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怒斥南迁论的太监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怒斥南迁论的太监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52 更新时间:2024/1/23 16:16:04

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六月,(1449年)是改写明朝历史的惊魂之年。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数十万大军匆忙出征瓦剌,屡遭败绩。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不允许文武大臣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未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决定回师。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就水,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发动攻势。明军只得仓促应战,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八月十五日,明英宗被抓成了俘虏,随行的一百余名大臣遇难。

八月十七日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噩耗传来,京师戒严,举国震惊,人心惶惶。负责“居守”的郕王朱祁钰不知所措,于是派太监金英、兴安召众臣前来商议下一步怎么办。二线部队出身的于谦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这时,平日喜欢天文地理的侍讲徐珵大放厥词,“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认为只有迁都南京,才能顺应天命,化险为夷。

徐珵的话,立刻引起众人议论。礼部尚书胡潆说,“文皇定陵于此,示子孙不拔之计”,认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在此长眠,就是希望后世子孙在此扎根。胡潆的意思,有些模棱两可。这时,兵部左侍郎于谦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于谦这番话斩钉截铁,不仅阐述了为何不能南迁,还表明了斩杀南迁提议者的鲜明态度。

后来,郕王决定不迁都,并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治军抗战。一句“言南迁者,可斩也”,让之前并不怎么显眼的于谦大放光彩,展露锋芒,其咬定京师不动摇的决心,誓死保卫京师的勇气,以及对逃跑主义者的不屑和愤恨,名垂千古。其实,在于谦说这话的同时,还有一个人说了几乎相同的话,对于谦坚守北京、抗击瓦剌的爱国主张予以声援,这个人就是兴安,也是一个太监。

兴安生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早年入宫,明英宗即位后得到青睐,正统九年(1444年)晋升为司礼秉笔太监。当时,在他之上,还有王振和金英。“土木堡之变”时,王振死于乱军,兴安成了地位仅次于金英的太监。郕王召众臣商议国事时,兴安和金英也在场。据《明史·宦官列传》载,徐珵提出迁都时,“安叱之,令扶珵出,大言曰:敢言迁者斩!”这五个字,简短明了,落地有坑,声震房瓦,其口气不次于于谦,甚至比于谦的话更有震撼力。

关于怒斥徐珵,《明史》中对于谦的表现言之凿凿,但对兴安的表现记载模糊。《明史·徐有贞传》称,徐珵提出南迁时,“太监金英叱之”。《明史·宦官列传》称,徐珵提出南迁时,“安叱之”;又称“或曰叱珵者,英也”。

标签: 土木堡之明英宗被俘怒斥南迁太监土木位于中国

更多文章

  • 巨鹿之战影响如何 巨鹿之战的历史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巨鹿,之战,影响,如何,历史,评价,巨鹿,之战,项羽,5万

    巨鹿之战,项羽5万兵力对秦军四十万兵力,破釜沉舟,义军歼灭王离军,章邯军投降。此战让项羽确定了领导地位,秦王朝名存实亡。巨鹿之战影响如何与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

  • 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收复,成皋,绝世,妙计,amp,ldquo,一骂,破城

    比“一笑倾城”更牛的是“一骂破城”,来看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细节是怎么样的?小编为您细细道来……话说刘邦在和项羽在正面作战总是捞不到便宜,便令汉军大部队高筑壁垒,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同时,派将军刘贾(刘邦的大表哥)、卢绾两人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

  • 巨鹿之战的真相被司马迁掩盖?项羽没有打败章邯?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巨鹿,之战,真相,司马迁,掩盖,项羽,没有,打败,章邯,巨鹿

    巨鹿之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大军战败投降,彻底扭转了诸侯军队面临的不利局面。而战争中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更是精彩不已,然而这些只是司马迁撒的谎?首先,破釜沉舟是司马迁的艺术夸张。虽然破釜沉舟这事听起来挺鼓舞士气的,但是干起来一点也不靠谱。按照史记中的描写

  • 洺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洺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结果,如何,古水名,即洺河

    古水名,即洺河,在今河北南部。源出武安市西部,东流经永年北,自此以下,历代屡经迁改,今北流入北澧河。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至三月,是秦王李世民在此地与刘黑闼军的一次重要作战。洺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后发制人,赢得胜利的典型战争事例。从洺水之战简介得知,李渊建立唐朝政权之后,为了消除刘黑闼军队势

  •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讲述什么 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讲述,什么,结果,如何,自古以来,破釜沉

    自古以来,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作为历史上两场同是不留后路,向死而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当下时常被视做近义成语而相提并论,那么背水一战讲述的是怎样的历史战争故事呢?背水一战出自史记,讲述的是楚汉战争时期,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军事奇才,于公元前204年,带领新军穿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手中的赵国。此时赵王手

  • 昆阳之战经过:刘秀是如何击溃百万大军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昆阳,之战,经过,刘秀,如何,击溃,百万,大军,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

  • 外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外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借口,英法,联军,发动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当然之所以发动战争则是因为他们要求与满清政府修约遭到了严厉的拒绝,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发动侵略战争。关于“亚罗号事件”,其发生的时间是1856年的10月8日,当时的广州水师率领军队在黄埔港口的走私船只“亚罗号”上逮捕了中国海盗和有

  • 如何评价剿灭叛贼的东汉朝能臣杨琁?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如何,评价,剿灭,叛贼,汉朝,能臣,杨琁,三国,时期,荆州

    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要商埠和码头。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

  • 三国袁绍曹操相争之时 刘表为何不趁机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袁绍,曹操,相争,之时,刘表为,表为,何不,趁机,北伐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

  • 改变华夏历史的十大战役 千万别说你不知道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改变,华夏,历史,十大,战役,千万,别说,不知道,国人,必知

    国人必知:正是这十场大战,改变华夏历史,造就了泱泱大中华!1.逐鹿之战交战双方:炎黄与蚩尤这场战争是华夏民族的正名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战争”,这场战役以炎黄大胜蚩尤告终,而影响却是异常深远。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确立了汉族在中华民族中的主体地位,并正式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东夷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