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什么?

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72 更新时间:2024/1/21 9:09:47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代三大战役之一,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样,不仅战役规模庞大,而且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场战役的结局相当惨烈,不仅蜀军东征部队大部被歼、业已称帝的刘备也因战败含恨而死,军事物资损失殆尽,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为刘备勾勒的匡扶汉室的蓝图也化为泡影。

面对如此惨烈的失败,许多人都对刘备的这次东征人事安排发出了质疑刘备常说,得到诸葛亮辅佐是“如鱼得水”,为何这次“鱼”东征、水却不同行?这种意见更进一步,有人认为如果这次作战带上诸葛亮,说不定东征就能成功。

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至于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通俗的观点是认为诸葛亮对刘备伐吴之谋并不赞同甚至反对,因此刘备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没有召诸葛亮同行。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基本观点,但在现实中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刘备伐吴未必招致全国上下一片反对,更不一定存在诸葛亮竭力劝阻的可能。

此时孙权刚刚吞并荆州、斩杀蜀汉名将关羽,使得蜀汉元气大伤,如果刘备对此毫不回应,不仅无法给部下一个交代、也会留天下人一个笑柄。另一方面,荆州不仅是刘备的起家之地、谋臣将领的来源之处,更是隆中对中的战略基地,这样一个肘腋心腹之地被孙权夺取,蜀汉集团怎么可能不想方设法拿回?从关羽被杀到刘备出兵,前后历时三年,期间还经历了刘备称帝,长时间的战争准备,身为丞相的诸葛亮不可能朝夕劝阻、也不可能消极怠工、而更可能是与刘备一起准备战争事宜。

其次,便是诸葛亮在蜀汉阵营中的定位。

受到演义以及后来长期领军经历的影响,诸葛亮给人一种“能打仗、打胜仗”的杰出军事统帅的形象,但我们仔细浏览一下诸葛亮追随刘备时期的简历,会有一些不同的发现。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地盘与人马,开了扩张征伐之路,直到夷陵之战战败,他一共有三次大规模亲自率军作战的经历。

一是夺取西川。这场战争从建安十六年一直持续到十九年,在战争期间,刘备的随军谋士一开始是庞统,后来是法正,诸葛亮是在何时加入战争的呢?是李严率军投降刘备、西川最后的堡垒都被攻破的时候,这时战争早已进入尾声。而诸葛亮、张飞受命溯流而上的任务,是刘备要“分遣诸将平下属县”换而言之,收拾地盘转移主要根据地到四川了。所以对蜀汉集团而言规模不小、影响颇大的进兵西川之战、诸葛亮并没有像水追随鱼一样跟在刘备身边。

二是孙权派遣吕蒙突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其起因是刘备夺取西川以后孙权想收回荆州,而刘备不允。在吕蒙突袭的消息传到成都以后,刘备迅速出动,率领五万人马并会同关羽一起南下讨伐吕蒙。在此期间曹操夺取了汉中,对刘备北面构成直接威胁,刘备不得不与孙权讲和回到成都,很可惜一场吴蜀大战的好戏没能上演。不过这一次,诸葛亮也没来。

三是夺取汉中之战。一开始,刘备派遣张飞等人在宕渠击败张郃进而收取南郑,后来又调遣吴兰雷铜进攻武都(被击败)。最后刘备亲自出马,在阳平关坐镇一年后,于建安二十四年主动出击,在定军山指挥黄忠击杀曹魏大将夏侯渊及赵颙等人。尔后曹操亲自率军自长安来,刘备镇定自若地说道:“曹公自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凭借险要硬是把对着鸡肋感叹的曹操熬了回去。整场战役诸葛亮也并未作为军事谋臣在身边出谋划策。

那么诸葛亮在哪?

在大本营。

进攻西川、诸葛亮在荆州镇守;进攻汉中和抵御吕蒙、诸葛亮则坐镇成都。可这是否说明,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并无太大作用?

恰恰相反,诸葛亮在刘备建国期间居功最著。就如同刘邦在平定项羽之后,论功行赏时定萧何为功臣第一,原因是“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起到的就是萧何这样的作用。

在刘备率军平定荆州时,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在刘备攻克蜀川之后,“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一直是坐镇后方,调度后勤。

在秩序混乱生产荒废的三国时代,后勤力量往往成为两军决胜的主要因素。如果后方不稳、后勤不继,前线军心根本无法维持,曹操正是采用军屯制、使得后方军资充沛,部队家室安稳,形成稳固的作战集团,才能成功逐鹿中原。所以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确实是功臣第一、并无争议。

所以这个第一功臣的作用,是坐镇后方调度粮饷、补充军力,而非追随主上左右出谋划策,这就是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的真正定位。所以,刘备这次东出伐吴,没有召诸葛亮同行,是其基本操作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并非心生嫌隙、故意排斥的结果。

至于有人假设诸葛亮随同刘备一起东征伐吴,是否有取胜的可能?

首先,这个假设本身就很难实现。在丞相还存在的时代,丞相是政府首脑、皇帝是国家元首,两者相互依存运行国家机器,自古以来、皇帝亲征,丞相的作用便是镇守后方保持稳定,极少有陪同出征的例子。一旦前线发生不测,如果没有丞相及时镇压,政权会旦夕瓦解事实也确实如此发展。

其次,假设诸葛亮真的随同出征,以其才略是否能够击败吴军?那我们要梳理一下吴军的战法和诸葛亮的手段。

吴军战法很简单,熬。从史书反馈来看,蜀军并没有缺粮少饷的记载,那么吴军在熬什么?熬蜀军的士气,等士气疲惫、找出破绽发起突然袭击并不难。

而诸葛亮在,会有什么方法破局?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军严明,很少走险棋,如果诸葛亮置身于夷陵之战的刘备军中,军队大概会更严整、防务会更牢固,让陆逊找不出破绽。但吴军本土作战、人数上与蜀军不相上下,旷日持久的消耗,最先撑不住的一定是国力更弱的蜀军。

况且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两次都是粮尽而退,可见打极限战争不是他所乐见的。如果孔明在刘备身边,一定会在粮草耗尽的前一个夜晚,劝刘备设下伏兵后全军退还,当然这样,刘备的损失会小得多。

刘备失败的原因是急于争夺被吴国武力夺回的荆州五郡,意气举兵进攻,利益熏心。而陆逊胜利击退蜀军只要是原因是,内外统一,上下同心同德,全力配合,且吴军方面可谓是万事俱备。

标签: 夷陵之战

更多文章

  • 明朝红夷大炮威力有多强?红夷大炮来历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是明朝所使用的一种火炮武器,原型是欧洲在17世纪制造的舰用火炮,后来传入明朝。此后明朝仿制成功,设计了很多类似的火炮都被称为红夷大炮,和明朝之前自制的火炮相比,红夷大炮口径更大、可调设角度更多、精度更高,而且耐用性也有加强。其实明朝之前很多火炮的原理都和红夷大炮相同,但在细节上的差异,导致本

  • 美西战争双方实力 美西战争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美西战争一触即发。美西战争双方实力美西战争双方军力在当时的差距虽然说不上是不可相提并论,但是日渐衰落的西班牙最终还是比不过日益强大的美国。因为美国的迅速发展,急需对外开拓市场的

  • 普法战争双方实力 普法战争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是法国与普鲁士之间发生在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的战争,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同时也促成了意大利统一。普法战争双方实力分析普法战争前夕,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军队是西欧兵力最强大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可达100万以上(其

  • 西夏铁鹞子跟蒙古骑兵哪个更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夏

    历史上的宋朝时期,要面对很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包括蒙古帝国、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非常厉害的,无论是西夏还是蒙古帝国,他们对中原王朝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以蒙古帝国造成的影响最大。宋朝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元朝。在历史上元朝是非常厉害的,不是他们发展的有多好,而

  • 清朝新军的作战能力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新军

    清朝的军事力量从1644年清军入关至1911年清帝退位时主要有满族的八旗兵、汉族的绿营和清末袁世凯新军,同时又有洋务运动时的北洋水师等部队。清末新政时,袁世凯在华北组建新建陆军(即北洋军),张之洞在南方组建自强军。到清灭亡前夕,其陆军可以号称100万,但大概只有60万战斗人员,其中只有17.5万人是

  • 崖山海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也就是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主要是宋朝的军队和蒙古的军队在崖山进行的一个大规模的海战,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比较少见的大海战。历史背景蒙古统一战争参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蒙灭西夏之战、蒙古攻西辽之战、蔡州之战。1206年,蒙古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在1

  • 为什么中法战争为什么打赢了还得签订不平等条约?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法战争

    自古以来,战争就是外交的一种延伸,我们通过战争来树立国际地位,获得威望和赔款。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这么一场战争,明明取得了胜利,却依旧免不得重蹈近代史一贯延续的覆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法战争,是光绪九年(1885年)中国同法国之间爆发的一次战争。战争围绕的焦点是越南的归属。早在1858年,法国就通

  •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已进入近代意义上的、别于原始土枪鸟铳的枪炮时代。此时的清军依然使用弓箭刀矛和明朝鸟铳,相对于英军的装备,我们整整落后了200年。而在人数上,英军只有7000人,清军有110:1的绝对优势,就是到真正鸦片战争战场上,英军多时不过2万,清军却抽掉了10万部队开赴战场,为什么最终还是扭

  • 长平之战一共持续了多久的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此战役过后,秦统一天下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

  • 甲午战争中为什么李鸿章提议避战求和?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甲午战争

    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光绪皇帝在战争正式打响的前夕,面对日方咄咄逼人、战事似已不可避免的形势,光绪皇帝的主战态度是比较坚决的,屡催身膺重寄、统帅淮军和北洋军队的李鸿章积极筹划,应对战事。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