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国民革命的意义在哪里

揭秘国民革命的意义在哪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65 更新时间:2024/2/2 4:43:20

国民革命的意义

国民革命的意义深远,对当时,甚至如今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发起的北伐战争,击溃了盘踞在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几个大军阀,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打开了民主主义的新局面。1926年,以北伐总司令蒋介石为首的北伐军,对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军阀进行战争,使吴佩孚孙传芳等大军阀结束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并把大军阀张作霖逼出了山海关,导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以及之后的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归附南京政府统治。直到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后,南京政府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军阀的相继败亡,也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使得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思想和三民主义推向了全国各地。

在打击侵略者方面,北伐军在占领各地后,相继从侵略者的手里,收回了大面积的租借,对英、美、日等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把企图分裂华夏土地的阴谋彻底粉碎。在日后爆发的日军侵华战争中,使各地军事势力有了统一的指挥。

对于中共中央方面,国民革命的意义在于中共中央将其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普及到了群众的心中,把马列主义推向了整个中国,使民众对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扩大了影响。在这次运动中,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队伍中,掌握了一部分的武装力量,在日后和反革命的蒋介石集团的战斗中,也有了可以抗衡的力量。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多方面产生的,但主要分成主观和客观两部分。

国民革命的领导者之一蒋介石

在客观原因上,刚刚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中国,反革命势力强大,且大幅地超过革命势力。光是奉系军阀的常规部队,就已经达到了数十万,而北伐军在最鼎盛的时期,也就十几万。虽然北伐军在两湖和江西先后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大军阀,但是军阀势力的强大,这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这些军阀的背后,还有强大的帝国主义作为后盾,当北伐军攻克南京时,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军舰驶入下关江面,对南京成进行了炮击,造成了两千余名南京军民伤亡的“南京惨案”。

其次,如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先后在武汉发动“清党”、“分党”等政策,对革命党中的共产党进行了大肆捕杀,而此时蒋介石和李宗仁等人的政见不同,也发生了互相激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在主观原因上,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他们按照本国革命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作出了一些错误的指导,影响了国民革命的高层领导,尤其是共产党的领导人的一些决断。

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将革命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了汪精卫、蒋介石等人的身上,主动放弃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领导权,且忽视了群众和农民的力量。

国民革命背景

论近代国民革命背景,首先要从第一次国共合作说起。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以携手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基本方针。此次会议,标志着近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正式开

国民革命军照片

标签: 揭秘国民革命意义在哪里国民革命意义深远当时

更多文章

  • 徐达北伐背景介绍 徐达北伐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达,北伐,背景,介绍,过程,徐达,北伐,背景,1367年

    徐达北伐背景1367年到1369年,两大军队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展开了一次大战,也就是徐达北伐,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徐达在军事上的能力,取得了巨大胜利,那么徐达北伐背景是什么呢?徐达画像朱元璋是在他24岁时起兵的,然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356年拿下了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后,自立为王。修建了自己的宫

  • 五四爱国运动口号介绍 五四运动的性质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四,爱国,运动,口号,介绍,五四运动,性质,分析,五四,爱

    五四爱国运动口号五四爱国运动口号有很多,但是当时有最大煽动情绪力量的口号还要数那句著名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短短的8个字道尽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精髓,成为了后来五四爱国运动口号的代表之一,也成为很多工人和学生走上街头罢工罢课的主要依据,他们是五四运动精神的代表。陈独秀雕像其实除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之外,五

  • 新四军皖南事变造成了多大损失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新四军,皖南事变,造成了,多大,损失,皖南事变,损失,提起

    皖南事变损失提起皖南事变的损失,无疑是十分巨大的,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力量可以说是遭到了中国国民党的致命一击,面对着十分强大的中国国民党的军队,中国共产党虽然进行了十分激烈的奋战,但是结果依然是以惨败而告终。在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参与其中作战的是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基本上已经是元

  • 阴晋之战过程介绍 阴晋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阴晋,之战,过程,介绍,结果,是什么,阴晋,之战,过程,周安

    阴晋之战过程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魏国将领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足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阴晋之战图片那么阴晋之战过程是怎样的呢?如何实现以少胜多的呢?话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破釜沉舟,倾国之兵50万,进

  • 魏灭蜀之战地图分析 魏灭蜀之战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灭蜀,之战,地图,分析,原因,介绍,魏灭蜀,之战,地图,大

    魏灭蜀之战地图魏灭蜀之战,是大国占领小国的战争,是弱肉强食时代的必然结果。于公元263年,魏国在司马昭的率领下率先向逐渐衰弱的蜀国发起战争,与此同时,魏国当权者司马昭也巧妙的利用地形攻下蜀国。魏蜀分布图在三国后期,因魏国,蜀国,吴国三方并立抗争导致三国力量不均并使局面渐渐崩溃。蜀国因宦官被宠信,军队

  • 皖南事变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皖南事变,什么,远的,意义,皖南事变,意义,虽然,最终,结果

    皖南事变意义皖南事变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大惨败,但是其影响意义却是深远的,并且也是十分重大的。皖南事变意义直观上而言便是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矛盾的正式公开,另外,皖南事变意义还在于我国国共两个政党对于自身的反省,可以说这是一场危机,但是同时也会一个契机。皖南事变石雕皖南事变中,中国国民党可以

  • 后人对护法运动评价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人,护法运动,评价,怎么样,护法运动,评价,又称,护法战争

    护法运动评价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是指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间,孙中山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其主旨在于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最终在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的各怀鬼胎中宣告破产,然而后人对护法运动评价依然非常高,称它为中国近代

  • 皖南事变的三个叛徒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皖南,变的,三个,叛徒,结局,如何,皖南事变,叛徒,中国,共

    皖南事变叛徒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中出现了三位十分著名的叛徒。可以说这三个皖南事变中的叛徒都是中国共产党中十分可耻的人物,因为,他们都有着十分耀眼的身份,基本上都是团级以及以上的干部,但是却在皖南事变中叛变了。这三人分别是:刘厚总、赵凌波以及赵希仲。刘厚总图片皖南事变叛徒刘厚总可以说是十分残忍

  • 浅谈两次护法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浅谈,两次,护法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护法运动,影响,生在

    护法运动影响发生在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间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晚年领导的一场旨在维护《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护法运动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捍卫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尊严,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奠定了重要基础。护法运动图护法运

  • 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怎样,魏灭蜀,之战,城池,兵

    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公元二八百六十三年八月,魏军的十八万军队分成三路:西路三万多人由邓艾率领,中路三万多人由诸葛绪率领,东路为主力有十万多人由钟会率领。邓艾率领西路军直接进攻蜀国的姜维,诸葛绪率领中路军断其后路。而钟会率领的主力军又分为三路向汉中进攻。这样的兵力部署是否可以促成魏灭蜀之战的胜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