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普瓦捷会战发生于什么时候?普瓦捷会战背景及起因

普瓦捷会战发生于什么时候?普瓦捷会战背景及起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53 更新时间:2024/1/23 16:01:47

普瓦捷会战是指公元732年,查理·马特率领的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进行的一次会战,最终使阿拉伯人丧失了北进扩张的能力和法兰克人损失了1500多人,史称普瓦捷会战或图尔会战。

阻止阿拉伯扩张之战

普瓦捷(英语:BattleofPoitiers、法语:BatailledePoitiers)普瓦捷(Poitiers)位于法国中部克兰河畔,是普瓦图-夏朗德大区的首府和维埃纳省的省会。普瓦捷所处的地理处置,使其成为欧洲古战场之一,在此曾发生过许多重要战役,最重要的莫过于阻遏阿拉伯人扩张的普瓦捷会战。普瓦捷会战发生于公元732年,这次会战使阿拉伯人遭受了自进占西班牙以来最重大的失败,并从此丧失了北进扩张的能力,而法兰克人则捍卫了国家的独立,遏止了阿拉伯国家进一步扩张。

起因

公元732年,查理·马特率领的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进行的一次会战,史称普瓦捷会战或图尔会战。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创建了伊斯兰教。

此后,穆罕默德及其后继者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不仅迅速统一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地区,而且还以圣战的名义大规模地外扩张。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在征服了整个西亚和北非地区之后,又挥渡过了地中海,灭掉西哥特国,征服比利牛斯半岛,很快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大帝国。随即大马士革的哈里发把消灭拜占庭,征服整个基督教世界,确立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于是,哈里发苏莱曼决定把君士坦丁堡作为第一个攻占的对象。717年8月15日,阿拉伯人

的数十万军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但事与愿违,阿拉伯人围城十几个月,不仅没有攻克君士坦丁堡,而且还被"希腊火"烧成了"秃鸡",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拜占庭帝国皇帝奥乘胜扩大战果,把阿拉伯人的势力逐出小亚细亚。阿拉伯人并未因此次挫折而放弃实施占领欧洲、把地中海变成阿拉伯内湖的战略目标,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以西班牙为基地,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军法兰克王国,征服日耳曼世界,然后再攻下君土坦丁堡,凯旋大马士革。

这样,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与信奉基督教的法兰克人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法兰克王国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公元715年查理·马特继任宫相之后,为了长治久安,进行采邑制改革,建立起一支职业性的重装骑兵。这不仅为骑士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击败阿拉伯人的侵略准备了条件。

入侵

731年,西班牙总督阿布德率领数万阿拉伯军队踏上入侵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军队主要是轻骑兵,他们行动迅速,非强悍勇猛,因而具有巨大的威慑力量。阿拉伯人在征战过程中,把所占领的土地归阿拉伯哈里发的国家所有,而掠城的财物则按《古兰经》的规定进行分配:先知及其氏族得五分之一,步兵得五分之一,骑兵得五分之三,这样就激发了士兵发战争财的热情。

他们还把侵略当作圣战,在"前面就是天堂,后面就是地狱"的战斗口号的鼓舞下对外进行扩张。阿布德集中他的军队主力从陆路向法兰克王国腹地挺进,侵略矛头直指波尔多。阿基坦公爵欧多与之交战,欧多失败,波尔多被攻占,烧杀抢掠一空。就在阿拉伯人大举入侵法兰克王国之时,宫相查理·马特立即率军南下迎击阿拉伯人。

曾闹独立的阿基坦公爵欧多,面对阿拉伯人的入侵只得放弃独立,投奔查理·马特,以便共同抵御侵略者。为了统一行动,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查理·马特特意给欧多写了一封信,大意是,现在最好不要阻止阿拉伯人的前进,过早地发动进攻。这是因为阿拉伯人正处于狂热之中,他们那无限的贪欲和对自己胜利的信心,促使他们鼓足了勇气,勇气比兵器和人数更厉害。因此,我们要忍耐,等他们满载而归时再攻击他们那时他们发了财,已丧失了斗志。我们向他们发动攻击,肯定能取得胜利。欧多听从了查理·马特的指挥,没有过早行动。

查理·马特的突然出现,使阿拉伯人大为震惊,因为他们现已掠夺了大量的财物,所有的骡马都载满了财物,丧失了所有机动性。为了迎击查理·马特的进攻,阿布德曾打算放弃这些胜利品,但他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他的部下不肯服从命令。公元732年10月,在对峙7天之后,两军在图尔地区开始了军事动。最初,只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之后,阿布德决定向提尔斯退却。然而,当他发现劫掠的财物还未运出战斗区时,遂决定停下来接受会战。

开战

阿布德的军队主力是轻骑兵,惯于使用枪和剑,很少使用弓矢,也基本不穿甲胄,机动性很强,是一支纯粹攻击性的军队,而弱点就是不善于防御。基于此,无论在种环境下,阿布德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攻击放在首位。查理·马特的军队,经过军制改革,骑兵和步兵兼而有之,骑兵是贵族化的重装骑士部队,他们穿着甲胄,行动虽然不如阿拉伯人的轻骑兵那样灵活,但能攻善防,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优于阿拉伯人的轻骑兵。步兵也身穿盔甲,不易受到标枪刀剑的伤害。每个步兵还手持防盾,当他们面对骑兵进攻时,可用防盾组成铜墙铁壁似的盾墙。步兵的武器有刀剑、匕首、标枪和两种不同用途的战斧,一种是舞动的,一种是投掷的,具有很大的杀伤力,特别是对轻骑兵,能构成极大的威胁。这就是查理·马特不急于出战,采取先防御后进攻战术原因所在。他把军队列成一个坚强的方阵,步兵在前,其核心是法兰克的亲信部队,即重装骑兵,准备迎战。阿布德开始组织他的骑兵向法兰克军队发起猛烈的冲击,会战开始。阿拉伯骑兵一次又一次地向法兰克人的方阵冲击,但丝毫没有动摇法兰克人的阵容。法兰克人手臂粗壮,手掌如铁,不仅用盾墙挡住了阿拉伯人凶猛的冲击,而且用刀剑和战斧砍杀了许多阿拉伯人。

战斗进行到黄昏时分,欧多公爵率领他的阿基坦部队加入战斗。他没有参加正面进攻,而是绕过阿拉伯军队的侧翼,向阿布德的营地发动突然袭击,那里堆放着抢劫来的无数财宝。阿拉伯军人听到营地被劫的消息,立即退出战斗返回营地。但营地早已被阿基坦的军队占领了,他们的首领阿布德这时也成了刀下鬼。他们看到营地已丢,统帅已死,败局已定,遂溃散而逃。这时,天已经黑暗,查理·马特收兵回营,会战暂停。翌日,查理·马特又排列好他的部队,准备抗击阿拉伯这的新进攻。

胜利

可是他的侦察部队很快回来向他汇报说,阿拉伯人昨晚就逃之夭夭了。按道理,查理·马特听到敌人南逃的消息,应当立即命令部队追击逃敌。但他没有这样做,究其原因有三个:其一,阿拉伯军队主要是轻骑兵,又加之是溃逃,其行进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且他们已逃跑一整夜了,行动相对迟缓的重装骑兵去追击,是根本追不上的。其二,阿拉伯人南逃时,把劫掠物都丢弃了,这对查理·马特的军人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他们为了发战争财,也就不愿意去追击逃敌了。其三,查理·马特为了牵制欧多,在欧多的南边保留着阿拉伯人的威胁,是比较有利的。所以,查理·马特搜集完战利品之后,就回师北上了。

结果

普瓦捷会战,法兰克人只损失了1500多人,而阿拉伯人则死亡不详(大概也就千人上下)。查理·马特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公元735年,欧多去世,查理·马特进军阿基坦,强迫欧多的两个儿子臣服于他。在以后的4年中,查理·马特多次与阿拉伯人交战,这可谓图尔会战的继续。战争的结果,迫使阿拉伯人撤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伊斯兰教徒征服欧洲,把地中海变成阿拉伯帝国内湖的阴谋终于化为泡影。

影响

此战的胜利,对西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它避免了欧洲,特别是西欧被伊斯兰化,从而使西方化得以在基督教的外壳下保存和发展。其次,它为查理曼帝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正是这次会战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查理·马特的威望,使他开创的采邑制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他的儿子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开拓了道路,也为他孙子查理大帝于800年建立加洛林帝国奠定了基础。

标签: 普瓦捷会战

更多文章

  • 普瓦捷会战的具体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普瓦捷会战

    普瓦捷会战是指公元732年,查理·马特率领的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进行的一次会战,最终使阿拉伯人丧失了北进扩张的能力和法兰克人损失了1500多人,史称普瓦捷会战或图尔会战。1356年,英国王之子爱德华(黑太子)的一次远征,行程纵贯法国,从海峡一直打到地中海才转身,身后留下一片瓦砾场和哭天抢

  • 伊普苏斯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伊普苏斯战役的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伊普苏斯战役

    继业者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公元前306年,安提柯一世)自立为马其顿国王,并率军进入小亚细亚,企图统一亚历山大帝国。但是,马其顿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巴比伦的塞硫古和埃及的托勒密于公元前302年联合起来反对在小亚细亚称王的安提柯一世及其子德米特里一世。公元前301年,卡山德的盟友塞硫古和利西马

  • 伊普苏斯战役的经过 伊普苏斯战役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伊普苏斯战役

    继业者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公元前306年,安提柯一世)自立为马其顿国王,并率军进入小亚细亚,企图统一亚历山大帝国。但是,马其顿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巴比伦的塞硫古和埃及的托勒密于公元前302年联合起来反对在小亚细亚称王的安提柯一世及其子德米特里一世。公元前301年,卡山德的盟友塞硫古和利西马

  • 盱眙之战起因经过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盱眙之战

    450年(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反击宋的大举进攻,越过黄河、淮河,向南挺进至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饮马长江。后因宋军沿江严备,魏军缺乏船只,更因为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气候,军中流行瘟疫,只得于次年正月北撤。经过盱眙时,拓跋焘驱使丁零、匈奴、氐羌等族士兵筑长围攻盱眙,

  • 英西战争的过程 英西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英西战争

    战争过程战争爆发战争于1585年爆发。西班牙拥有庞大的舰队,英国起初不敢正面交锋,遂采取海盗手段掠夺财富,打击西班牙力量。德雷克驶往西印度群岛,在圣多明哥、卡塔赫纳、佛罗里达州的圣奥古斯丁进行劫掠。英国投入八十年战争,站在早先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而独立的荷兰新教联邦(即尼德兰联邦)一方。腓力二世决议入

  • 英西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英西战争

    英西战争(英语:Anglo-SpanishWar;西班牙语:Guerraanglo-española)(1585年–1604年)指西班牙帝国与英格兰王国之间未经正式宣战的间歇性冲突。英西战争由多场大范围战役组成,起于1585年英国与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拥护荷兰抵抗西班牙帝国

  • 日军真实战力有多强?腾冲战役胜利的代价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腾冲战役

    腾冲战役,从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实施腾冲反攻战时起;一直到9月14日,远征军攻克腾冲城。在这127天的时间里,共经历大小战役40余此,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及其以下军官100余名,击毙日军6000余名。然而,我们远征军却付出了伤亡军官1234名,士兵17075

  • 腾冲战役中日本的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腾冲战役

    1、1944年9月14日,腾冲城内的日军基本被消灭。图为被俘虏的日军和汉奸。2、战斗结束后,远征军俘虏了一些没有被杀害的妇女,一共18名。这些人表情迷离,仿佛在诉说她们的悲惨经历。这些妇女曾和缴获的战利品一起被展览,引来大量人群围观。3、在腾冲战役中,日军负隅顽抗,很少被俘。战役结束后,共有53名日

  • 腾冲战役有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腾冲战役

    腾冲战役在亚洲反法西斯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这一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中国战场开始转入全面战略反攻。腾冲战役的历史贡献不仅于此,本文将为读者详细盘点这场战役说创造的伟大历史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1944年5月

  • 北非战争中英国和德国的指挥官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非战争

    二战中,北非战场也是的主要战场之一。在1941年至1942年间,这片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率领的英国的第8集团军,与德国的隆美尔元帅指挥的德意联军坦克集团军,在非洲大陆上进行了一次次殊死的较量,这场较量使双方都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人物。1941年,希特勒在总理府单独见了隆美尔。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