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的导火线为何是朝鲜?甲午战争最大赢家是谁?

甲午战争的导火线为何是朝鲜?甲午战争最大赢家是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86 更新时间:2023/12/24 8:30:57

甲午战争

虽然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但这场战争是由朝鲜问题引发,中日、韩日之间的关系至今都相当微妙。那么朝鲜为何成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线?

甲午战争的导火线为何是朝鲜?

放宽历史的视野来看,《江华条约》的签订,对于清朝而言,它对未来局势最大的隐患并不在于日本通过建交而可以名正言顺地使自己的势力渗入,而在于朝日双方对彼此政治主体资格的认定。《江华条约》第一款开篇就写明:“朝鲜国乃自主之邦,拥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这实际意味着宣告朝鲜对中国在形式上的“藩属关系”至此废除。日本借此具有近代意义的国际条约,强化朝鲜“独立政治主体”的地位,而借此排挤清朝的影响。

但是,对清朝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仍然坚信自己作为“宗主国”地位不可撼动。所以《江华条约》的签订也并没有遭遇来自清朝的阻力。梁超后来在《李鸿章传》当中,重提此事,并痛心地说:“中日之战,起于朝鲜,推原祸始,不得不谓李鸿章外交遗恨也。”康有为弟子罗惇融在《中日兵事本末》一书也提到,后来日舰在仁川一带测量朝鲜海岸,“中国视之漠然也”。

袁世凯在朝期间,把中国的宗主权提高到了极点,对朝鲜的控制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与此同时,为了强化中国宗主权,他有时不免会采用一些高压或过激手段。清廷内的张謇、张佩纶等也曾攻击袁世凯“侈然自大,虚骄尚气,久留朝鲜,于大局无益”。

另一方面,朝鲜独立自主的愿望日益强烈,一些人士对积弱不振的大清朝也有了逆反情绪。哈佛大学毕业的美国人墨贤理受清政府委托,接替被换回来的穆麟德,出任朝鲜海关总税务司。他看到了朝鲜国内对清廷的一些态度,不免忧心忡忡:“现在只是使用武力才能控制他们(朝鲜),而他们一遇机会便想法摆脱这种控制。”对于袁世凯,他后来在写给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的信中说:“我已看出朝鲜人对他的恶感日益增加而对中国的恶感也与以俱增。”袁世凯的强硬姿态也引起了朝鲜国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满,1889和1890年,朝鲜国王李熙三次上书,请求清廷撤袁世凯。但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朝任职,并于1890年2月给袁世凯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

这时,日本方面也觉得朝鲜情势与之前的判断有差异。“他(大鸟圭介)一进入汉城就已感到和从本国出发时所预料的情况有所不同,朝鲜国内出乎意料地平稳,中国派去的军队只是驻扎在牙山并未进驻内地”,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后来在其回忆录里写道,他也意识到日本眼下“已成骑虎之势”。他转而又说:“考虑到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成败的关键完全取决于兵力的优势,所以决定仍按政府原定计划迅速先将预定的混成旅团派往朝鲜为万全之策。”于是,日本混成旅团第一批先发部队开始在仁川登陆。

日本大举增兵,又惊动了清朝。6月15日,袁世凯与大鸟会谈,双方初步达成双方不再增兵的口头协议。同一天,日本召开紧急内阁会议,日方认为:朝鲜的农民骚乱尚未彻底平定,此时不应立即撤兵,而应该帮助朝鲜彻底整顿政治,以断绝再次骚乱的祸根。于是他们又提出一个新方案:要求大清国和日本一起“改革朝鲜的内政”。这样实际上也给自己找到了继续留在朝鲜的理由日本的方案当然遭到清朝拒绝。清国强调,“朝鲜内乱已经平息,朝鲜内政改革应由朝鲜内身解决,清日两国应该立即撤兵”。

6月22日,日本政府向清政府发出“第一次绝交书”,声称:“设与贵政府所见相违,我断不能撤现驻朝鲜之兵。”此后,便着手开始单独改革朝鲜内政的策略,并向朝鲜增兵。第二天,第一批上陆的混成旅团主力在京城完成集结部署。而6月25日,第三批清军在牙山登陆,驻朝清军总数达到2465人。

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甲午战争最大赢家是谁?

从某种意义上讲,甲午之战的最大赢家是清朝与日本原本共同所惧怕的俄国。本来日本想通过联中护朝来抗俄,后又想通过战争独占朝鲜,结果却让俄国乘虚而入。甲午战争更刺激了俄国对东亚的侵入。俄国取代中国开始在朝鲜问题上与日本正面交锋,它凭借其一等强国的地位迫使朝鲜接受了一项秘密协定,即除了俄国对朝鲜国王实行保护,为朝鲜提供军事、财政援助以外,还约定在朝鲜发生重大国内骚乱和外国侵犯朝鲜独立时,俄国向朝鲜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清朝退出朝鲜之后,俄国的势力在朝鲜朝野迅速渗透,由此又造成俄、日之间新的矛盾。

标签: 甲午战争

更多文章

  • 甲午战争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甲午战争李鸿章赴日求和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知识人都在对这场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众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的战争进行反思。甲午战争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甲午战争爆发,大清第一海军首当其冲的被卷入战火。而号称大清第二海军的南洋水师,却给人的感觉是作壁上观。其实,南洋水师原本有机会成

  • 甲午战争赔了多少钱给日本?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军舰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同时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空前高涨。甲午战争赔了多少钱给日本实际赔偿2亿3450万两白银,按日本的要求,大清在伦敦按当时汇率给换成了3800万英镑给日本,因为当时国际流通的主要货币英镑法郎是金本位的

  • 如何评价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日都是胜利者?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如何评价甲午战争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

  • 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中日甲午战争的领导者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则由此跻身世界列强。甲午战争结束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更让古老的中国进一步沦丧。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中日甲午战争以中方的全面失败,日本的完胜为结局,战后中日双方就赔偿事项协商,李鸿章作为中方的代表去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

  • 甲午战争双方军事实力 中日甲午战争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更是加深了。甲午战争双方军事实力上述可见,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日本军界要

  • 中日甲午战争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博物馆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博物馆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此战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军31,500人阵亡,日军13,306人死伤(1,132人阵亡),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历史背景日本方面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

  • 长沙会战薛岳为何选长沙作战场 长沙会战烈士遗骸回乡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沙会战,薛岳

    长沙会战四次长沙会战中,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薛岳将军更是因此得到日军的“长沙之虎”的封号。长沙会战薛岳为何选长沙作战场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保卫战,之所以把战场摆在长沙,是因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通晓地理。一直研究长沙地方史的专家陈先枢认为。他说,薛岳的个性刚愎且

  • 长沙会战的真相是什么 长沙会战日军偷走国军什么机密?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长沙会战的真相是什么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

  •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 第二次长沙会战伤亡人数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中国的参战部队是王陵基将军率领的第三十集团军,杨森将军率领的第二十七集团军,王耀武将军率领的第二十四集团军与第四和第九十九军的战区直辖部队。有

  • 长沙会战指挥官 长沙会战日方指挥阿南惟几切腹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长沙会战

    薛岳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展开了四次长沙会战,最终日军夺取长沙、控制长沙战略要地,四次长沙会战胜利也提高了中国地位。长沙会战中的指挥官中方指挥为薛岳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后在国民革命军李济深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