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魏武卒是如何炼成的?魏武卒有哪些辉煌的战绩?

魏武卒是如何炼成的?魏武卒有哪些辉煌的战绩?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95 更新时间:2024/1/23 14:36:02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魏武卒是如何炼成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谈及战国强兵,人们第一印象是赵国铁骑和大秦精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铁骑纵横天下,大秦精锐也要避其锋芒;大秦精锐最终摧枯拉朽一扫六国,统一华夏,证明了这支军队的强悍。然而,真正的战国第一强兵,并非这两支军队中的某一支,而是来自一个“弱国”魏国的精锐步兵魏武卒。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09年至孙膑出手之前,魏武卒几乎保持不败战绩,其中最开始三十余年内“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包括5万大败50万秦军,强悍的一塌糊涂,半个多世纪之内无敌于天下。那么,魏武卒到底如何炼成的,又如何衰落的呢?

魏国强兵的基础

战国后期,魏国是标准的菜鸟,任由他国蹂躏,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国其实是战国第一霸,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

三家分晋始有魏国,但国力一直不温不火,到了魏文侯时代魏国爆发了,因为魏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生存危机促使魏文侯必须立即变法图强。于是,魏文侯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一时之间,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为魏武卒的出现奠定了三个基础。

一,由于魏国地处中原,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本身商业就比较发达,而经过一系列改革之后,魏国更是财源滚滚,粮食储备更无比雄厚,可以支撑起一支强大军队。

二,当时,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韩魏,魏国以兵器制作业发达而称雄于当世,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等装备齐全。

三,魏国废除了旧有的制度,采取郡县征兵的新制度,即募兵制,给予士兵的待遇非常好,吸引民众参军热情。

万事俱备只欠吴起

有钱、有兵、有装备、有魏文侯,但光这四有还不行,还缺一个绝世名将。

这时,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吴起来了,就是那个“杀妻求将”的吴起,他到来之后立即进行军事改革。

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但首先得要有优秀士兵才行。因此,必须要吸引最优秀的来参军,这就需要给予士兵足够的荣誉和利益。

按照吴起改革要求,成为魏武卒,不仅有荣誉,更有切切实实的利益:每个魏国士兵可分得百亩的土地,且能免除全部的徭役和田宅税;如果原本是奴隶的,可以解除了与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可以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

当然,一旦被驱逐出魏武卒,或触犯军规,那么这些待遇就会被收回。

吴起练兵五法

招募了一批优秀兵源之后,吴起如何练兵呢?足以让后世无数名将汗颜。

首先,《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这种训练标准,简直不差于现代特种部队,面对一支数万人特种部队,别人还怎么打?

其次,吴起舍弃车兵,建立一支纯步兵,这在当时不可想象,所以后来诸侯国一度无法模仿。魏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编制非常利于指挥,2000多年后还差不多使用这一套。

第三,吴起聘请专职教练,训练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迅速提高魏武卒作战能力。令人惊讶的是,吴起非常重视“模范带头”作用,所谓“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近代我军与之何其相似?

第四,吴起非常强调军事纪律,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只要触犯军纪,哪怕立了功,也必须斩首。一次,秦魏对峙,一个魏武卒不等令下,就冲上去砍了两个人头,回来之后以为会得到奖励,但吴起却下令斩首,因为不是按命令行事。

第五,吴起不仅讲求重罚,更注重重赏。尤其是对于立有大功的人,不仅给予升官发财,而且对其家属和子女也予以重赏,“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想法应该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因此,军属也非常支持魏武卒。

魏武卒的闪亮战绩

在战国初期,魏武卒这种练法前所未有,所以一出现就横扫列国。史书记载,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其中,秦国受伤最重,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秦国缺少河西这块地,基本上就只能窝在老巢防御,根本不敢有一丝争霸天下之心。魏国衰败后,秦国才夺回河西之地。

魏秦战争中,最经典的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使魏武卒名动天下。

有人会问了,拥有如此牛叉的魏武卒,为何魏国不一统天下?原因很简单,魏武卒兵力不足。现代学者统计,魏武卒最多只有5-7万,再多魏国就承受不起了。

孙膑一战灭魏武卒

如此强悍的魏武卒,又如何衰落的呢?

花无百日红,魏武卒的强悍是建立在魏国强大的经济基础上,而魏武卒的存在,各种优厚的待遇,又削弱了魏国经济。半个世纪之后,魏武卒虽然还是天下第一等强兵,但已经大不如前了。更为重要的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庞涓与孙膑相比棋差一招,葬送了魏武卒。

公元前341年,孙膑策划的马陵之战爆发,魏武卒遭齐军伏击,主将庞涓战死,数万魏武卒全军覆没,称雄战国半个多世纪的魏武卒就此基本消失。

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魏武卒损失殆尽,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不过这时候的魏武卒,空有其名,而无强悍其实。

马陵之战后,为何魏国不重建魏武卒,再现昔日辉煌呢?原因很简单,魏武卒练兵是一方面,另外还需要明君支持,更需要经济支撑。马陵之战后,魏国衰落,已经没有经济能力支撑魏武卒了。在魏国最强的时候,也只能建立5-7万的魏武卒,可见其消耗之大,衰落之后的魏国根本没办法重建。

值得一提的是,从魏武卒身上,也可以看到为什么说吴起比白起厉害了。战国四大名将中没有吴起,不是吴起不行,而是吴起已经超越了战国四大名将!

标签: 魏武卒

更多文章

  • 女真族的起源是什么?满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女真族

    黑水崛起渤海国的政治体制采取以国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渤海国的典章法律皆依照中原大唐。渤海国王处于渤海社会的最顶端,虽然接受唐朝的册封,但是,对内并不奉行大唐正朔,而是拥有自己的谥号、年号,甚至被国人尊为“皇上”,配偶被称作“皇后”,内政外交均由国王自

  • 苏德战争之库尔斯克战役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库尔斯克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双方参战兵力达400万之巨,火炮多达6.9万门,坦克数量更是高达1.3万辆,作战飞机也有1.2万架。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军将战线向西推进了六百多千米,战场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变化,轴心国集团内部的士气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夺回战略主动权,改变日益不利的

  • 苏德战争之柏林战役过程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柏林战役

    战役过程:合围攻城第一阶段突破德军奥得河一尼斯河地区(1945年4月1619日)。1945年4月16日清晨,战斗以炮击揭幕,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炮击持续了数天之久。日出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奥得河展开攻击。同日清早,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越过尼斯河展开攻击。白俄罗斯第1方面

  • 苏德战争的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德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进行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

  • 苏德战争苏联取得胜利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德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进行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

  • 苏德战争初期战况形势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苏联在战前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具体入侵时间的情报相差非常大,使苏联政府并不知道德国入侵的具体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德国是否会入侵苏联。仅仅在开战前一天,苏联最高统帅部才知道德军的具体进攻时间,但是为时已晚

  • 二战苏德战争的德国战前准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德战争

    1940年7月31日,在伯格霍夫的会议上纳粹德国政府作出侵略苏联的政治命令。纳粹政府和军方的主要人物:希特勒、凯特尔、约德尔、雷德尔、勃劳希契、哈尔德和冯·普特卡默尔(希特勒总部的海军副官)集体出席。会议上希特勒对于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完全不热心。会议决定,入侵英国以德国空军在大不列颠战

  • 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影响及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斯大林格勒战役

    会战影响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格勒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的国际威望,消灭了德军主力,大大减弱了法西斯的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不过它的心理意义远比军事意义大。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以来德军第一次以一个集团军的形式受到歼灭,在这之前都只是有组织的退却,也打乱了德军

  • 历代名人对赤壁之战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赤壁之战

    历代名人评价:赤壁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