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巨鹿之战的真相被司马迁掩盖?项羽没有打败章邯?

巨鹿之战的真相被司马迁掩盖?项羽没有打败章邯?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89 更新时间:2024/1/19 23:29:40

巨鹿之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大军战败投降,彻底扭转了诸侯军队面临的不利局面。而战争中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更是精彩不已,然而这些只是司马迁撒的谎?

首先,破釜沉舟是司马迁的艺术夸张。虽然破釜沉舟这事听起来挺鼓舞士气的,但是干起来一点也不靠谱。按照史记中的描写,读者很容易产生这种错觉:项羽破釜沉舟发动进攻,随即就击败了王离,将巨鹿之围解除。可事实却是,项羽在公元前207年11月渡河作战,王离却是在两个月之后的公元前206年1月投降,项羽只带三天干粮的进攻与王离的投降并无直接因果,士气再高涨的军队也不能饿着肚子打两个月的仗。

其次,巨鹿之战并不是项羽一人之功。项羽只是击败了守卫粮道的章邯军,然后又逃回了漳水南岸,引开了章邯。

再者,项羽并没有打败章邯。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的记载,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大破秦军于钜鹿下,正月,虏王离,二月,破章邯,四月再破章邯,但直到七月,章邯才在自以为见疑于朝廷的情况要求与项羽会盟,项羽表面接受麻痹章邯,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也还是没能消灭章邯。由此可知章邯军即使在屡败之后,实力也依然不可小觑。最后会盟时,杀死项羽叔父项梁的章邯竟然当上了雍王,与项羽的顶头上司楚怀王平起平坐。秦军保留原建制不用缴械改编,仍由秦将统领。

谎言一,项羽“破釜沉舟”勇往直前

要搞清楚项羽有没有破釜沉舟并不难,只要看一看巨鹿之战前后项羽所在的位置,一切便真相大白。请参考下图,巨鹿之战项羽军进攻路线及驻军图。

谎言二,项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

时间、地点以及兵力对比否定了项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

先说时间。按照司马迁的描写,读者很容易产生时间上的错觉:项羽破釜沉舟发动进攻,跟着就击败了王离。王离投降,巨鹿之围解除。可是《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却明确记载:项羽在三年十一月渡河作战,王离却是在两个月之后的三年端月投降(秦帝国以十月为年始)。项羽只带三天干粮的进攻与王离投降并无直接因果。

项羽要想包围王离,首先要北渡漳水,然后还要穿过章邯20万大军的防地。20万大军的防地南北宽可能达数十公里,不是冲啊一声就能呼啸而过。

即使成功地闯过了章邯大军,要想包围王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章邯驻扎的棘原离巨鹿只有几公里,章邯和王离两军几乎是粘在一块儿。项羽军即使偷过,或者强攻冲过章邯的防地,立刻就会被王离和章邯夹在中间,这等于是自投罗网。如果再傻到散开兵力包围王离,结果必然被章邯、王离两支大军分割消灭。所以,项羽要想包围王离,首先必须消灭章邯。

最不济也必须将章邯彻底击溃,迫使其离开棘原向西溃退。只有当章邯离开巨鹿至少几天路程之后,才能实施对王离的包围。即使是这样项羽还必须速战速决,在章邯可能返回救援所需时间之内,解决王离。否则,王离即使战败,也可以向章邯靠拢以得保全;项羽的进攻还可能被王离、章邯里应外合地消灭。

再看地点。秦将王离包围巨鹿,他的南面是秦将章邯的20万大军,再往南才是漳水,漳水再往南才是项羽。请参考下图,巨鹿之战各方布阵及项羽进攻路线图。

可是实际的战事却是:章邯的大军始终并没有被击溃,章邯也始终没有离开过棘原城。章邯与项羽的位置始终都是,章邯在北靠近巨鹿,项羽在南远离巨鹿。项羽怎么可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呢?最后看兵力对比。《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这给出了冷兵器战争的基本规律,十倍于敌才能将其包围。巨鹿之战的兵力对比却正相反,王离将赵王歇几万人包围在巨鹿城中,说明至少有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我们往有利于司马迁的方面假设:赵王歇2万,王离五倍于敌10万。项羽包围王离五倍于敌就要50万。可是实际战事却是,直到收编了章邯的20万大军,又集合了齐、燕、赵等造反军之后,项羽的总兵力才不过40万。以漳水河南岸区区几万人,项羽如何能包围王离两个月并将其消灭?更何况王离的南面几公里处还有章邯的20万大军。

标签: 巨鹿之战真相司马迁掩盖项羽没有打败章邯巨鹿

更多文章

  • 洺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洺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结果,如何,古水名,即洺河

    古水名,即洺河,在今河北南部。源出武安市西部,东流经永年北,自此以下,历代屡经迁改,今北流入北澧河。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至三月,是秦王李世民在此地与刘黑闼军的一次重要作战。洺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后发制人,赢得胜利的典型战争事例。从洺水之战简介得知,李渊建立唐朝政权之后,为了消除刘黑闼军队势

  •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讲述什么 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讲述,什么,结果,如何,自古以来,破釜沉

    自古以来,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作为历史上两场同是不留后路,向死而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当下时常被视做近义成语而相提并论,那么背水一战讲述的是怎样的历史战争故事呢?背水一战出自史记,讲述的是楚汉战争时期,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军事奇才,于公元前204年,带领新军穿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手中的赵国。此时赵王手

  • 昆阳之战经过:刘秀是如何击溃百万大军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昆阳,之战,经过,刘秀,如何,击溃,百万,大军,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

  • 外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外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借口,英法,联军,发动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当然之所以发动战争则是因为他们要求与满清政府修约遭到了严厉的拒绝,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发动侵略战争。关于“亚罗号事件”,其发生的时间是1856年的10月8日,当时的广州水师率领军队在黄埔港口的走私船只“亚罗号”上逮捕了中国海盗和有

  • 如何评价剿灭叛贼的东汉朝能臣杨琁?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如何,评价,剿灭,叛贼,汉朝,能臣,杨琁,三国,时期,荆州

    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要商埠和码头。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

  • 三国袁绍曹操相争之时 刘表为何不趁机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袁绍,曹操,相争,之时,刘表为,表为,何不,趁机,北伐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

  • 改变华夏历史的十大战役 千万别说你不知道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改变,华夏,历史,十大,战役,千万,别说,不知道,国人,必知

    国人必知:正是这十场大战,改变华夏历史,造就了泱泱大中华!1.逐鹿之战交战双方:炎黄与蚩尤这场战争是华夏民族的正名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战争”,这场战役以炎黄大胜蚩尤告终,而影响却是异常深远。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确立了汉族在中华民族中的主体地位,并正式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东夷西戎

  • 鸦片战争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什么是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鸦片战争,闭关锁国,关系,什么,开始,标志,鸦片战争,失败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闭关锁国使清王朝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因此鸦片战争闭关锁国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呢?鸦片战争闭关锁国之间又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呢?早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之前就实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禁止靠近海边,以此方式来断绝台湾岛与大陆的联系。虽然清

  • 淮阴侯韩信之死:功臣末路断头颅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淮阴,韩信,之死,功臣,末路,头颅,吾如,淮阴,人为,余言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看《史记淮阴侯列传》,总感觉那个无双

  • 单骑退兵三十万 郭子仪不愧大唐第一牛人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单骑,退兵,三十万,不愧,大唐,第一,牛人,唐朝,安史之乱

    唐朝安史之乱对唐朝打击很大,但幸有大将郭子仪在,唐朝才得以中兴。如果没有这个人,唐朝或将在安史之乱中灭亡,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边塞少民族经常入侵唐朝边境。大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北方的少数民族首领仆固怀恩不满朝廷的封赏,纵兵劫掠,带领朔方军对抗唐朝朝廷。但朔方兵有不少人以前曾追随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