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龙陵战役主帅为什么会在决战前被调离?

龙陵战役主帅为什么会在决战前被调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1 更新时间:2024/1/24 14:41:45

这是一场远征军反攻战役中牺牲最大的战斗,拥有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号:龙陵之战,而且是三战龙陵。

话说中国远征军分路进击松山、腾冲的同时,负责右翼攻击任务的第11集团军即从第2军和第71军中抽出精锐部队,共同组成突击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龙陵,于6月6日兵分三路驻守龙陵县城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两个昼夜的激战,截断了龙陵与芒市之间的公路联系,并肃清了龙陵城外大部分据点中的据守之敌。

6月8日晨,第71军87、88两师主力部队开始向日军重兵防御的龙陵东南郊敌阵进击,力图抢占猛岭坡,日军也拚死抢夺被远征军攻占的阵地,异激烈的战斗打成了拉锯战,猛岭坡阵地9次易主,第88师263团最终以团长傅碧人负重伤、全团官兵伤亡500多人为代价,直到下午5时才将该阵地完全攻克。此后两天中,远征军将士在猛岭坡大捷的鼓舞下,分路向龙陵城外的日军发起猛攻,87师攻克赧场、大坝、笔坡和龙陵老城,克复龙陵以东的公路要点;88师攻克广林坡、老东坡、风吹坡、三关坡;新33师攻克云龙寺。

到6月10日,龙陵城郊的所有高地都被远征军克复,三个师的雄兵对城内日寇重重围困,攻城在即,残日军只得退回到城内坚固工事中负隅顽抗。

眼看在龙陵苦心经营的核心据点即将失守,外围日军立即组织大股力量增援,一心解龙陵之围。6月13日,正当远征军着手攻打龙陵县城之际,驻守腾冲的2000多名日军南进驰援龙陵,驻守芒市的1000多名日军也沿滇缅公路北上,驻守象滚塘的500多名日军也急速东进龙陵,同远征军发生了激战。在日军精锐部队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远征军第71军主力部队被敌军从中截断,腹背受敌的87师伤亡惨重、险遭覆没。迫于情势,远征军只得于16日退回到城郊一线,保存实力准备再战,远征军首攻龙陵因此功败垂成。

从6月16日夜起,驻守在龙陵县城附近各据点中的5000多名日军经常在坦克的掩护下,沿滇缅公路两侧向远征军发起突袭,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7月13日,第71军又集结了87师、88师、荣誉1师、新28师、新39师五个师的30000兵力,从东、北、南三面向龙陵县城一带的日军据点发起第二次围攻,再度占领了赧场、长岭岗、猛岭坡、广林坡、三关坡等日军阵地,控制了龙陵至芒市、腾冲的公路。

因松山尚未克复,各类军需物资无法通过滇缅公路运抵军中,造成围攻龙陵的部队给养困难,且日军为了尽快打通芒市至龙陵的公路,向龙陵增派了第56师团、第2师团主力15000多人,向远征军发动了疯狂反扑,在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下,驻守龙陵城外的新39师所剩官兵不到百人,新37师也遭受重创,其死守阵地的117团3营将士全部殉国,不少阵地重新陷落敌手。因将士伤亡惨重,远征军只得于9月10日再度退回到龙陵城北近10公里的赧场一带堵击,第二次进击龙陵宣告失败。

9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围攻松山、腾冲的战斗都取得了全面胜利,左、右两翼主力部队相继汇聚龙陵。9月14日希濂将军发布51号电令,对龙陵已形合围之势,时逢9月22日,宋希濂调离龙陵到重庆受训,原因是遭奸人暗算,9月23日由黄杰代理11集团军总司令,夺回了龙陵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塞。紧接其后,远征军派出第88师沿途追剿向芒市方向逃窜的残敌,连续攻克团坡、金坡、南天门、放马桥一线的日军阵地,到了11月11日,龙陵全境均回到了中国人民手中。

“三攻龙陵”战役,系整个滇西反攻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要塞争夺战。在长达4个多月的战斗中,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了11.5万人兵力,经过三次拉锯争夺,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除400余名残敌突围后溃逃芒市外,其余被全歼),而中国远征军为此付出的伤亡代价则为29803人。龙陵战役是滇西反攻作战中,耗时最长,牺牲最大的攻坚战,但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

根据国民政府1945年12月《滇西战役统计表》及《抗日战争期间滇西损失统计》报告:滇西抗日反攻战役中,我军共投入兵力16个师16.2万人,其中,龙陵为12个师11.5万人,占71%。全役历经236天,其中,龙陵156天。全役我军伤亡官兵50474人,其中,龙陵伤亡29803人,占59%。全役毙敌25393人,其中,龙陵13200人,占52%。

龙陵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反击攻坚战,同属于滇西缅北大会战的一个重要战役,该战役的胜利基本将在中国滇西的日军歼灭,成功收复滇西4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为打通中印国际交通线创造了条件,更好地支援了华中华南的战场。

标签: 龙陵战役

更多文章

  • 龙陵战役组图:盟军浩荡的运粮大军与缴获的日军装备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龙陵战役

    这些平民百姓把大米固定在骡驮鞍上,然后把装好的食物运送到龙陵的作战前线。这些补给品是从塔帕空投区汇集到这个仓库的。这一条马可波罗在中国之行曾走过的小路,已被修筑为缅甸边境的一条从龙陵修建到利多(Ledo)的公路。照片中,此地一辆卡车装载着汽油,正经过一座中国腾冲城郊的小庙宇。中国部队在通往前线的路上

  • 龙陵战役的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龙陵战役

    1944年6月上旬,在中国远征军分路进击松山、腾冲的同时,负责右翼攻击任务的第11集团军即从第2军和第71军中抽出精锐部队,共同组成突击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龙陵,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龙陵之战。6月6日远征军兵分三路向驻守龙陵县城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两个昼夜的激战,截断了龙陵与芒市之间的公路联系

  • 穆尔滕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穆尔滕之战爆发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穆尔滕之战

    格拉松战役之后,勃艮第公爵查理开始重组了他的新式军队。当务之急是改进自己的炮兵,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在瞬息万变的会战中支援步兵作战。于是查理给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此外大炮的重量也被限制和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跟上部队,迅速部署。为了对付瑞士

  • 穆尔滕之战爆发的过程及结果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穆尔滕之战

    格拉松战役之后,勃艮第公爵查理开始重组了他的新式军队。当务之急是改进自己的炮兵,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在瞬息万变的会战中支援步兵作战。于是查理给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此外大炮的重量也被限制和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跟上部队,迅速部署。为了对付瑞士

  • 普瓦捷会战发生于什么时候?普瓦捷会战背景及起因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普瓦捷会战

    普瓦捷会战是指公元732年,查理·马特率领的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进行的一次会战,最终使阿拉伯人丧失了北进扩张的能力和法兰克人损失了1500多人,史称普瓦捷会战或图尔会战。阻止阿拉伯扩张之战普瓦捷(英语:BattleofPoitiers、法语:BatailledePoitiers)普瓦捷(

  • 普瓦捷会战的具体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普瓦捷会战

    普瓦捷会战是指公元732年,查理·马特率领的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进行的一次会战,最终使阿拉伯人丧失了北进扩张的能力和法兰克人损失了1500多人,史称普瓦捷会战或图尔会战。1356年,英国王之子爱德华(黑太子)的一次远征,行程纵贯法国,从海峡一直打到地中海才转身,身后留下一片瓦砾场和哭天抢

  • 伊普苏斯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伊普苏斯战役的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伊普苏斯战役

    继业者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公元前306年,安提柯一世)自立为马其顿国王,并率军进入小亚细亚,企图统一亚历山大帝国。但是,马其顿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巴比伦的塞硫古和埃及的托勒密于公元前302年联合起来反对在小亚细亚称王的安提柯一世及其子德米特里一世。公元前301年,卡山德的盟友塞硫古和利西马

  • 伊普苏斯战役的经过 伊普苏斯战役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伊普苏斯战役

    继业者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公元前306年,安提柯一世)自立为马其顿国王,并率军进入小亚细亚,企图统一亚历山大帝国。但是,马其顿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巴比伦的塞硫古和埃及的托勒密于公元前302年联合起来反对在小亚细亚称王的安提柯一世及其子德米特里一世。公元前301年,卡山德的盟友塞硫古和利西马

  • 盱眙之战起因经过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盱眙之战

    450年(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反击宋的大举进攻,越过黄河、淮河,向南挺进至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饮马长江。后因宋军沿江严备,魏军缺乏船只,更因为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气候,军中流行瘟疫,只得于次年正月北撤。经过盱眙时,拓跋焘驱使丁零、匈奴、氐羌等族士兵筑长围攻盱眙,

  • 英西战争的过程 英西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英西战争

    战争过程战争爆发战争于1585年爆发。西班牙拥有庞大的舰队,英国起初不敢正面交锋,遂采取海盗手段掠夺财富,打击西班牙力量。德雷克驶往西印度群岛,在圣多明哥、卡塔赫纳、佛罗里达州的圣奥古斯丁进行劫掠。英国投入八十年战争,站在早先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而独立的荷兰新教联邦(即尼德兰联邦)一方。腓力二世决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