清帝国取得这次辉煌的胜利之后,便和俄方进行谈判,于是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就是《尼布楚条约》,虽然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但是这个所谓意义上的平等指的是地位上的平等,而并不是在利益的划分上的平等,换一句话说就是,在利益的角度上是不平等的。条约中,黑龙江流域以北的广大领土原属中国,但《尼布楚条约》中却被划分为沙俄所有,该条约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利于中国。

让大家愤愤不平的是,这则条约是在中国胜利的前提下签订的。当时的大清帝国国力昌盛,而当时的俄国,却与波兰争夺乌克兰深陷战争泥潭,还与当时北欧强国瑞典的战争也一触即发,兵疲财乏,根本无力东顾。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大清却与俄国签订了这样的一个边界条约而不是继续征战。

这不但没有使战争真正意义上的停止,反而还对西方列强来说是一种激励。中国只看到了眼前的战争却没有注意到,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达中国的近邻。直至1840年,中国边境狼烟四起,炮火不断。在1894年时,终于是败的一塌糊涂。

标签: 雅克萨之战

更多文章

  • 马岛战争各双方武器是什么 马岛战争指挥官是谁 马岛战争的原因说明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各双方武器是什么阿根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试图采用占领马岛等军事行动来缓和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后来因英国的激烈反抗而失败。那么马岛战争各双方用了多少武器呢?马岛海战旧照在空军力量上,阿根廷装备有A-4、“天鹰”、“超军旗”等二代战斗机,并在战役中

  • 二战是怎么爆发的 二战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二战曰本的表现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二战

    揭秘二战是怎么爆发的二战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很多无辜受难的人民都在发问二战是怎么爆发的,为什么在一战之后各国还不愿吸取教训,要再次投入战争中?二战照片其实二战的爆发不止是轴心国国家的狼子野心,一战期间的胜利国也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在一战后,德国战败,英法等国家开始瓜

  • 玉璧之战为何西魏不派援军 玉璧之战经过 玉璧之战时间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玉璧之战

    玉璧之战为何西魏不派援军玉璧之战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大的盛名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以少胜多,因为这次战役中作战双方兵力悬殊实在是太大了。当时东魏几乎带去了十六万的兵力,可是小小的西魏只有他兵力的十分之一,因为东魏想要一举歼灭西魏,所以对玉璧这个城池进行了猛烈的进攻,可是让人比较意外的是西魏不仅没有在

  • 三藩之乱为何爆发 三藩之乱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藩,之乱,为何,爆发,经过,三藩指,清初,吴三桂,精忠,可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三藩之乱为何爆发;三藩的建立和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清廷入关之后,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

  • 赵括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为何流行为他翻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括,纸上谈兵,无能,之辈,为何,流行,为他,翻案,现在,一

    现在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为长平之战当中的赵括平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论据就是——长平之战当中赵括率领赵军在秦军的战役合围之下坚持了46天才最终被全歼,他已经尽力,不应该说他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这种观点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特别是年轻人。可是这种观点往往是站在常规军事的角度上讲,是不对的,不全

  • 蜀汉最强防御大将 800人对抗1万坚守了一年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蜀汉,最强,防御,大将,800人,对抗,1万,坚守,一年,蜀

    蜀汉虽然是三国势力最小的国家,但是却不乏英才。或许大家最为熟悉的当属《三国演义》之中的五虎上将,已诸葛亮为代表的四贤相,其实还有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蜀汉最强防御大将霍峻,率部曲数百人,血浴孤城,抵御刘璋的1万精兵长达一年。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荆州豪族之一,可随着曹操完成统一北方,欲进一步统一全国

  • 李显忠曾向西夏借兵二十万 只为重归大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显忠,曾向,西夏,借兵,十万,为重,归大,最近,相声,演员

    最近某相声演员与前弟子的纷争让众多看热闹的群众大呼过瘾,关注程度超越了隔壁的“某明星经纪人与其美艳娇妻的风流韵事”的热点新闻。笔者看了那篇七千字长文,发现双方的焦点主要还是利益纠葛,说白了无非名利之争。故扯上什么背叛与忠诚,在笔者看来,不过是他们需要为自己找个体面的台阶而已。如果真正说起背叛和忠诚的

  • 盛宣怀出台了一项什么政策最终导致清王朝覆灭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盛宣,出台,一项,什么,政策,最终,导致,王朝,覆灭,核心

    核心提示:1911年,盛宣怀进入“皇族内阁”,出任邮传部大臣,统管铁路、电报、航运、邮政,俨然成为朝廷重臣。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盛宣怀一改过去的主张,出台了一项“国进民退”政策,触发了四川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盛宣怀 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章立凡,原题: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

  • 领数千之众抗十三万叛军 保住大唐的最后生机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数千,之众,三万,叛军,保住,大唐,最后,生机,忆昔,开元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伟大诗人杜甫的这几句诗非常形象的描绘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名臣姚崇、宋璟、苏颋(音同“挺”)、张说、张九龄等人的辅佐下,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将大唐王朝的各项指标(

  • 汉朝通过这一战 大漠以南就看不到匈奴人了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通过,一战,大漠,以南,看不到,匈奴,大的,汉武帝,之

    在伟大的汉武帝之前,汉朝一直被匈奴欺负,汉武帝先是通过马邑之战向匈奴人宣战,而后通过河南之战让汉朝人树立了打败匈奴的信心。在卫青率军取得了漠南之战胜利以后,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就退居漠北了,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地区,河西的匈奴人在被收拾以后,又差点被大单于收拾,他们干脆就向汉朝投降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