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平津战役中的谋略交锋 平津战役后的国内形势

平津战役中的谋略交锋 平津战役后的国内形势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77 更新时间:2023/12/31 16:26:05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最终解放军伤亡3.9万、国民党伤亡2.1万人被俘50万。

平津战役中的谋略交锋

宋代著名棋手刘仲甫在《棋诀》中说:“取舍者,棋之大计”,“取舍不明,患将及矣”。毛泽东构想的平津战役,首要任务是避免华北国民党军从海路南撤,其次避免傅作义部向西撤退,然而此时还并没有任何共产党部队能在平津阻止国民党军可能的行动。于是毛泽东用电报指挥他的将领,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环环相扣的布局。解决华北国民党军必须出动四野,但四野大军一动,庞大的声势很可能瓦解国民党军低迷的士气,导致后者提前从海路南逃。于是四野出兵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开始。

傅作义此前在东北入关必经之处的北宁线山海关一带部署了一个军,拥有空中优势的国民党部队时刻不忘从空中侦察北宁线共产党军队的军事调动。但毛泽东选择了皇太极进军北京的路线,他命令东野不走山海关,所有部队从热河省,经冷口和喜峰口入关。为了避免国民党空军侦察,所有部队昼伏夜行,而在舆论方面,命令所有舆论机构强化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庆功、练兵的报道。甚至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离开东北一周后,中央军委还指示《东北日报》登出一条林彪还在沈阳的新闻,经由新华社广播以迷惑傅作义。

四野南下入关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迅速控制华北国民党军的出海口塘沽。但百万大军南下,速度毕竟有限,为了避免这段时间内傅作义有任何逃跑的可能,毛泽东展开了他的连环计。四野南下之时,毛泽东电令华北野战军停止围攻傅作义部所控制的绥远和阎锡山部控制的太原。此举是为避免傅作义因害怕失去绥远这个西撤的退路而提前放弃北平。然后在1948年11月底,华北杨成武兵团突然包围了连接北平和绥远的重镇张家口,切断了张家口和东西两端的联系。

在未知东野大军已经开始南下的情况下,傅作义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误以为这不过是华北野战军放弃包围绥远后的又一次局部行动。傅作义调遣最精锐王牌35军救援张家口,他的计划是在四野尚未南下时,首先击破华北野战军,再全力对抗四野。如此一来,傅作义嫡系主力35军被从北平周边诱调向张家口一线,中央军委在12月1日到4日多次指出,“此种形势,对我极为有利”。

此时东北野战军部队被发现出现在北平密云附近,让傅作义大为震动。他急忙调集驻扎天津的62、92、94军3个军调北平加强城防,并下令35军回撤北平。此时35军官兵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为毛泽东牵制傅作义,构建平津战役作战计划的核心关节。

毛泽东的计划,是以华北部队为主力包围张家口和35军,迫使傅作义无法舍弃自己的老部队,下决心从海路南撤。35军是傅作义的起家之本,也是傅作义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毛泽东命令华北野战军和进入到密云一带的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放弃一切其他枝节任务,迅速向35军靠拢。毛泽东确信,傅作义绝对不会弃35军而不救,抓住35军,就抓住了傅作义所有的部队。而傅作义的援救会把北平的国民党军向西调动,有利于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切断北平和天津的联系。“只要你们在12月份内能抓住、扭打上述步骑16个师旅于平张线上,并歼其一部,打得该敌不能动弹,不能西逃也不能东窜,那就是极大的战略上的胜利。”

不过此时一些解放军将领尚未完全吃透毛泽东的战略部署。距北平张家口一线最近的东北先遣兵团早在12月3日就到达密云附近。该部为攻克密云这个并不重要的目标,却令已渡过潮白河的部队回师攻打密云。密云攻克时已经是12月5日黄昏。前一天晚上傅作义已经电令35军在12月6日返回北平。

12月4日,毛泽东在19个小时内连续给华北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发了3封电报。凌晨2时,令二兵团“应以最快手段攻占下花园地区一线”;下午16时,令“务以迅速行动,以全力包围宣化、下花园两处之敌”;夜间21时,“务使张家口之敌不能东退”。在毛泽东严厉军令督促下,华北第二兵团和此前贪功的东北先遣兵团以每昼夜100公里的速度翻山越岭,向新保安地区强行军。12月6日清晨3点多,毛泽东再令二兵团“全力在宣化、下花园一线坚决堵击”敌人。杨得志在行进间阅读电报时,作战参谋赶紧报告,35军已经越过下花园,奔向新保安。

一旦35军过了新保安,在怀来与敌104军会合,毛泽东部署的战略便落空。然而35军并未抓住这一个求生机会,因为35军军长郭景云同样没有理解主帅的战略意图。撤退途中的郭景云不顾傅作义催促,多次被共产党袭扰部队所激怒,贪功恋战,最终耽误了撤退时机。12月8日,连续六昼夜急行军的二兵团主力终于将35军合围在新保安。对于被围困在新保安小镇内的35军,毛泽东此时却电令暂时围而不歼。

共产党部队此时通过对张家口和新保安的合围,彻底断绝了华北国民党军向西撤退的通道。但此时东北野战军距离平津、塘沽还有数天距离,国民党军从海上撤退的通道还未被切断。在毛泽东眼里,不仅有华北傅作义,还有江南和淮海。此时在淮海战场,杜聿明指挥的几个兵团已经被解放军包围。如果杜聿明集团迅速被歼,蒋介石可能迅速舍弃华北而保江南,强行命令傅作义放弃所有被围部队,率其残余部队通过海路南下。同样,如果此时在平张线一带过于迅速地消灭傅作义部的嫡系主力,同样有可能会让平津、塘沽一带的国民党军因恐惧而从海路南逃。

毛泽东要的是华北国民党55万部队的全部,而不仅是傅作义的嫡系主力。为此他电令淮海总前委,在包围杜聿明集团后,两个星期不做最后歼灭的部署。同时命令对包围在张家口和新保安的傅作义主力围而不歼。

新保安战役让傅作义主力西调,疲于援救35军,给四野主力全部入关赢得了时间。12月1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前锋兵临北平城下。到12月20日,解放军各部已经完成了对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和塘沽5个地区的分割包围。至此,华北国民党军剩余全部主力被合围在这5个孤立的地区,再也没有任何逃窜的可能。

平津战役后的国内形势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我军在付出较小代价的情况下极大减少了国民党军的力量,同时对国民党的士气是沉重打击。

标签: 平津战役

更多文章

  • 平津战役中的蒋介石与傅作义 平津战役林彪为什么爽快调兵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平津战役,蒋介石,傅作义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平津战役中的蒋介石与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蒋介石和傅作义的意见不一致,因此,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方针从来没有明确过。现在我们就来说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关系。过去,海峡两岸对这个问

  • 平津战役有什么特点  平津战役双方战略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次战争。此战役过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有什么特点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华北军区第3兵团率先攻击张家口城外的国民党军,傅作义命令第35军救援张家口,第104军及第16军接应,被人民解放军

  • 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 平津战役双方实力比较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国共双方在平津战役伤亡人数的巨大差异也是反映出了毛泽东等人的作战指挥能力和国民党内部矛盾的激化。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中共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

  • 百团大战前蒋介石想投降日本?谁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百团大战前蒋介石想投降日本?日本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开始实施“桐工作”策略。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rd

  • 百团大战结果如何 百团大战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局势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百团大战伤亡情况百团大战一共开展了大大小小一千八百多次战斗,夺取日军据点二百九十三座,消灭和杀伤日军两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虏日军将近三百人、伪军一千四百多人,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两万五

  • 前后历时百年的唐突厥战争背景介绍和影响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突厥战争

    导读:公元629年,东突厥军队侵犯河西,李世民借此派出了唐军主力剿灭东突厥,并由此开展了平定突厥的一系列战争,史称唐突厥战争。唐突厥战争背景是唐朝与东、西突厥利益纠缠下的产物。唐朝同东突厥西突厥的战争称为唐突厥战争。突厥一开始是游牧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后来活动于阿尔泰山(当时称为金山),后来东突厥

  • 长沙会战的意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的意义是什么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中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也是决定最后战局成败的一次大会战,其实长沙会战的意义不仅表现在抵抗住了日本人的进攻,保护了领土完整保护了民族主权,而且对于西方来说长沙会战也有着特殊的意义,直到长沙会战中国国民党军把日军击败之后,西方国家的首脑才真正知道了落后的中国就能够单

  • 布尔战争的背景 布尔战争结局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布尔战争

    布尔战争的背景布尔战争,是发生在19-20世纪,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而爆发的持续战争,历史上共发生两次布尔战争,最后,英国人取得第二次布尔战争的胜利,布尔人不得不臣服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布尔战争 照片布尔战争背景,可以从1884年说起,当时布尔人统治的德兰土瓦共和国,被发现了全世界上最大

  •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在欧洲大陆上,其实以前的战争模式都是靠兵力取胜,而克里米亚战争的发生可以说是颠覆了战争的模式。俄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分歧是战争的导火索,而英法两国的加入让俄国的胜算变得很小,最后在这场战争中俄国是落败方,那么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呢?克里米亚战争俄国自

  • 枣宜会战中牺牲的33集团军 枣宜会战的好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枣宜会战

    枣宜会战1940年爆发的枣宜会战国军伤亡人数近四万、宜昌失守,33军团总司令张自忠也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也是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枣宜会战中牺牲的33集团军第33集团军作为第五战区的主力兵团之一参加过著名的随枣战役和枣宜战役。1940年5月16日,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率部参加枣宜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