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歼-12数据参数简介,图片,造价

歼-12数据参数简介,图片,造价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27 更新时间:2023/12/24 8:31:01

歼-12数据参数简介,图片,造价

歼-12英名称:J-12

类 型:多用途战斗机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

研发单位:南昌飞机制造厂

歼-12超音速超轻型歼击机,或称“空中阳”,是南昌飞机制造厂于1970年代前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制的前线战斗机。歼-12战斗机是中国大陆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喷气战斗机。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性能参数

概观

类型多用途战斗机

生产公司南昌飞机制造厂

首次飞行1969年

使用状态未有服役

主要用户中国人民解放军

技术数据

乘员1人

翼展7.192米

机长10.664米

机高3.706米

翼尾高7.192米

空机重量3100公斤

起飞重量445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5295公斤

实用升限17410米

最大航程1167公里(机内燃油)1385千米 (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M1.5

推力30.4千牛

加力推力39.716千牛

武器装备

发动机1台涡喷-6乙

武备1门30毫米机炮,备弹80发

1门23毫米机炮,备弹120发

可挂2枚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2个400升副油箱

研发历程1960年代中后期,中国空军根据当时的局部战争的经验,特别是第三次中东战争、越南战争的空战以及中国空军与海航在海南岛及广西云南边陲与美军的防空作战实践证明,即使在广泛使用空空导弹的情况下,战斗机在近距离时利用机炮进行格斗仍不可避免。格斗中,战斗机常被迫以尽可能小的转弯半径或尽可能快的转弯速率,绕到敌手后方,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速度较低或机体重量较轻的飞机,如越南人民军空军的米格-17在空中格斗中与美国的F-105、F-4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优势;中国军队当时也用歼五、歼六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美军的现代化战机。中国空军预计未来战争中空军机场是敌方打击摧毁的重要目标,短距起降、维护简单、造价低廉、随时能打随地能战的小型歼击机就像空中的游击队员,可以在敌方预计不到的地方出现,“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实现广泛、分散的空中游击战”。为此,中国空军提出研制、装备超轻型前线战斗机,重量在4吨左右,可以装在卡车上机动转场部署;机动性好,主要是加速能力、爬升和盘旋性能突出。

1969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了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当时空军对第三机械工业部实行军管)向南昌飞机制造厂设计室及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分别下达了“小歼”研制任务,要求设计小、轻、灵类型的超轻型歼击机。南昌飞机制造厂完成了这种飞机的方案设计。空军负责装备科研的副司令员曹里怀担心方案的可靠性,要求南昌飞机制造厂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征求对方案的意见。

南昌飞机制造厂以陆孝彭任主设计师,用1年零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歼十二详细设计、主要风洞试验、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1970年3月,型号名称定为歼十二。原型机于1970年12月26日首次试飞成功。首批制成3架样机。随后针对试飞中发现的问题(如超音速气动问题),对飞机做了10多项重大改进,重新发图、制造。改进后的飞机于1975年7月1日试飞成功,至1977年1月止,歼-12共试飞一百多架次,完全达到原下达的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

最终空军没有批量生产订货。

装备配置飞行性能

所谓飞机的机动飞行性能,主要指的是它的加速爬升和盘旋性能。其中前两项指标是和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一致的,而最后一项指标确是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互矛盾的。飞行速度越大,盘旋半径就越大,盘旋一周所需的飞行时间就越长。局部战斗中的空战实践证明:即使在广泛使用空对空导弹的情况下,战斗机在近距离时利用机炮进行格斗仍不可避免。格斗中,战斗机常被迫以尽可能小的转弯半径或尽可能快的转弯速率,绕到敌手后方,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这时,速度较低或机体重量较轻的飞机反而处于优势。

格斗能力

参加过越南空战的美国飞行员,强烈地呼吁有关部门要设计出“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机”。也就是说,要加强战斗机的格斗能力。从实质上看,就是要求改善高速飞机的低速性能。

技术水平

参加过 歼-12 试飞的飞行员们都称赞它的机动灵活的特点。其出色的机动飞行能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歼-12 战斗机在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是 180米/秒。而和 歼-12 同年同月首次试飞的美国 F-14 战斗机的这一项指标是 200米/秒;专门针对 米格-21 而设计的 F-5E 是 160米/秒。歼-12 在 5,000 米高度上的最小盘旋半径是 1,140 米。而中低空机动性能突出的 歼-6 是 1,200 米;美国刻意改善盘旋性能的 F-5E 是 1,080 米,为此在该机机翼上安装了新的前后缘襟翼系统。歼-12 在 5,000 米高度上,从 M0.9 水平加速到 M1.2,所需时间为 65 秒。而 歼-6 是 85 秒;美国的 F-5A 是 140 秒。歼-12 的水平是比较先进的。再看 歼-12 的地面机动性能,也就是它的短距起落性能。其起飞滑跑距离 500 米,着陆滑跑距离是 510 米。与 歼-12 重量相当的亚音速战斗机 歼-5 的起飞滑跑距离是 590 米,着陆滑跑距离是 825 米。歼-12 能做到比 歼-5 的滑跑距离还要短是很不容易的,并且具有防尘装置,可在短土跑道上起落。

歼-12 的最大平飞速度,在 11,000 米高度上,最大 M 数 1.5,优于 歼-6;实用升限 17,410 米,与 歼-6 相当。歼-12 在高空的巡航速度是 M0.95,虽不能超音速巡航,但以能接近音速巡航。

歼-12 是迄今世界上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它的正常起飞重量为 4,450 千克,最大正常起飞重量 5,295 千克,空机重量只有 3,100 千克。它装有一台 涡喷6乙 型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 39.72千克(4,050公斤力),全机推重比可达 0.91。歼-12 的优越性能主要是靠机体重量轻和大的推重比而得到的。为了使 歼-12 飞机达到先进的性能指标,南昌飞机制造厂大胆地采用了许多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如机身和中翼整体油箱大面积的双曲面金属蜂窝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钛合金板和铝合金起落架等,此外还采用了单块式风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当时的条件下是富有创造精神的。

不足

歼-12 的不足正是由于追求机体小、重量轻所引起的。它的机内燃油储量为 1,250 千克,可带两个 400 升的副油箱,最大航程可达 1,385 公里,但仍属于短航程类型飞机。

歼-12 的机载武器是 1 门 23 毫米机炮,备弹 120 发;另外,可挂 4枚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就其飞行重量而论,火力不算很弱,但是该机采用了机头进气形式,对增装先进设备不利。若该为两侧进气设计,加装先进的火控系统。则重量和阻力都要增加,其原有的优点也将削弱。

歼-12 战斗机的研制周期很短,不可能做更多的空气动力实验和采取较多的先进气动措施,如最初设计有的机翼前缘开缝和后缘双开缝翼,后来都从简取消了,改为只设后缘富勒襟翼。所以,这种飞机在气动外形方面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歼-12 的不足之处是小型战斗机所固有的,它实现了设计指标,应该视为成功之作。至于能否列入装备,那要受许多非技术性因素的制约,世界上任一个有影响的飞机设计集团,其全部研制过的型号中,若有半数投入使用,就已经很值得骄傲了。中国的飞机研制部门,所缺乏的正是广泛实践的机会,而 歼-12 是一次很有成效的尝试。

标签: 歼-12

更多文章

  • 甲午战争的导火线为何是朝鲜?甲午战争最大赢家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虽然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但这场战争是由朝鲜问题引发,中日、韩日之间的关系至今都相当微妙。那么朝鲜为何成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线?甲午战争的导火线为何是朝鲜?放宽历史的视野来看,《江华条约》的签订,对于清朝而言,它对未来局势最大的隐患并不在于日本通过建交而可以名正言顺地使自己的势力渗入,而

  • 甲午战争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甲午战争李鸿章赴日求和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知识人都在对这场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众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的战争进行反思。甲午战争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甲午战争爆发,大清第一海军首当其冲的被卷入战火。而号称大清第二海军的南洋水师,却给人的感觉是作壁上观。其实,南洋水师原本有机会成

  • 甲午战争赔了多少钱给日本?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军舰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同时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空前高涨。甲午战争赔了多少钱给日本实际赔偿2亿3450万两白银,按日本的要求,大清在伦敦按当时汇率给换成了3800万英镑给日本,因为当时国际流通的主要货币英镑法郎是金本位的

  • 如何评价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日都是胜利者?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如何评价甲午战争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

  • 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中日甲午战争的领导者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则由此跻身世界列强。甲午战争结束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更让古老的中国进一步沦丧。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中日甲午战争以中方的全面失败,日本的完胜为结局,战后中日双方就赔偿事项协商,李鸿章作为中方的代表去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

  • 甲午战争双方军事实力 中日甲午战争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更是加深了。甲午战争双方军事实力上述可见,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日本军界要

  • 中日甲午战争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博物馆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博物馆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此战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军31,500人阵亡,日军13,306人死伤(1,132人阵亡),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历史背景日本方面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

  • 长沙会战薛岳为何选长沙作战场 长沙会战烈士遗骸回乡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沙会战,薛岳

    长沙会战四次长沙会战中,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薛岳将军更是因此得到日军的“长沙之虎”的封号。长沙会战薛岳为何选长沙作战场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保卫战,之所以把战场摆在长沙,是因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通晓地理。一直研究长沙地方史的专家陈先枢认为。他说,薛岳的个性刚愎且

  • 长沙会战的真相是什么 长沙会战日军偷走国军什么机密?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长沙会战的真相是什么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

  •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 第二次长沙会战伤亡人数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中国的参战部队是王陵基将军率领的第三十集团军,杨森将军率领的第二十七集团军,王耀武将军率领的第二十四集团军与第四和第九十九军的战区直辖部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