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赵国胜率大吗?

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赵国胜率大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86 更新时间:2024/2/23 15:15:29

战国末期可以说是秦与赵的争霸史,在历次交战中,赵国取胜的记录还多于对方,而赵与秦此消彼长的分界线在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长平之战始于公元前262年,双方为争夺上党而发生冲突,赵国老将廉颇采取保守战法,“坚壁不出”,避其锋芒,耗其实力,这种打法尽管不好看,但是管用,保存了实力,又让敌人长期消耗,最后不了了之。

然而,此时的赵国却不耐烦了,急于寻求战机,于是,起用了军事新秀赵括,可见赵国更换主将,未必是秦国的反间计使然,说什么“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赵国君臣的头脑哪有这么简单,秦国说什么就信什么,而是他们希望年轻的军事将领能有点新意,给赵国一个惊喜。

秦国方面,也被廉颇拖得疲惫不堪,希望赵的主力能出来决战,可以说,双方都不耐烦了,都想在短期内击溃对方。

赵括为寻歼敌军主力,贸然追击白起,结果陷入重围,极其被动,但战争千变万化,前期被动,不等于后期就没有胜算,成败在随时转换之中,就看怎么把握时机,当时秦赵两军,并不是简单的围困与被围困的关系,而是成了牵制和被牵制的关系,你围困我,我消耗你,你围剿我,我拖住你,双方处于胶着状态。

当时赵括“筑壁坚守以待救至”,构筑防御工事等待救兵的到来,情况吃紧,而秦国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围困赵军,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被征用到前线,“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双方都倾尽全国之力在长平一带消耗,这时只需要一点外力,就会改变胶着状态。在战国后期,从来没有单纯的两国之间的战争,而是联盟对联盟的战争,尤其是末期,基本上就是秦军和六国的战争,从这个大局观念去看,可以将赵军视为一个诱饵,死死驻守一个突出的据点,吸引大量秦军,之后外围力量再介入,歼灭秦军于长平阵前。

而关键的外力在于齐国、魏国和楚国。尤其是齐国,和前线很近,所以,赵军向齐国求粮草,如果齐国的粮草及时运到前线,赵军就能支撑下去,死死拖住并消耗秦军,秦军就只能撤退,当时赵军绝食46日,尚能苦苦支撑,如果粮草不缺,其战斗力更是不可想象。

然而,当时的齐国走不得罪秦国的路线,拒绝粮草支援,短视的齐国没有看到此战的战略意义,抱着那点粮食不肯相助,这关键的一子没有到位,等着赵国的当然是全线崩溃。

贤人周子就叹息说:没有全盘打算而爱惜自己那点粮食,真是失策啊,“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赵国胜率大吗战国末期

更多文章

  • 武昌起义与熊秉坤有怎样的联系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昌起义,熊秉坤,怎样,联系,熊秉坤,武昌起义,关系,十分

    熊秉坤和武昌起义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没有熊秉坤的组织和领导,那么当时整个武昌起义的过程就不会如此顺利,清政府的统治也便不会如此快的被推翻。所以说,没有熊秉坤或许就没有当时的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也让熊秉坤的名字迅速传遍中华大地。当时熊秉坤发动武昌起义的背景是这样的。在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士都不满清政府

  • 隆兴北伐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隆兴,北伐,最终,结果,是什么,隆兴,北伐,结果,生在,宋孝

    隆兴北伐的结果隆兴北伐是发生在宋孝宗继位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隆兴元年,即1163年,战争的双方是南宋军队和大金军队,这场战争是南宋为数不多的主动发兵的一次战争,宋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最想恢复宋朝原来的国土的一位皇帝,但是由于南宋的军队不争气,最终只能是与大金进行议和,达成了隆兴和议。下面详细介绍

  • 五胡乱华三百年的动乱和血腥 只因贾诩一句话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乱,三百,年的,动乱,血腥,只因,贾诩,一句话,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将军何进谋诛阉宦不成反为所害,而何进所召的并州牧董卓(还兼有前将军、斄乡侯的官职和封号)已经在进军洛阳的途中,同时董卓受何进密令又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诛宦官,但董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怒斥南迁论的太监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土木,堡之,明英宗,被俘,怒斥,南迁,太监,土木,位于,中国

    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统十四年六月,(1449年)是改写明朝历史的惊魂之年。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数十万大军

  • 巨鹿之战影响如何 巨鹿之战的历史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巨鹿,之战,影响,如何,历史,评价,巨鹿,之战,项羽,5万

    巨鹿之战,项羽5万兵力对秦军四十万兵力,破釜沉舟,义军歼灭王离军,章邯军投降。此战让项羽确定了领导地位,秦王朝名存实亡。巨鹿之战影响如何与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

  • 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收复,成皋,绝世,妙计,amp,ldquo,一骂,破城

    比“一笑倾城”更牛的是“一骂破城”,来看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细节是怎么样的?小编为您细细道来……话说刘邦在和项羽在正面作战总是捞不到便宜,便令汉军大部队高筑壁垒,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同时,派将军刘贾(刘邦的大表哥)、卢绾两人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

  • 巨鹿之战的真相被司马迁掩盖?项羽没有打败章邯?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巨鹿,之战,真相,司马迁,掩盖,项羽,没有,打败,章邯,巨鹿

    巨鹿之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大军战败投降,彻底扭转了诸侯军队面临的不利局面。而战争中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更是精彩不已,然而这些只是司马迁撒的谎?首先,破釜沉舟是司马迁的艺术夸张。虽然破釜沉舟这事听起来挺鼓舞士气的,但是干起来一点也不靠谱。按照史记中的描写

  • 洺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洺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结果,如何,古水名,即洺河

    古水名,即洺河,在今河北南部。源出武安市西部,东流经永年北,自此以下,历代屡经迁改,今北流入北澧河。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至三月,是秦王李世民在此地与刘黑闼军的一次重要作战。洺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后发制人,赢得胜利的典型战争事例。从洺水之战简介得知,李渊建立唐朝政权之后,为了消除刘黑闼军队势

  •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讲述什么 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讲述,什么,结果,如何,自古以来,破釜沉

    自古以来,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作为历史上两场同是不留后路,向死而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当下时常被视做近义成语而相提并论,那么背水一战讲述的是怎样的历史战争故事呢?背水一战出自史记,讲述的是楚汉战争时期,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军事奇才,于公元前204年,带领新军穿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手中的赵国。此时赵王手

  • 昆阳之战经过:刘秀是如何击溃百万大军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昆阳,之战,经过,刘秀,如何,击溃,百万,大军,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