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

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17 更新时间:2024/1/17 3:15:24

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

司马迁的一生起也汉武帝,落也因汉武帝。汉武帝时司马迁是受到汉武帝的重视的,因为汉武帝就曾将司马迁视为董仲舒公孙弘等十五个西汉有才之士相提并论。早年的时候,汉武帝是非常器重司马迁的,公元前118年,司马迁28岁出任郎中,公元前111年,35岁成为郎中将,这些官至都是皇帝的内廷侍从。

历史剧《司马迁》中的司马迁

司马迁跟着汉武帝36年,从巡26次,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凭着自己的力量在汉武帝身边这么多年而且都是受到汉武帝的恩宠的,这在历史上很少见。司马迁还是太史令的时候是汉武帝事业的顶峰期,当时开始司马迁和汉武帝的关系就是君臣相知的关系,非常的和谐,但是直到公元前98年,司马迁48岁“李陵之祸”让司马迁和汉武帝的君臣相知走向君臣相怨。李陵是西汉名将李广孙子,当时李陵孤军深入匈奴内部,当时汉武帝为这次的战局大为高兴,但是刚喝了庆功酒,前方就传来李陵全军覆没,投降了匈奴的消息,汉武帝内心是波涛汹涌啊,前一秒李陵还打了胜仗,但是下一秒却投降了熊木,因此满朝愤慨。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认为李陵不会投降,只是找时机让人去救他,汉武帝采信了司马迁的言辞,并让公孙敖去营救,但是公孙敖在边境一年拿俘虏之口谎报李陵真的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李氏被灭族,司马迁因此受到株连。

但是司马迁因《史记》选择了以腐刑代替死刑,汉武帝虽生司马迁的气,但是也不想司马迁死,因此同意腐刑,但是君臣关系再也不如从前,司马迁认识到了君王的绝对威严,但认识到了汉武帝的残忍,因此司马迁从出狱后被任命为中书令默默无闻一直专心《史记》,53岁写下《报任安书》从此销声匿迹。

汉武帝大一统有哪些措施

汉武帝在文景之治后将西汉推向了一个鼎盛时期,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西汉的政治已经相对的稳定了,而且国家经济状况也很好,虽然父辈已经在开始清除分裂因素,比如诸侯王,边境的匈奴和亲等,但是封建统治中的皇权还待加强,汉武帝上任后大显身手,不仅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而且统一了许多地方,汉武帝时期的版图是秦始皇时期的一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这些方面都做了改革。

汉武帝的画像

在政治上汉武帝改革了官制,加强了皇权,开始用布衣为相,并直接由皇帝控制丞相,任用低级官员组成“中朝”,尚书令的权力变大,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则成了执行机构。汉武帝注重对地方官僚的控制,实行察举制,每州设以刺史监察官员。还有汉武帝还推行了推恩令,使诸侯王势力问题得到解决,完善了封建社会的法制建设,维护着社会秩序。在军事上,汉武帝直设禁卫军,直接由皇帝调遣,派了卫青、霍去病等与匈奴交战,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打击匈奴。在经济上,汉武帝下令以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还有国家垄断了盐铁的生产与运营,汉武帝还治理黄河,在干旱地区推广区田法和代田法。文化上汉武帝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创立了太学,还有汉武帝尊崇儒家的时候也崇尚法治,这是他的基本治国思想。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是可以和西方罗马帝国媲美的帝国,所以后世经常将汉武帝也叫作汉武大帝。汉武帝对中国汉族作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他身上存在的缺陷我们也不能忽视。汉武帝作为一个帝王是伟大的,他的大一统措施为后世2000多年做出了贡献。

后人对汉武帝的评价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他的一生是非常精彩的,那世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又会如何?

更多文章

  • 陈光和叶剑英是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光,叶剑英,是什么,关系,陈光,叶剑英,是什么,关系,本来

    陈光和叶剑英是什么关系叶剑英和陈光本来都是文革后才认识的,而且文革后出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后做出了南方最高等级的教育伟大贡献,只是叶剑英对陈光的死应该需要付最大的责任。只因为两个人在战场的时候不和一事,陈光遭受陷害一切都要缘于此事。叶剑英元帅陈光本名陈世椿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将领,在经历了延

  • 陈独秀传探索解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独秀,探索,解密,陈独秀,探索,解密,陈独秀传,一本,图文

    陈独秀传探索解密《陈独秀传》是一本图文结合,精选了陈独秀在不同时代的30多张照片,作者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陈独秀往日的风貌。这本书中不但包括了他的政治主张,学术建设,还包括了他日常的生活,风流情史及他的交友情况等。这本书是研究陈独秀的第一手资料。陈独秀传《陈独秀传》这本书是2009年出版,它采用平装

  • 牛李党争与诗人李商隐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牛李,党争,诗人,李商隐,什么,关系,牛李,党争,诗人,李商

    牛李党争与诗人李商隐什么关系牛李党争,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以牛增儒、李宗闵为代表的一方和以李德裕、郑覃为代表的一方之间的斗争。根据《旧唐书·李宗闵传》中的记载,这两党之间相互挟持、倾轧,使这场斗争的时间持续了四十年之久。而在这四十年中,也正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求学干禄的时候,应试考试和宦官浮沉的时期。那么牛

  • 洺水之战:为唐朝后来的统治奠定了有力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洺水,之战,唐朝,后来,统治,定了,有力,基础,洺水,之战

    洺水之战是李世民和刘黑闼的一场战役,最终以李世民取得胜利而告终。洺水之战作为一场具有典型性的战例,它稳固了唐朝的统治根基,所以后世对赤亭之战的评价也十分地高。洺水之战从史书来看,史学家们也有记载关于洺水之战的评价。有学者认为,洺水之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它严重影响了唐朝后来的历史。纵观洺水之战的全过

  • 周襄王出师伐郑 周襄王为什么要去找狄国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襄王,襄王,出师,伐郑,为什么,去找,狄国,周襄王,襄王

    周襄王出师伐郑说的是一则典故。在襄王十三年的时候,郑国和邻国发生了战争。而襄王觉得郑国会给他的面子,所以他派了使臣去郑国为滑国说情,但是郑文公不仅没有给襄王面子,还将襄王派去的使臣关押了起来。郑文公之所以将人关押起来,是因为郑文公记恨之前襄王帮助卫国和滑国,襄王威严受到了挑战,所以他准备讨伐郑国,但

  • 瓦岗军起义:隋朝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瓦岗,起义,隋朝,一支,农民,起义军,瓦岗,起义,隋朝,末年

    瓦岗军起义是隋朝末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从611年到618年瓦岗起义军在中国的大地上轰轰烈烈,浴血奋战了八年之久,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当时直接威胁到了隋朝腐败的统治,并且对后来唐朝的统治者的统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是说唐朝初年的政治清明与瓦岗军起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做一下瓦岗军起义简

  • 隋朝的兴起与灭亡:超越国家承载力的暴政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兴起,灭亡,超越,国家,承载力,暴政,隋朝,建立,杨坚

    一、隋朝的建立杨坚是北周八柱国独孤信的部下及女婿,其父亲杨忠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隋文帝杨坚之父,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北周建立后,杨忠历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进封隋国公。杨坚继承爵位后,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周宣帝的皇后,逐步掌握国家大权。杨坚将北周皇族宇文氏及反

  • 汉宛之战是因为大宛国国王的愚昧无知?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宛,之战,是因为,大宛,国王,愚昧无知,汉宛,之战,时间

    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宛国的一次大型的远程战。汉武帝墓此战是由太初元年八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引发的,当时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去西域的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大宛国不仅拒绝卖给汉武帝,还把汉武帝派去的使者杀死,并且把财物都洗劫一空,汉武帝十分生气,派出贰师将

  • 大非川之战:解析大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非,之战,解析,大唐,败的,原因,是什么,大非,之战,生在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670年的四月到八月,在唐和吐蕃的战争中,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个镇,而在大非川中的重要作战。这场战争,吐蕃避实就虚,从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了唐军的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了战争。而唐军远道出征,供给不足,特别是军中的将领不和,终陷败局。

  •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郑成功这一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收复台湾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耳熟能详的。郑成功受降图郑成功登陆之后,围困了赤嵌城,荷兰守军于是向荷兰驻台湾最高长官揆一求援,揆一接到求救信息之后,分三路派兵救援赤嵌城。一路从水路攻击郑成功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