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有关察举制度变迁的史稿

有关察举制度变迁的史稿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4/1/26 3:42:05

有关察举制度变迁的史稿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作者是阎步克,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他主要专业方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政治化史。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封面图

阎步克从察举制八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历程为角度,深刻剖析了自两汉以来直至隋唐时期演变为科举制的选官制度的封建政体。《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的研究对象为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书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国政体下的特权分配与权利斗争,以及作为帝国官僚来源的知识群体的动态,作为制约察举制变迁的三个主要动因。由此出发,对大量相关史料进行了考订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察举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及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阐述。

该书对察举制的产生、发展和向科举制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阎先生在书中旁征博引,其阅读量之大,考证之细致,方法之精妙,着实是一部历史巨作。这本书和其另一部著作《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一样,都用了功能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看待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大概就是“用了西方的方法论来解读中国的史料”。

汉朝察举制主要看的什么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对于人才的种类不拘一格,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国家对其具体实施过程是很严苛的。

四科取士

见的选官标准有:四科取士与光禄四行。四科取士即第一科德行高妙,志杰清白;二科为学通修行,经中博士;三科则为明达法令,足以决疑,案能覆问,文中御史。四科为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如此才得以出任三辅令,以上四科取士是汉代察举选官的基本标准。从中不难发现,德行高妙,志杰清白是察举人才的首要标准,西汉诸帝频繁诏举“良方正之士”,方正之士就是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优良的道德修养是察举过程中反复强调的。

其次才是对被选拔之人文化素养的要求,具体就是明习经学,通晓法令,而官吏文化素养的要求就是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诏令,同时具备“能书合计”的能力,所为“能书”即不仅能够熟练的制作公文,写作文章,而且包括书法要求,这一点汉简所出土的大量文书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史职官吏之手,“合计”即一定的计算统计能力。

官吏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行政机构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管理效果,是直接体现管理价值的载体,因此这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标准。

汉朝确立的察举制的影响有哪些

汉朝察举制是我国官制发展中的一个创造性成果,与汉朝以前各朝的官吏选拔中的世袭制度相比是一大进步。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察举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度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究竟什么原因令察举制度能如此成功呢?

汉代人物画

总括而言,有以下几点:一、察举科目多,涵盖了国家所需的各种人才,选拔的范围也较广,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晋身仕途的机会;二、相对而言,察举制度执行严格,对举主和被举者均有赏罚,特别是举主,不得不谨慎行事,因而减少了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三、最重要的是选拔与考试相结合,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优秀的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此外,汉代察举之得人,还要归功汉武帝。在此之前,有汉初的文景之治,加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求贤若渴,于是大力推行察举制度,呈现出“群士慕向,异人并出”的勃勃生机,造就了汉朝成为当时的文明大国。

标签: 有关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有关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更多文章

  • 汉匈漠北之战:汉朝铁骑2000里奔袭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匈,漠北,之战,汉朝,铁骑,2000里,奔袭,汉匈,漠北

    汉匈漠北战役发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军调集骑兵10余万、步兵数十万、预备马匹14万,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两路大军都越过了大沙漠,行进2000多里,歼灭与俘获匈奴军8万多人,汉军获得了战略决战的巨大胜利。经过此次大战,匈奴军元气大伤,匈奴部族远走漠北,漠南已无匈奴王庭。资料图

  • 大屠杀:汉武帝为何要杀光长安囚徒?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屠杀,汉武帝,为何,杀光,长安,囚徒,元年,公元前,92年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是不寻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处死。冬十一月,汉武帝征调三辅地区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进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严。巫蛊事件开始出现。丞

  • 王勃展才是在他几岁的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勃展,才是,在他,几岁,时候,王勃展,才是,在他,几岁,时

    王勃展才是在他几岁的时候身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少年之时,就已经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而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在唐朝都督阎伯屿的宴席上,即兴王勃展才写下的《滕王阁序》。王勃画照《王勃展才》这一篇文章的大意是:王勃在写下《滕王阁序》这篇千古名篇的时候,年龄仅仅只有十四岁。当时的唐朝都督阎伯屿并不怎么相

  • 汉武帝时期战神卫青:对匈奴的七战七捷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时期,战神,卫青,匈奴,七战,七捷,一战,公元前,1

    第一战: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令其率军迎击匈奴。自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汉武帝这次用兵,分派四路出击。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其中一路由车骑将军卫青率军直出上谷。卫青首次出征,就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七百多人,取得胜利。另外

  • 钱伟长成就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钱伟,长成,就有,哪些,钱伟,长成,就有,哪些,钱伟长,我国

    钱伟长成就有哪些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钱伟长成就主要体现在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钱伟长画像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钱伟长毅然弃文从理,转入物理系,立志为国家而

  • 赵云女儿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赵云,女儿,赵云,女儿,关于,有没有,没有,过多,提及,没什

    赵云女儿是谁关于赵云有没有女儿没有过多被提及,没什么描写他后人的。但是关于这些有很多疑点。赵云据说娶了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叫李鸿雁,遇到黄巾军来屠村惨死,当时还怀着身孕。可惜那孩子没有来得及出生就死了。关于他有几个老婆的,也有些疑点,很多人的说法不一,留着人们去慢慢猜想吧!赵云像他的第二位夫人是马云

  • 历史上的陆贞和高湛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陆贞,高湛,怎样,历史上,陆贞,高湛,怎样,随着,电

    历史上的陆贞和高湛是怎样的随着电视剧《陆贞传奇》的上映,越来越多的人好奇历史上陆贞的原型陆令萱和武成帝高湛,是不是真的像里面演的一样贤明能干,事实上还真不是,陆令萱的丈夫骆超在孝静帝时期犯过叛国罪,骆超被杀之后,陆贞和她的儿子骆提婆被押进皇宫为奴,在文宣帝高洋废掉孝静帝之后,陆贞也随之被调到了文宣帝

  • 西门庆的老婆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门,老婆,西门,老婆,施耐庵,水浒传,书中,并没有,提到

    西门庆的老婆是谁施耐庵在《水浒传》一书中并没有提到西门庆的老婆。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写到了西门庆共有八位老婆,分别是陈氏、吴月娘、李娇儿、卓丢儿、孟三儿、孙雪娥、潘金莲和李瓶儿。其中,最为认知的就是潘金莲和李瓶儿。除此之外,西门庆还有很多秘密情人,比如庞春梅。西门庆剧照西门庆第一任老婆为陈氏,但

  • 张学良最后活到多少岁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学良,最后,活到,多少,张学良,最后,活到,多少,中国,近

    张学良最后活到多少岁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但是张学良也是一位悲情英雄,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软禁,生活是比较凄苦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张学良可能活不了多久,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张学良在夫人赵一荻的陪伴下,活了101岁,才在美国檀香山病逝,从1901年到2001年漫长的一生中留下了许

  • 伏尔泰是如何赞美中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伏尔泰,如何,赞美,中国,伏尔泰,如何,赞美,中国,情有独钟

    伏尔泰是如何赞美中国的伏尔泰对中国情有独钟,也可以说伏尔泰有着强烈的“中国情结”,他赞美中国的优点,包括当其他人对中国进行批判时,他也会为中国进行辩护,那么伏尔泰如何赞美中国的?伏尔泰所仰慕的中国皇帝乾隆伏尔泰赞美中国,首先要从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众所周知,中国历来奉行的两家之言,就是道家和儒家。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