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的领导者 甲午战争的背景

甲午战争的领导者 甲午战争的背景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65 更新时间:2024/1/29 10:51:21

中日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为抵抗日本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因为战争爆发在1894年,正值中国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在西方国家被称作“第一次中日战争”的这场战争在中国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甲午战争领导者也即指挥官主要有鸿章、丁汝昌等人。

李鸿章剧照

以1894年爆发的丰岛海战为起点,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丁汝昌在抗战期间勇猛作战,带领士兵顽强地抵御日军的入侵。虽然在黄海海战上,丁汝昌下传命令,采取“夹缝鱼贯阵”的阵形迎敌,试图给敌人狠狠的一击。但是,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时间紧迫,北洋舰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形成预想的阵形。这些直接导致了清军的舰队在交战中一直处于群龙无首而又被动的局面之中。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了五艘战舰,而日军却没有损失一艘战舰。丁汝昌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对本次海战中北洋舰队所受到的严重的失利负有一定的责任。

而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中的另一人,李鸿章没有直接参与到海战的作战指挥中,而是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在战败后和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此次条约中,中国割让了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并且赔偿白银2亿两。作为清政府的外交官,李鸿章一生以外交能力自负。但是,由他经手签订的条约大都是对中国不利的不平等条约,这无疑成了最大的讽刺。

甲午战争的背景

世界范围内的任一场战争爆发,都有着它特定的历史背景。世界的近代史上中日双方爆发的大型海战,甲午战争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围绕甲午战争的背景,中国方面和日本方面有着怎样的不同,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从甲午战争的背景,是否可以推论甲午战争的结局?

甲午战争

要想弄清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就必须分别弄清中国、日本、世界列强三方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具体情况。

首先,从中国层面来看,在甲午战争发生之前,中国正处在清朝末年,已经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殖民化程度不断加强。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兴起了洋务运动,购置了战舰并加强了训练,但统治者的思想没有根本扭转,仍然寄希望于不发生战乱,或者说希望由众列强国来调解战乱。

其次,从日本层面来看,日本的社会发展要求其从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社会进行转变,由此内部矛盾极其突出,改革的经费严重不足,处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日本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国身上,并制定出侵略中国的一系列政策,为此日本内部开始重视军事力量的增强,希望在与中国的对抗中一举取胜。

最后,从世界列强国层面来看,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大多持观望的状态,英国、美国、德国等列强国甚至希望能够通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收获部分利益。

对战双方所处的不同背景,早已注定这场战争的结局,中国难逃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中的丁汝昌

甲午战争丁汝昌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甲午战争期间,丁汝昌的英勇抗敌事迹。丁汝昌本来是淮军的将领,后来因为对朝廷的不满而退隐还乡。他归隐这段时间也在不断考虑自己的将来该走向何方,李鸿章此时是总督,于是他就决定投靠李鸿章。

更多文章

  • 二战期间柏林战役的评价和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二战,期间,柏林,战役,评价,影响,柏林,战役,世界,战争

    柏林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战略集团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粉碎了纳粹德国最高统帅部,也在柏林附近消耗了大量德军,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加速,结束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灾难。柏林战役图片后代历史学家对于柏林战役的评价普遍比较高,认为这是苏联红军历史上对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因为

  • 朝韩半岛:为何连唐太宗都攻不下高句丽?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朝韩,半岛,为何,唐太宗,不下,高句丽,新罗,住了,唐朝,粗

    新罗抱住了唐朝的粗腿,高句丽却在引火烧身。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在位期间,对高句丽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与唐朝交恶。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在得知泉盖苏文弑君的时候,就已经想出兵讨伐高句丽了。但长孙无忌建议不要轻易动兵,李世民就姑且让泉盖苏文得意一阵子。泉盖苏文也真的是给点阳光就敢灿烂,公元644年,因为新罗善

  • 金朝灭亡后女真文化得到传承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朝,灭亡,女真,文化,得到,传承,金朝,国势,落后,121

    金朝国势衰落后,1215年,其将领蒲鲜万奴自立为王,国号大真。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改国号东夏。1233年,东夏为蒙古所灭,沦为蒙古的藩属。东夏占据的东海地区属女真故土,一直是东部女真聚居区,女真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东夏立国时间不长,虽然对女真社会发展有所推动,但从长远看,这种推动力

  • 战神阿提拉:横扫欧洲大陆 最终却死于女人之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神,阿提拉,横扫,欧洲,大陆,最终,死于,人之,世界,战争

    在世界战争史上,有一位被人称为欧洲的战神,他的一生就是充满血腥的传奇。他的一生杀人如麻、攻城无数,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后来又进攻意大利,摧毁西罗马帝国的首都……他率领的军队让大半个欧洲为之战抖。他的最爱有三样,一是权力,为此,他亲手刺

  • 在甲午海战中成名的东乡平八郎战绩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甲午海战,成名,东乡,八郎,战绩,如何,东乡,八郎,简介,提

    东乡平八郎简介中提到他1848年出生于萨摩藩鹿儿岛的加治屋町,是日本海军大将、元帅,是日本军国主义海军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击败了俄国海军,在近代史上是西方白种人第一次被东方黄种人打败的战役,得到东方纳尔逊之称。东乡平八郎旧照1966年,18岁的东乡平八郎加入海军,开始了他传奇的海军之路,在两年后的

  • 三国的神秘武装不爆发就灭亡 刘备曾是其中一员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神秘,武装,爆发,灭亡,刘备,曾是,其中,一员,光荣

    是光荣公司告诉我了“流浪军”这个说法,其他地方实在没看见过,不过觉得说的还有道理,在此总结下三国时期的流浪军。分析光荣公司的对流浪军的定义,应该是某些有某种独立结构但暂时依附比他更强大的势力的军事集团,这种集团相对稳定,并且随时可能脱离所依附的集团到另外的集团受庇护,或者找到机会就独立出来。三国时期

  • 一场早产十八年的叛乱 刘备不幸躺枪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一场,早产,十八,年的,叛乱,刘备,不幸,躺枪,三国演义,第

    在《三国演义》中,第一个当面斥责曹操为国贼的大概要数太医吉平了。小说中是这样介绍吉平的:“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在为董承医病时,吉平了解到董承与自己一样痛恨国贼曹操,主动加入到董承的反曹集团,并想出了用毒药暗杀曹操的计划。不料被董承的家奴秦庆童泄露,吉平因此被

  • 荆州注定会丢关羽一定会败 但生机还是有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荆州,定会,关羽,生机,还是,有的,东吴,天下,战略,无论是

    东吴的天下战略中,无论是周瑜,还是鲁肃、甘宁、吕蒙,都把夺取荆州作为首要的一环。所以当关羽阻断荆州过后,他就成了东吴第一个要排除的对象。无论是关羽辱婚骂使也好,擅取湘关米也好,都只是东吴对荆州动武的借口,没有这样的借口,东吴也会找其他借口的。至于关羽的表现,确实不象个好政治家,好的政治家是不会顾虑到

  • 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为何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为何,自杀,丁汝昌,清末,汉族

    丁汝昌是清末汉族人,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简介中提到他自幼家境贫苦,年少加入太平军,因太平军势头去,后又加入清军,被迫镇压太平军,随后被李鸿章提拔为北洋水军提督,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海战。丁汝昌雕塑丁汝昌做事诚恳,为人忠厚,李鸿章对他赞许颇多。后因朝中好多人向光绪进言称他无心指挥战争,光绪多次想罢免他

  • 忠诚老将廉颇为何晚年背叛赵国?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忠诚,老将,廉颇,为何,晚年,背叛,赵国,廉颇,春秋战国,四

    廉颇是春秋战国四大战神之一,其虽然打仗没有白起、李牧的善变和雷霆手段,但也创造了一生百战无一败绩的辉煌成绩,也不愧于四大名将的头衔。而其为祖国赵国服务了大半辈子,也是一个十分忠勇的老将,但是其在晚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倒戈相向,叛逃赵国,晚节不保?最后在千里之外的楚国客死他乡?“赵国的用人体制,廉颇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