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泽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大泽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54 更新时间:2023/12/8 12:17:22

大泽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到渔阳戍边,陈胜吴广等900余民戍卒前往渔阳。大家都是贫民,一路上互相交流、互相扶持,对于秦的暴政都是敢怒不敢言。

大泽乡起义

七月正是梅雨季节,连续多天的雨水淹没了大桥,致使他们被困,眼看着规定的期限就快到了,再赶也来不及了。大家都知道,按照秦国的律法,延误了军期,最后都会被处死。事态紧急,陈胜、吴广两位屯长商议,发动大家的力量,逃走也许还有一线生机。遂鼓动一起戎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公子扶苏的名义,高举为国而死的旗号,煽动其他人支持他们的想法。陈胜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大家说没有人生来就是有富贵的命,没有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为了让大家忠心跟随,还利用鬼神,将用朱砂所写“陈胜王”字样的白布条藏于鱼肚中,后被人发现,说是天意,再加上百姓长年受苦秦的压迫,日子实在难过。便杀了看押他们的官员,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至此开始。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平民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是中国农民自发的进行一次反对封建强权的战争,给当时秦二世胡亥所统治的暴秦政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虽然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武力支持,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此次起义动摇了秦朝的统治,为后来刘邦项羽灭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朝末期,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一部分,大泽乡起义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封建统治,拉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

大泽乡起义 百度百科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人,他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货币,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大战乱时代。在后期他大兴土木,为了抵抗匈奴,发兵三十万,征民夫几十万修建长城;他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到了秦二世胡亥继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而且无一人生还。百姓生活在秦国的暴戾统治下,苦不堪言。

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押着九百民夫到渔阳看守,在壮丁中挑选了陈胜、吴广做为屯长。恰遇天下大雨,道路受到阻碍,延误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按照秦律要被处死。陈胜、吴广便商议,逃跑也会死,同样都是死,还不如博得一线生机。于是陈胜便鼓动大家,说“如今天下已受苦秦统治很久,公子扶苏也被杀害,我们以公子扶苏的名义,讨伐昏庸无度的秦二世,天下人一定会响应的”。为了取得大家的信任,还利用鬼神迷信,在鱼肚中藏“陈胜王”三字的布条,让其他人觉得这是天意所为。陈胜最为有名的一句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由陈胜、吴广带领的农民军揭竿而起,占领了大泽乡,打下陈县后,陈胜被拥戴称王,国号为“张楚”。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六国旧族也都自立为王。起义军逼近咸阳,由于六国各自为营,无人支援,寡不敌众,最终失败,陈胜、吴广也都死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结束了。

关于大泽乡起义的成语

鸿鹄之志: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时,对田间一起农作的人说“苟富贵,勿相忘”,在不被人看好时,又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大泽乡起义

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强征了一批平民到渔阳戍边看守。时逢七月,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按照秦律是要被处死的。情急之下,作为屯长之一的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遂找了另外一位也是穷苦出身的屯长吴广商议,吴广完全赞同陈胜的想法。二人决定揭竿而起,发动起义。

更多文章

  • 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迁,汉武帝,关系,司马迁,汉武帝,关系,一生,受到,重视

    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司马迁的一生起也汉武帝,落也因汉武帝。汉武帝时司马迁是受到汉武帝的重视的,因为汉武帝就曾将司马迁视为董仲舒、公孙弘等十五个西汉有才之士相提并论。早年的时候,汉武帝是非常器重司马迁的,公元前118年,司马迁28岁出任郎中,公元前111年,35岁成为郎中将,这些官至都是皇帝的内廷侍从

  • 陈光和叶剑英是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光,叶剑英,是什么,关系,陈光,叶剑英,是什么,关系,本来

    陈光和叶剑英是什么关系叶剑英和陈光本来都是文革后才认识的,而且文革后出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后做出了南方最高等级的教育伟大贡献,只是叶剑英对陈光的死应该需要付最大的责任。只因为两个人在战场的时候不和一事,陈光遭受陷害一切都要缘于此事。叶剑英元帅陈光本名陈世椿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将领,在经历了延

  • 陈独秀传探索解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独秀,探索,解密,陈独秀,探索,解密,陈独秀传,一本,图文

    陈独秀传探索解密《陈独秀传》是一本图文结合,精选了陈独秀在不同时代的30多张照片,作者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陈独秀往日的风貌。这本书中不但包括了他的政治主张,学术建设,还包括了他日常的生活,风流情史及他的交友情况等。这本书是研究陈独秀的第一手资料。陈独秀传《陈独秀传》这本书是2009年出版,它采用平装

  • 牛李党争与诗人李商隐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牛李,党争,诗人,李商隐,什么,关系,牛李,党争,诗人,李商

    牛李党争与诗人李商隐什么关系牛李党争,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以牛增儒、李宗闵为代表的一方和以李德裕、郑覃为代表的一方之间的斗争。根据《旧唐书·李宗闵传》中的记载,这两党之间相互挟持、倾轧,使这场斗争的时间持续了四十年之久。而在这四十年中,也正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求学干禄的时候,应试考试和宦官浮沉的时期。那么牛

  • 洺水之战:为唐朝后来的统治奠定了有力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洺水,之战,唐朝,后来,统治,定了,有力,基础,洺水,之战

    洺水之战是李世民和刘黑闼的一场战役,最终以李世民取得胜利而告终。洺水之战作为一场具有典型性的战例,它稳固了唐朝的统治根基,所以后世对赤亭之战的评价也十分地高。洺水之战从史书来看,史学家们也有记载关于洺水之战的评价。有学者认为,洺水之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它严重影响了唐朝后来的历史。纵观洺水之战的全过

  • 周襄王出师伐郑 周襄王为什么要去找狄国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襄王,襄王,出师,伐郑,为什么,去找,狄国,周襄王,襄王

    周襄王出师伐郑说的是一则典故。在襄王十三年的时候,郑国和邻国发生了战争。而襄王觉得郑国会给他的面子,所以他派了使臣去郑国为滑国说情,但是郑文公不仅没有给襄王面子,还将襄王派去的使臣关押了起来。郑文公之所以将人关押起来,是因为郑文公记恨之前襄王帮助卫国和滑国,襄王威严受到了挑战,所以他准备讨伐郑国,但

  • 瓦岗军起义:隋朝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瓦岗,起义,隋朝,一支,农民,起义军,瓦岗,起义,隋朝,末年

    瓦岗军起义是隋朝末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从611年到618年瓦岗起义军在中国的大地上轰轰烈烈,浴血奋战了八年之久,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当时直接威胁到了隋朝腐败的统治,并且对后来唐朝的统治者的统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是说唐朝初年的政治清明与瓦岗军起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做一下瓦岗军起义简

  • 隋朝的兴起与灭亡:超越国家承载力的暴政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兴起,灭亡,超越,国家,承载力,暴政,隋朝,建立,杨坚

    一、隋朝的建立杨坚是北周八柱国独孤信的部下及女婿,其父亲杨忠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隋文帝杨坚之父,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北周建立后,杨忠历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进封隋国公。杨坚继承爵位后,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周宣帝的皇后,逐步掌握国家大权。杨坚将北周皇族宇文氏及反

  • 汉宛之战是因为大宛国国王的愚昧无知?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宛,之战,是因为,大宛,国王,愚昧无知,汉宛,之战,时间

    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宛国的一次大型的远程战。汉武帝墓此战是由太初元年八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引发的,当时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去西域的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大宛国不仅拒绝卖给汉武帝,还把汉武帝派去的使者杀死,并且把财物都洗劫一空,汉武帝十分生气,派出贰师将

  • 大非川之战:解析大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非,之战,解析,大唐,败的,原因,是什么,大非,之战,生在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670年的四月到八月,在唐和吐蕃的战争中,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个镇,而在大非川中的重要作战。这场战争,吐蕃避实就虚,从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了唐军的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了战争。而唐军远道出征,供给不足,特别是军中的将领不和,终陷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