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介绍 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如何

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介绍 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57 更新时间:2024/1/25 5:37:16

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介绍

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中日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这是在太平洋战争发生之后,盟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那么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呢?对中国战场来说,这次战役是在武汉会战结束后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甚至是1945年3月到5月的战略反攻阶段的最大胜利,就连湘西会战规模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第三次长沙会战旧照

在1940到1945年期间,中日双方在湖南反复争夺据点,单论大规模的战役,除了前两次长沙会战,还包括所谓的湖南四大会战,都发生在这一个时期。1940年枣宜会战的胜利,说明日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到达进攻的顶峰。在这一阶段日军的作战重点放到了对付苏联的东北方,而在华中方面日军观察局势、制定策略,企图凭借一部分兵力来火中取栗,通过占领长沙打通大陆交通线。

日军大本营当局认为第11军所处的武汉地区有很大的战略优势,自给自足能力较强,所以在1939到1941年间,11军获得的弹药只有1938年的一半,这就大大限制了日军的战斗能力。反观中国军队,第9战区的部队大都经历了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经历过层层考验,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算得上是中国军队的精英。这就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通过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人们可以得知,中国军队的胜利是占有客观优势的,这种优势是在中日双方此消彼长的对比下造成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真实伤亡统计

根据国军的情报,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伤亡高达56944人,并且在这次战斗中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和他的属下139人之多。但是日军的伤亡报告根本不是这样的,中日双方的说法有很大的出入,那么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真实伤亡到底是多少呢?

蒋介石旧照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与日军长沙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中打的最出色的一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九战区所公布的战绩是,击毙打伤日军56944人,俘虏了139人,缴获枪支1138枝,重机枪有115挺,山炮为11门,电台有9部之多。这种华丽的歼敌数字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但是日军给上级做的报告研究中秘密指出,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真实伤亡是死亡1591人,受伤4412人,两者加起来才不过6000人,可见中日双方两个报告落差之大。

那么中国军队汇报的战绩是真的吗?其实研究数据就可以得知真相。第三次长沙会战对外号称毙伤对方军队将近5.7万人,但是缴获的枪支只有可怜的1200多支,死亡与缴获比例还不到55:1。这个数据和识严重不符合。学者们根据分析得知,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真实伤亡远远低于国民政府报道的数据。不仅战地前方的指挥官们虚假宣传,就连当时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也隐瞒了夸大战争伤亡数据的实情,大肆宣传中国军队的胜利。蒋介石方面对日军方面的伤亡数据,经常是以10倍去估算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经过简介

第三次长沙会战简介中提到此战发生在1941年至1942年,这是一场中国第九战区军队在湖南长沙地区对日军的一次防御性作战。

阿南惟几旧照

第三次长沙会战简介指出这次战役日军的指挥官是阿南惟几,他指挥日军11军,率领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主要目的是配合向香港进攻的日军。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是薛岳,他统帅第九战区所有官兵共约30万军队发动牵扯攻击。日军前期进攻非常顺利,阿南惟几极度膨胀,孤军深入攻打长沙,但是遭到了中国军队坚决的阻击。他的部队久攻不克,又不果断撤退,最后被包围,弹尽援绝,依靠空投补给才得以生存,之后中国军队包围出现漏洞,最终日军突围而出。薛岳组织第9战区兵团依托地形优势逐级抵抗,给日军造成相当大的消耗和伤亡。这次战役是珍珠港事件之后,盟军与日军交战获得的第一场胜利,这次胜利被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

通过第三次长沙会战简介,人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对于全民族抗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中国军民充分发扬民族精神。一扫京津沪沦陷的阴霾,更是配合了国际战场上,极大的鼓舞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士气。这一战对日后战局有深远的影响,延缓了日军打通陆上交通线的进程,造成日本国内原料匮乏,为中国军队和盟军创造了战略优势。

第三次长沙会战伤亡情况

第三次长沙会战伤亡是抗战时期较大的一次,惨烈程度世所罕见,通过查阅史料,人们可以得知第三次长沙会战伤亡情况。

薛岳旧照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薛岳将军指挥的一次防御战役,中国军队在交通沿线处处设防阻击日军。根据国民政府和第九战区发表的战报:此战日军伤亡56944人,俘获中队长松野荣吉及其下属官兵139人,收缴步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台和其他军用物品;中国军队伤亡31346人。再通过查阅日军战史发现,日军死亡1591人,受伤4412人,损失马匹1120匹,受伤646匹。但是通过对比及查阅资料,历史学家推断日军公示出来的数据与事实不符。双方均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伤亡惨重,中国军队都是以局部多数人重创日军少数部队,战事十分惨烈。这次战役虽然中国获得胜利,但也总结出在后期截击日军的战斗中忽视了控制渡河点的问题,而且在后续作战中并不能破坏日军渡河的设备,使得日军渡河后未受到歼灭性打击。日军战后总结认为,这次战斗准备不充分,战斗中多次更改命令,使得日军作战时处于被动局面。

第三次长沙会战伤亡虽大,但最终中国军队获胜,这次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加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与决心。这次战役还是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获得的第一场胜利,为之后盟军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次长沙会战地图信息

第三次长沙会战战况激烈,通过第三次长沙会战地图,人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此次战役的经过。

第三次长沙会战旧照

第三次长沙会战地图显示,战役一开始在新墙河地区打响,中国军队应战。阿南惟几利用空中优势侦查到中国军队的情报,他非常骄傲,基本没有对国军的调动产生重视。他命令11军从12月24日夜间开始攻击,在新墙镇东南方向攻击左岸的中国军队。薛岳战斗意图是将日军的进攻阻击在汨水南岸,他指挥第37军,第99军火速占领瓮江附近以西,汨水左岸的阵地防线,和第30集团军联系起来,准备进行持久作战。日军第6师团于12月24日晚发动进攻,在新墙地区突破防线,进入三江口地区。根据国军获取的战报,当日日军第6、第40师团有上千人突破进来,与正面的国军第37军交战,战斗形势在当晚并没有较大的进展。日军第3师团超过3万人强行渡河,与正面的第99军交战。此战战况激烈,局面焦灼。

通过查看第三次长沙会战地图可知,当时为了牵制日军渡河,薛岳命令第27军侧翼阻击日军。26日一直侦查国军部队运动情况的日军参谋岛村矩康提出了进攻长沙应慎重的意见,但这时阿南惟几认为,战况的进展对日军来说是乐观的,毕竟他的牵制配合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逐渐开始膨胀,不顾下属的忠告,执意进攻长沙,最终日军首位不能衔接,被国军包围。中国军队的这场胜利是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和将士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如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中提高全国人民抗战热情的经典会战之一。那么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有哪些呢?这对日后中国抗战局势又有何影响呢?

第三次长沙会战旧照

1941年12月24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此次会战结束后,国民党方面宣布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是,日军阵亡33941人,负伤23003人,总共的伤亡是56944人,而且我军还俘虏了139名日本士兵;此战中国军队有11259人阵亡,14779人受伤。并且失踪2042名士兵,这些人其中有些是专门当兵贩子、上了战场就逃跑的逃兵,总的来说中国军队一共损失28116人。

由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可以得知,敌我双方的伤亡数量相差很大,这极大的提高了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然而长沙是座千年名城,在此战中饱受战火的摧残,战史资料记载中将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长崎同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损坏最严重的城市。

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颇丰,是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军队的一场大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极大的鼓舞了当时整个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士气。当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也向蒋介石发来贺电,并且授予第九战区的司令员薛岳一枚美国勋章。第三次长沙会战后的两年,湖南地界上几乎再也没有战事,古城长沙得以休养生息,在史学家眼里这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中最突出的一点。

标签: 长沙会战

更多文章

  • 英荷战争对后世的影响 英荷战争结果如何 英荷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英荷战争

    英荷战争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欧洲历史上,有四次关于海上争霸的战争影响深远,战争两国为英国和荷兰,这四场战役被联合称为英荷战争。战争大部分是由英国主动向荷兰挑起。英荷战争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战后两国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呢?英荷战争照片四次战争中,荷兰和英国各有胜负,但是就总体而言,荷兰略有一些优势。但是长期

  • 为什么玫瑰战争也叫蔷薇战争 玫瑰战争是哪两大家族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玫瑰战争

    为什么玫瑰战争也叫蔷薇战争英国的玫瑰战争发生在1455年至1485年之间,交战的双方是英国的旧贵族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这两个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第三子的后裔,而兰开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的后裔,双方围绕着王位继承的问题展开了战争,这次战争也被称为蔷薇战争,那么

  • 滑铁卢战役的历史背景 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的历史背景滑铁卢战役是发生在1815年6月18日,是由法国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的小镇滑铁卢所进行的战役。这场战役的结局是反法联军最后获得了决定性胜利,同时也结束了拿破仑帝国。这场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从此便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滑铁卢战役的背景是什么呢?

  • 中法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中法战争起因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发生中法战争的时候是各个西方国家想要夺取殖民地的期间,而中国正是他们想要瓜分的目标,法国想要通过对越南的控制来达到可以侵略中国的目的,对于中国军民来说这是绝对不可以发生的事情,所以才有了这次中法战争,但是可惜的是清政府太过于懦弱腐朽,否则中国取得胜利是很有可能的。这次发生的中法战

  • 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 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 第四次中东战争起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以色列扭转了战局,埃叙联军战败。下面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第四次

  •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第四次中东战争苏联立场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是什么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一场阿拉伯国家与犹太人的以色列之间的再一次激烈冲突,冲突的根本原因是领土争议,埃及和叙利亚在这场战争中分别从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攻击,以色列被迫在东西两线作战,在这场战争中拥有着许多以往战争所没有的特点,下面就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第四次

  • 中法战争中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法战争

    刘铭传像说到晚清的战争,必然会提及中法战争。此战战况激烈,尤以海战更为突出。 海战中,中国守军击退法舰,保卫台湾,可谓大功一件。此战的将领正是世人熟知的刘铭传。接下来简要介绍一下刘铭传指挥作战的故事。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

  • 朱元璋鄱阳湖之战简介 鄱阳湖之战的结局与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鄱阳湖之战是发生在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战役,此次水战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鄱阳湖之战简介元朝末年,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

  • AD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战争介绍 中法战争结局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法战争

    山西之战1883年12月14日法军对山西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为何胜利 陈友谅失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鄱阳湖之战,朱元璋,陈友谅

    鄱阳湖之战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利用风向、水流等自然条件,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以少胜多、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创造了中国水战海战史上的著名战例。鄱阳湖之战朱元璋胜利的原因1、朱元璋在分析胜利的原因时指出,“陈友谅兵虽众,人各一心,上下猜疑,矧(何况)用兵连年,数败无功”,而我&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