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什么是募兵制 募兵制与卫所制有什么联系

什么是募兵制 募兵制与卫所制有什么联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59 更新时间:2023/12/28 19:41:25

什么是募兵制

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

唐玄宗画像

在春秋时期,国家征兵只是针对于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于是便开始普通大众征壮丁,但是这些从普通百姓中征来的壮丁,并没有军饷可拿,甚至于粮食和武器的问题也需要他们自行解决。同时这些从普通百姓中走出来的壮丁,如果在战争结束后,他们依旧还存活于这个世界,那么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并不是继续接受军事操练,而是回家继续种田,即从普通百姓中走出来的士兵,并没有专门的军事训练,作战能力相较于正规军是非常低下的。

什么是募兵制,他是在征兵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社会时,为了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而重新建立起来的选拔制度。关于此征兵制度,首先要求全副三层衣甲,“上身甲”、“股甲”和“胫甲”。其次是从百姓中选拔出来后成为了正式的士兵后,国家就会给予他们军饷,并且在战争结束后,他们也不用解甲归田,会继续接受严格的作战训练。甚至于作为他们的家人也会被免去徭役赋税,还能得到房租和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更多的百姓参军。

唐朝初期采用征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朝后期,战事增多,服兵役时间增长,许多人不愿意去当兵了。在天宝八年的时候,唐朝政府开始实施募兵制,以此来缓解国家兵源不足的问题。唐朝五代十国之后,募兵制取代了征兵制。特别是朝时期,禁兵、厢兵,甚至南宋的屯驻大军,基本上都是招募来的。什么是募兵制的意义呢?募兵制有优点也有缺点。它增加了国家的兵力来源,为国家准备了有较高战斗力的士兵。但同时募兵制也会造成士兵只知将帅,不知朝廷的问题,这样就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统治带来不利影响。

募兵制与卫所制

募兵制与卫所制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向社会的征集士兵的一种制度,虽然两者的目的相同,即使百姓积极的参军,从而扩大政府的军队。但是募兵制与卫所制在促使百姓参军时所采取的手段并不相同。

朱元璋剧照

募兵制指的是政府以雇佣的方式招募士兵,其在唐朝的实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是由国家进行雇佣的方式招兵,对其待遇是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不仅减轻了农民沉重的赋税压力,更加节省了府兵来回奔走的物资消耗,对国家的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其存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消极作用,募兵制中士兵更加专业化,成为了一种职业,而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容易形成军阀割据的情形。卫所制是由明太祖创立的一种军事编制制度,卫所制中的“卫”与“所”分别是指两个等级。在明代的军事制度中是以卫所制为主体的,它既承接了古代军事运转中的一般方式,同时卫所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军事编制制度。随着太祖朱元璋的不断胜利,随后,他又设“最重要的军政机关”即江南的行中书省。

随着朱元璋在不断的胜利,使得他在各地设置了一些包括亲军指挥使司、宿卫军、元帅、千户、上千户、都指挥使、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等一些重大的官职,这便是卫所制的初步形成。对于募兵制和卫所制,两者存在的朝代不同,所以比没有一定的可比性。当然不同朝代在使用征兵制度时,也没有好坏之分,只要适合就好。

标签: 募兵制

更多文章

  • 募兵制与卫所制的异同点 明代卫所制有什么缺点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募兵制,卫所制

    募兵制与卫所制募兵制与卫所制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向社会的征集士兵的一种制度,虽然两者的目的相同,即使百姓积极的参军,从而扩大政府的军队。但是募兵制与卫所制在促使百姓参军时所采取的手段并不相同。朱元璋剧照募兵制指的是政府以雇佣的方式招募士兵,其在唐朝的实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

  • 一二八事变背景 一二八事变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背景一二八事变背景错综复杂。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对东北的进攻。东北地方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南京政府对于此事事件的反应也不积极。这激起了国民的不满,各地爆发反日游行。日军几乎占领整个东北,但是碍于国际影响,企图建立满洲国来掩盖侵略事实。一二八事变图片因为此次事件,日本在国际

  • 一二八事变主要战场 一二八事变伤亡情况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简介一二八事变简介是什么呢?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的上海,是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自导自演的一次冲突。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对中国第十九路军发起进攻,后者迎战。一月二十九日,蒋介石复出,同时制定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对日作战原则。这也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方针。一

  • 三湾改编的故事 三湾改编中的毛泽东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结束之后,毛泽东意识到要创造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必须要对当时的军队进行停整,因为在此之前由于军队建设方面的不足我党已经损失了不少人马。三湾改编除了教科书上的几句歌功颂德,背后其实还有很多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才更让人感动。究竟三湾改编的故事是怎样的?三湾改编中的毛泽东又是怎样的呢?1927年大革

  • 三湾改编中明确的原则 三湾改编对党和军队建设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中,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支部建在连上”,这也是三湾改编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为了实现这一举措,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最终让党的军队有了一次改头换面。那么,三湾改编对党和军队建设具体又有哪些意义呢?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

  • 通道会议的意义 通道会议中央红军命运出现转机开端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通道会议

    遵义会议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在长征中党一直(特别是在早期)行走在生死之间,早期的通道会议骑士也是党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当时的中央红军随时可能被敌人剿杀,而这次会议是其命运出现转机的开端。目前,一些党史著作对于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只是点到为此。甚至,有人还认为通道会议并没有解决中

  • 援越抗法的历史背景 援越抗法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援越抗法

    援越抗法的历史背景援越抗法的历史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日本派兵侵占了中南半岛,也包括越南在内。日本投降后,法国企图恢复在越南的殖民统治。但是当时的越南已经有了印度支那共产党,他们反对法国的殖民统治。援越抗法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在战争中遭受了

  • 威瑟堡行动简介 威瑟堡行动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威瑟堡行动

    威瑟堡行动简介威瑟堡行动是作为法西斯的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对挪威和丹麦进行的攻击,而纳粹德国之所以对丹麦进行攻击是因为丹麦除了可以作为德国对挪威作战的集结区,还能作为一个与德国接壤的国家,当然还是控制起来比较好。威瑟堡行动图片威瑟堡行动简介中介绍到,在德国占领了丹麦之后,延后了对丹麦犹太人进行逮捕和驱

  • 包座战役敌军伤亡情况 包座战役牺牲的师长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包座战役

    关于包座战役红军的伤亡情况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不过敌军的伤亡情况资料还是有的,另外在包座战役中牺牲的一位红军师长王友钧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虽然红军伤亡情况没有记载,但并不说明红军没有伤亡,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伤亡并不大。包座战役敌军伤亡情况包座战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根据相关资料,

  • 包座战役历史背景 包座战役的起因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包座战役

    为了将红军困死草地,敌军在包座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里的敌军阵地之坚固难以想象,而当时的红军却刚刚走出草地,还没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战事却一触即发,因为红军必须在胡宗南的援军赶来之前占领包座,才有可能打通北上的道路。本文将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起因。包座战役历史背景1935年8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