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不到百年此国就杀敌140万 仅他一人就贡献90万

不到百年此国就杀敌140万 仅他一人就贡献90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99 更新时间:2024/1/23 14:47:25

在日常充满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忘记生命的脆弱。每个人都会告诉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要好好的健康的活着,平安是福。但人生总是充满了无奈,个人在世界的大势面前,在国家机器面前,要多渺小就有多渺小,说是大千世界里的一粒微尘并不为过。最触目惊心的肯定是战争,不管是什么朝代不管是什么时空,战争从来不会吝惜于人命。相反生命的数字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帮助它们更清晰的能在历史上刻下重重的痕迹。

我们在电视、电影里看过多少惊心动魄战争场面。每一次冲杀,每一次声嘶力竭地嘶吼,每一次的正义与邪恶的大战,每一次王朝的更替。或保卫自己或主动杀向对面,人们总能给自己找到理由去进行无何止的战争。我们不难看到,每次战争暂停或分出胜负之后,那如炼狱般的战争残骸。那里便有着一条一条鲜活的生命最后只变成一个战损的数字,或许还不会被多少人知道和铭记。

上面说的是军人,战乱时期除了一些远离战场的都城,还有无数的战场周遭的普通民众全都会是流离失所的状态。他们好像已经不再是生命,他们可还会有希望,可还能看到第二天的初生的太阳,谁也不知道。

华夏五千年从远古走来,从有史书记载的夏商以来,又经过多少次的王朝更替。每次的动荡都代表着一个个残酷和血腥的数字。所谓的皇权、宝座都是安放在累累枯骨之上!

不管在哪里看到的资料,我们都清楚知道历代的首脑对于敢于不服和敢于挑衅自己统治的人们。从来都信奉一个道理,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不管他们是否曾经是属于自己的同胞和国民,还是属于新的版图上的新的种族。不管是兵士还是包括小孩和老人的民众,他们的宗旨往往是把自己认为的能威胁到自己一点点的上面提到的种种的生命,全部不须留情的杀戮。没收你的土地,占领你的村镇、城池。从粮食到堡垒当然还包括鲜活的人,努力消灭一切敌方的有生力量,直到跪地臣服或者灭亡。

史实的记录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据很多先辈中人一直以来的钻研求证,在战争中屠杀普通百姓的记载于战国和秦汉时期出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记载,秦国是一个野蛮的国度,没有礼仪,因为他们会在战争时献上敌方的首级用来立功。生于三国中蜀地的谯周在《集解》中评论说:秦国于公元前356年开始采纳商鞅的建议,订爵位为二二个等级,而军士们斩获敌人的首级数量将关系到能做到多大的官。所以,秦军在每次战场结束,都会将视线之内所有的不是己方的人全部杀头,从而几乎全部都能因此而受赏,天下人都视秦为残暴的国度,而厌恶它。

秦时期先后与六国进行征战,共杀戮多少兵士和百姓,并没有史书记载。但六国之中比较有名的战役,史书还是有些记载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国有名的大将白起,在公元前293年率军在伊阙和韩、魏联合兵马交战,此战共得首级24万,共占领五座城池。随后在带军和魏国作战时,活捉魏大将级别3人,获得首级13万。后又与赵国贾偃做战,同样大获全胜,同时把赵国的2万降兵驱赶入黄河,又到韩国陉城,割头5万。果然不愧为历史中只报名号便能止小儿哭的赫赫杀神。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长平之战,与赵在长平一战,因损失过大,怒火攻心,直接将40万人左右的赵军驱赶入挖好的巨坑进行活埋,此战共计消灭赵军45万余人。实在是令人发指的暴行。

司马迁史记章节中有关白起的战争描述,是杀敌90万众。

其中有一部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外历史年表》对秦军斩首的数量做过统计,从公元前331年到前234年的将近百年中,共杀敌140万。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杀神”的贡献占一大半足占64%。当然这种统计也只是一部分,毕竟这些历史已太过久远。

标签: 不到百年此国杀敌140万仅他一人贡献90万

更多文章

  • 明军的最强军团 将领全军覆没士兵只活了几个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军,最强,军团,将领,全军覆没,士兵,活了,几个,中国,封

    中国的封建历史长达千年,期间的王朝更替多达数次,而每一个新王朝都是由敌军的血肉和自家将士的枯骨筑成的,就比较近的朝代来说,清朝在取代明朝时就有几场极为惨烈的战争,至今不为人们遗忘的就有浑河之战。天启元年(1621年)明军在萨尔浒地区被后金打败后气势萎靡,一直想等后援部队到来重整士气打个胜仗,但是当后

  • 解放军淮海战役的影响都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放军,淮海,战役,影响,都有,哪些,三大,战役,可谓,中国

    三大战役可谓是中国社会在解放战争中最为高潮的部分,而淮海战役作为第二个战役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直接影响了整场战局的胜负变化,关乎着整个国家社会的走向和命运,然而中国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打败强大的国军,取得全面的胜利,对全社会、全人民的的解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淮海战役 国军撤退一方面,淮海战役

  • 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胜败,原因,官渡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18]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 三国二十四名将;文丑人物生平 袁绍帐下的大将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文丑,人物,生平,袁

    颜良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出兵攻打曹操。曹、袁两军初战白马,曹操使计分散了聚集在黎阳渡河攻白马的袁绍主力,解了白马之围,杀了袁绍负责进攻的将领颜良。曹操认为白马并不适

  • 三国二十四名将;颜良人物生平 袁绍部下名将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颜良,人物,生平,袁

    颜良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曹操于官渡交战。开战时,沮授劝谏袁绍:“颜良性急不可单独任用。”但是袁绍仍以颜良进攻单独守护白马的曹将刘延。(《后

  • 三国二十四名将;邓艾人物生平 灭蜀头号功臣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邓艾,人物,生平,灭

    北迁汝南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攻下荆州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

  • 三国二十四名将;姜维人物生平 连结羌胡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amp,mdash,姜维,人物,生平,连

    早期经历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孝恭人物生平 平灭萧铣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amp,mdash,李孝恭,人物,生平

    攻略巴蜀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后,下诏拜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领兵出巡巴蜀地区,连下三十余州。随后进击朱粲。大破其阵,俘获其众,诸将都说:“朱粲之徒杀食活人,是凶恶之贼,请将他们坑杀。”孝恭说: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人物生平 平定萧铣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amp,mdash,李靖,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他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尉迟恭人物生平 勇冠三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amp,mdash,尉迟,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尉迟恭是朔州善阳人,年少时以打铁为业。隋炀帝大业末年,在高阳参军讨伐暴乱兵众,以勇猛闻名,一直提拔到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并遣使归附突厥。刘武周闻知尉迟恭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太原起兵的唐国公李渊建唐后,部将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