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平津战役中的蒋介石与傅作义 平津战役林彪为什么爽快调兵

平津战役中的蒋介石与傅作义 平津战役林彪为什么爽快调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36 更新时间:2024/1/14 16:55:52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平津战役中的蒋介石傅作义

在平津战役中,蒋介石和傅作义的意见不一致,因此,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方针从来没有明确过。

现在我们就来说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关系。过去,海峡两岸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各有偏颇之处。或者强调蒋介石信任傅作义的一面, 或者强调蒋介石不信任傅作义的一面。我们认为,蒋介石是信任傅作义的,但又不完全信任他。

为什么说蒋介石信任傅作义?1947年11月30日,蒋介石决定,撤销保定、张垣两绥靖公署,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匪”总司令。华北“剿总”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军区,即山西、河北、内蒙、北京和天津五个省、市、区。在这样的一大片地区内,驻扎着大约82万国民党军队,按照蒋介石的旨意,统统归傅作义指挥(傅作义指挥不了其中山西阎锡山的军队。实际上归傅作义指挥的国民党军队约为60万人),形成所谓傅作义军事集团;与东北的卫立煌军事集团、西北的胡宗南军事集团、华东的刘峙军事集团、华中(长江以南)的白崇禧军事集团并称为国民党的五大军事集团。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任务,就是要就地消灭这五大军事集团。完成了这个任务, 也就可能将国民党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至于在这当中,华北地区对整个战局发展的重要性,就更不待赘言。显然可见,如果对傅作义没有最起码的信任,蒋介石是不可能把这样的重任交给傅作义的。

傅作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有他特有的条件。大家知道,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中,可谓佼佼者。抗日战争初期,他指挥军队对日作战,一举收复五原重镇,取得了国民党军队第一个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的辉煌胜利。史称“五原大捷”。蒋介石为此授予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傅作义成为得到这种荣誉的第二人(第一人是蒋介石自已)。解放战争初期,傅作义奉蒋介石的命今,率部向我解放区进攻。1946年10月11日,傅作义利用我军在怀来地区与蒋介石嫡系“中央军”鏖战之际,占领了我重要城市张家口。蒋介石对此非常得意,随即任命傅作义为张垣绥署主任;并在同一天宣布,定于1946年11月12 日召开国民大会。傅作义也忘乎所以,竟然通电毛泽东主席,声称他“击败聂荣臻、贺龙两部十万之众,是人民意志的胜利。”在他的指挥下,他的军队先后侵占了原河北、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山西西北部77个城镇和广大农村。在这期间,和其它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相比,他的军队所受我军的打击也轻得多。1948年10月,他还企图偷袭我党中央所在地石家庄,迫使我们虚惊一场。这在当时是少见的。综上所述,可以说,当撤销保定、张垣以及太原绥靖公署,成立华北“剿总”时, 蒋介石没有看中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太原绥署主任阎锡山, 而是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匪”总司令,不是没有慎重考虑的。

当然,也不应讳言,蒋介石对傅作义并不完全信任。蒋介石惯于用人存疑,疑人照用的手法。傅作义对蒋介石暗中派人监视他的行动,限制他的权力等等举动,不会不有所察觉。据说他受任华北“剿匪”总司令时,不只一次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个职务“有名无实,害莫大焉”!他不能不对蒋介石抱有戒备心理。

蒋介石为什么不能完全信任傅作义呢?就傅作义自身来说:

一、傅作义不是蒋介石的嫡系。

二、傅作义原是一位地方实力派。

三、傅作义又是一位爱国军人。

在平津战役中,蒋介石采取的什么对策,我们迄今还未看到这方面的历史档案。从蒋介石当时的言行分析,我们认为蒋介石曾决意放弃华北,放弃平津,要将华北“剿总”傅作义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包括蒋介石 的嫡系“中央军”)全部撤退到长江以南去,与原驻扎在那里的国民党军队会合,凭借长江天险,抵御我军的进攻,并且寄希望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争取东山再起,转败为胜。

平津战役林彪为什么爽快调兵

1948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从北平地下党的几个渠道获悉:傅作义要派快速部队偷袭石家庄,企图威胁驻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机关,同时牵制正在包围太原的解放军,以援助阎锡山。中央军委在部署华北军区部队准备阻击傅作义偷袭部队的同时,于10月29日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电:“蒋介石、傅作义为挽救危局刺激人心起见,令十六军、三十五军、九十四军、骑四师、骑十二旅,附坦克及爆炸部队向石家庄进攻,其九十四军、骑四师、骑十二旅等部昨日已进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除令杨、罗、耿率部回援外,请你们考虑将现在锦西附近之十一纵派至冀东,向通县、北平方向活动,威胁北平,是否可能,盼告。”

毛泽东刚签发完上述电报,又收到敌情通报,说傅部已过方顺桥,南下到了望都。同时收到林、罗、刘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得知塔山守备部队已撤下休整,于是复电林、罗、刘:“你们既已将塔山守备部队撤下休整,十一纵似可调出使用于北平方面。如你们同意,即请令该纵取捷径,经遵化、蓟县,到三河集结,相机攻击通县一带,并暂受杨、罗、耿指挥。蒋傅为捣毁平山、石门一带中央及华北政府所在地之目的,使用3个最强的军,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1个坦克队及1个工兵爆炸队,先头本日已占望都。我杨、罗、耿回援后,在兵力对比上,尚不足歼灭此敌。现通县、北平一带空虚,原开通县之十三军的第四师亦被调用于平保线,如十一纵能出现于通县方面调动南下敌军一部回头,则我杨、罗、耿可给其余部以歼灭打击。”

此时,东北野战军在辽西走廊驻有两个纵队,即四纵和十一纵。毛泽东知道,四纵在塔山阻击战中伤亡重大,十分疲惫,因此只要求十一纵先行出动。

29日14时,林、罗、刘收到这一电报后,进行了紧急磋商,认为:为粉碎傅作义的进攻,华北确需增兵。此时,锦州已经攻克,廖耀湘兵团已被歼,长春已经解放。北面只有进攻沈阳尚需一些兵力。如今,在辽西走廊的部队都可以开进关内。于是,他们致电中央军委:为牵制傅作义,我们可将目前在锦西附近之第四纵、十一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日内即开始向山海关冀东方面前进,威胁敌人。但四纵、十一纵在守备战及小战斗中各伤亡五六千人,部队已较疲劳,故每日行程不能过多,并须一方面前进,一方面休整,使其恢复组织和疲劳。

毛泽东看到这封电报很高兴。29日23时半,他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林、罗、刘:“你们将四纵、十一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南调很好。”

10月31日,由四纵、十一纵及3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组成的先遣兵团奉命由锦西地区南下。

由于中共中央公开揭露了傅作义的阴谋,华北杨罗耿兵团由平张线以北南下,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入关,傅作义见偷袭不成,可能还要吃亏,又把部队缩回北平。

林彪在历史上曾有多次本位主义的表现。1936年东征快结束时,上级要求扩红较多的红一军团调一些士兵给扩红较少的红十五军团,林彪气呼呼地说:“有鸟的几个兵!”在南下北宁路作战之前,林彪曾屡次提出要兵力较少的杨成武兵团先行动,以牵制傅作义,然后东北野战军再行动,曾遭到毛泽东的批评。然而此次他不仅同意调十一纵,而且还要加上四纵等部队,组成先遣兵团入关,这不禁令人刮目相看,应该说是有了很大进步。这种进步的客观原因是歼灭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后,东北野战军已经是兵强马壮;主观原因则是林彪增强了全局观念。

在这一回合中,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指挥员都采用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毛泽东体谅到东北野战军大战之后,亟须休整的具体情况,只提出调十一纵入关。而林、罗、刘也体谅到为应对傅作义的偷袭,华北确实需要增兵,建议调先遣兵团入关。只经过一次电报往返,便使问题顺利解决。

标签: 平津战役蒋介石傅作义

更多文章

  • 平津战役有什么特点  平津战役双方战略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次战争。此战役过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有什么特点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华北军区第3兵团率先攻击张家口城外的国民党军,傅作义命令第35军救援张家口,第104军及第16军接应,被人民解放军

  • 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 平津战役双方实力比较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国共双方在平津战役伤亡人数的巨大差异也是反映出了毛泽东等人的作战指挥能力和国民党内部矛盾的激化。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中共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

  • 百团大战前蒋介石想投降日本?谁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百团大战前蒋介石想投降日本?日本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开始实施“桐工作”策略。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rd

  • 百团大战结果如何 百团大战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局势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百团大战伤亡情况百团大战一共开展了大大小小一千八百多次战斗,夺取日军据点二百九十三座,消灭和杀伤日军两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虏日军将近三百人、伪军一千四百多人,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两万五

  • 前后历时百年的唐突厥战争背景介绍和影响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突厥战争

    导读:公元629年,东突厥军队侵犯河西,李世民借此派出了唐军主力剿灭东突厥,并由此开展了平定突厥的一系列战争,史称唐突厥战争。唐突厥战争背景是唐朝与东、西突厥利益纠缠下的产物。唐朝同东突厥西突厥的战争称为唐突厥战争。突厥一开始是游牧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后来活动于阿尔泰山(当时称为金山),后来东突厥

  • 长沙会战的意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的意义是什么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中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也是决定最后战局成败的一次大会战,其实长沙会战的意义不仅表现在抵抗住了日本人的进攻,保护了领土完整保护了民族主权,而且对于西方来说长沙会战也有着特殊的意义,直到长沙会战中国国民党军把日军击败之后,西方国家的首脑才真正知道了落后的中国就能够单

  • 布尔战争的背景 布尔战争结局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布尔战争

    布尔战争的背景布尔战争,是发生在19-20世纪,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而爆发的持续战争,历史上共发生两次布尔战争,最后,英国人取得第二次布尔战争的胜利,布尔人不得不臣服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布尔战争 照片布尔战争背景,可以从1884年说起,当时布尔人统治的德兰土瓦共和国,被发现了全世界上最大

  •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在欧洲大陆上,其实以前的战争模式都是靠兵力取胜,而克里米亚战争的发生可以说是颠覆了战争的模式。俄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分歧是战争的导火索,而英法两国的加入让俄国的胜算变得很小,最后在这场战争中俄国是落败方,那么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呢?克里米亚战争俄国自

  • 枣宜会战中牺牲的33集团军 枣宜会战的好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枣宜会战

    枣宜会战1940年爆发的枣宜会战国军伤亡人数近四万、宜昌失守,33军团总司令张自忠也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也是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枣宜会战中牺牲的33集团军第33集团军作为第五战区的主力兵团之一参加过著名的随枣战役和枣宜战役。1940年5月16日,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率部参加枣宜会战

  • 盘点中国历史上8次以失败告终的北伐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盘点中国历史上8次以失败告终的北伐战争东晋时期祖逖北伐当时东晋政权刚刚建立,北方流亡到江南的人们为了恢复家园进行北伐。人物首推祖逖,当时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