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长平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38 更新时间:2024/1/18 23:21:08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背景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范雎觐见秦昭襄王阐述其秦一统天下的战略。范雎认为,只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领地,主张“远交近攻”策略。这一策略得到秦昭王的积极推行,并任范睢为相。

“远交近攻”策略即先把斗争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家,而暂时对较远的齐楚置之不顾。

“远交近攻”这一策略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联盟”,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秦国背景

秦国位于赵国的西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昭王时,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伊阙之战,战胜韩、魏两国,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华阳之战,大败赵、魏联军,攻取了魏国的几座城池和赵国的观津。

赵国背景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国君的祖先原为赵侯,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

赵国自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赵武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

标签: 长平之战

更多文章

  • 萨尔浒之战的结果 萨尔浒之战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发生在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战中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

  • 萨尔浒之战爆发的原因 萨尔浒之战具体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萨尔浒之战

    起因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正月,后金努尔哈赤趁明朝朝廷党争激烈、防务松弛的时机,决意对明用兵。农历二月,努尔哈赤召集诸臣讨论用兵方略,决定先打辽东明军,后并叶赫部,最后夺取辽东。农历三月间,后金加紧秣马厉兵,扩充军队,修治装具,派遣间谍,收买明将,刺探明军虚实。在经过认真准备和精心

  • 萨尔浒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萨尔浒之战

    背景后金方面后金是居住在中国长白山一带的建州女真在晚明时建立的政权。北宋末期,女真完颜等部建立金国,从东北进入黄河流域,另一些部落仍留居东北。明初,这些留居东北的女真部落主要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1583年至1588年(万历十一年至万历十六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统一建州各部,

  • 唐灭薛延陀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薛延陀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发生于641年646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

  •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具体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薛延陀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

  • 唐朝虎牢关之战的结果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了王世充的郑军与窦建德的夏军,史称虎牢关之战,这是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结果生擒建德窦建德排列战阵,从早晨到中午,士卒们饥饿疲惫,都坐了下来,又争着喝水,迟疑着想撤

  • 虎牢关之战的具体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虎牢关

    过程唐郑初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挑选一千多精锐骑兵,全部着黑衣黑甲,分为左右队,分别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统领。每次作战,李世民都亲自披上黑甲率领他们作为先锋,乘机进击,所向披靡,令敌人畏惧。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行营屯,突然与王世充遭遇,交战失利,秦王李世民带领黑

  • 虎牢关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如何评价虎牢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虎牢关

    背景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据洛阳称“郑”,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王世充闻唐军来袭,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

  • 潍水之战具体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斩断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失败已不可逆转,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汉军则进入全

  • 还定三秦之战爆发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刘邦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秦,之战,爆发,原因,过程,介绍,刘邦,采取,哪些,行动

    还定三秦之战发生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后,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蜀、汉中封于刘邦,强迫其离开关中,并将关中分割为三份,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以三秦王控制关中,防止刘邦东进。下面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