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著名的太原会战包括哪些战役?太原会战形势图

著名的太原会战包括哪些战役?太原会战形势图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21 更新时间:2024/2/2 9:30:55

太原会战简介

太原会战是在1937九月份年发生的一场中国第二战区与日本军队派遣在华北方面的山西北部、东部、中部的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战役时间持续了两个多月,接下来就是太原会战简介。

太原会战部队

太原会战是一个总称,总共包括了平型关、忻口、娘子关、天镇战役和太原保卫战。在经过张家口战役之后,日本的军队就开始整合部队有1500人左右想占领山西大同。日军的第五师团从河北出发一路北,连续打下了广灵、浑源等地点。1937年9月下旬,日军开始整合大部队共五万人向山西长城防线发起攻击,企图打下太原,中国军方指挥退守在平型关、雁门关一带的长城进行防守,在这也发生过不少的战役。依着第六军团总司令爱源为右地区的指挥官,指挥这平型关一带的一些列战役,以第七军团博作义作为左地区总指挥官,指挥防御雁门关东西的一系列战役。当时的作战部队是以71和72师作为预备军队,在原地待命,18军团和115、120、129军团作为主战部队,在平型关雁门关和五台山进行主力作战。

太原会战的伤亡情况异惨重,据统计参战的军方中国有58万,日军有14万,伤亡人数是中国死亡约十万人,日军死亡人数约三万人。遍地横尸遍野,炮坑、弹壳、战壕随处可见,这也看得出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多么的大。

太原会战的时间

太原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9月11日到11月8日,历时两个月,这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战可分为五场: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这属于大规模的战役,最后这场战役以中国失败告终。

太原会战战要图

1932年,日本军队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手下部队自察哈尔沿平绥路开始向蒙疆进军,中国这边将大部分力量集中在大同,其他部分的兵力则分布在周边的地区进行防御,想要在

聚乐堡击退日军,然而仅仅20天的时间,便败下阵来。后来由于责任的追查,身为军长的服庸被处决。

随着大同的失守,中国开始进行平型关战役,从外围阻碍了日军的联络线。可是随着日军的其他部队逐步攻陷商都、丰镇、应县、山阴、左云、右玉、平鲁、凉城等地,中国的劣势越来越大,不得不撤回五台山,平型关战役失败。

正在忻口准备着再一次的反攻的失守,中国的国民革命军前来增援,在双方互相帮助的条件下,终于成功地阻挡了日军的攻势。被攻击了8天的日军被迫调兵攻向娘子关,由于中国军队尚未整顿好兵力,娘子关于10月26日被攻陷。日军也开始逼近太原,当中国支援军队终于抵达时,太原已被日军所包围。随着日军的猛烈进攻,祁县、平遥相继被攻陷,太原会战结束,最终中国由于火力的不足,战役失败。

太原会战包括哪些战役

太原会战是在抗战初期一场非常激烈的战役,有人会问太原会战就是一场战斗吗?太原会战包括哪些战役呢?其实太原会战是在太原发生的几个战役的简称:天镇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这些加起来统称为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战场

在平型关战役中也就是在九月下旬日军第五师团开始攻击我军17军,经过我军抗击之后日军开始增援兵力,我国守军34军的203旅誓死抵抗日军,以至于最后旅长阵亡,次日平型关沦陷。

忻口战役是一次很成功的战役,在防御忻口的过程中,我国军队主动出击炸毁日军20架飞机由于忻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一时半会也没办法突破无奈日军开始增援大部队进行攻击11月2日日军攻破忻口,忻口的守军退回太原。在之后的娘子关战役中,我国军队派出很多的兵力去夺回旧关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却还是没能拿下,日军在之后逼近太原,我军只好进行战略性撤退,退回太原防守。在最后的太原守卫战中,阎锡山被任命为这次的总指挥官,他下令忻口退回的队伍防守住东北,娘子关退下的队伍防守住西南,自己带着队伍去进行夹击日本,但是日军进度过快,导致我军军心不稳,秩序也是比较混乱,战斗力没有达到巅峰,在与日军的最后一次作战中,不断的失利,虽全力奋战,但是太原还是沦陷了。

太原会战有什么意义

太原会战是发生在太原的几场战役的总称,有人会问太原会战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太原会战的发生对于当时的日军侵华战争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抗战的初期这次战役也对中国的抗战胜利打开了局面。

太原会战战场

在太原会战中比较出名的几场战斗分别是天战战役、忻口战役、平型关战役和太原最终的保卫战。这次战斗也是在抗战初期日军侵华的大规模的防御性战役。这次会战持续了两个月,在当时的抗战初期战场上是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死伤人数最多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此次作战日军和我军参与人数加起来竟然达到了50万人,死亡人数也接近15万,可见此次战斗的威力之强。在平型关战役发生后就打破了日本所谓的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也是对之后的抗战齐了很好的鼓励精神。而在忻口战役中使日军损失大量的精英部队,并且牵制住了日军的行动,娘子关战役由于决策失误导致失败,但是在整个太原会战中所留下的巨大的历史意义加上给我们的示都是很重要的并不会因为此次战斗的失利而改变。

太原会战是在日军侵华开始后的八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在战斗中忻口战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也超过了歼灭日本人最多的一次记录,而且这次战斗的失败也导致了中国华北的国民革命军彻底的退出了华北地带,在华北的战争也正式结束。

标签: 太原会战

更多文章

  • 奥土战争背景与过程 奥土战争对国际格局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奥土战争

    奥土战争背景说到奥土战争背景,就要先说一说奥斯曼土尔其人,5世纪的时候他们原本是一支游牧突厥部落,他们就居住在中国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中间,但是到了6世纪的中期,他们却成了亚洲北部草原的霸主。但他们却阻挡不了隋、唐大军的进攻,他们的领土很快就被中国所占据。奥土战争配图而到了1055年的时候,突厥人在

  • 奥土战争背景是怎样的 奥土战争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奥土战争

    奥土战争背景说到奥土战争背景,就要先说一说奥斯曼土尔其人,5世纪的时候他们原本是一支游牧突厥部落,他们就居住在中国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中间,但是到了6世纪的中期,他们却成了亚洲北部草原的霸主。但他们却阻挡不了隋、唐大军的进攻,他们的领土很快就被中国所占据。奥土战争配图而到了1055年的时候,突厥人在

  •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背景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第一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背景第一次中东战争也叫巴勒斯坦战争在1948年爆发,战争爆发后无数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成为灾民。这场战争给巴勒斯坦人民造成巨大的打击,那么第一次中东战争背景是什么呢?第一次中东战争图片从时间来说,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来受到强大起来的罗马帝国入侵,犹太人被

  • 第一次中东战争时间 第一次中东战争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一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时间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源于两个不同的种族,为了获得安身立命的居所所爆发一系列斗争。在这次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有正当的理由,并且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那么第一次中东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具体有几个阶段?第一次中东战争图片资料显示,第一次中东战争时间是1948年5月15日凌晨正式开始。但是在

  • 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官渡之战结局怎样?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比较重要的一场战役,是当时的三大战役之一。当然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发生在汉献帝建安5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不相上下,也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决战,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北方,就是因为这场战役。那么官渡之战是怎样发生的呢?东汉末年的时候出现了农民大起义

  • 隐形战斗机是怎样隐形的?隐形战斗机隐形的必须条件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隐形战斗机

    在谈论到军事装备时,人们会提及隐形战斗机。其实隐形战斗机不是真的能在天空中隐身,而是在制造商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使自身不容易被发现。f-22“猛禽”隐形战机通常隐形战斗机是通过降低自身的声光等这些可探查特征,是雷达探测器不能及时发现来实现隐身的。为了减弱飞机的可探测性,在它的外

  • 抗日的主力军是谁 有哪些人参与抗日 被国军击毙的日军将领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抗日

    被国军击毙的日军将领八年全面抗战,国军总共伤亡三百二十一万人,两百多位国军将军阵亡,国军抗击着日军的所有甲级作战师团。同时,在中国战场被击毙的日军共六十多万人,在中国毙命的日军将领近一百三十人,其中被国军击毙的日军将领至少一百人。国军当之无愧是抗日的主力军。以下是部份在中国战场毙命的日军将领名单极其

  • 南口战役意义 南口战役评价如何 南口战役经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口战役

    南口战役意义是什么南口战役发生在中日战争时期,历时19天,是平绥铁路沿线作战的一部分,最终以南口失守为结局,日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军队伤亡人数达到1.6万人,比日军多出1000多人。虽然在这场战争以中方军队的失败为结果,没能打败日本侵略者,但南口战役意义还是很深远的。南口战役图片首先,南口战

  • 魏武卒数量虽只有五万 却可以威震天下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武卒

    步兵在古代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

  • 清朝的兵制是如何发展的?“兵、勇、卒”各代表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

    清朝在入主中原前的主要军事力量为八旗制度,八旗兵的总兵力约二十余万人,1644年清军入关,自此正式代明统治中华,但二十余万人的八旗军放在关内如沧海一粟,显然无法满足清朝的统治需求。因此在稳固统治后,清朝统治者开始着手解决兵员不足及地方维稳问题。经过几次变革,清朝前期的兵制大致经历了八旗兵、绿营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