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徐达北伐背景介绍 徐达北伐过程介绍

徐达北伐背景介绍 徐达北伐过程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8 更新时间:2024/1/17 2:44:44

徐达北伐背景

1367年到1369年,两大军队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展开了一次大战,也就是徐达北伐,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徐达在军事上的能力,取得了巨大胜利,那么徐达北伐背景是什么呢?

徐达画像

朱元璋是在他24岁时起兵的,然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356年拿下了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后,自立为王。修建了自己的宫殿,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后,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的势力,从他们的手中获得了兵力,为以后北上灭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对于要北上,朱元璋可是很谨慎的,无论是作战的战略部署还是进军路线,都做了完全的筹划。为了提高成功率,他首先征求了将士们的意见。平章常遇春提出直捣元朝、一劳永逸的主张。朱元璋觉得太过冒失,没有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朱元璋根据当时元朝的兵力部署和各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进行分析,觉得元建都百年,防守势必固若金汤,如果大军打去不能深入内部攻破都城,那么到时就只能被困在城墙外,势必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万一再粮草供应不足,北上就会以失败告终。

为了能一次胜利,朱元璋不求急,但求稳。所以他提出渐次推进的保守北伐战略。徐达被任命为将领按照朱元璋的指示一步步攻打元朝。徐达北伐背景就是朱元璋北上作战计划的进一步实施。

徐达北伐过程

徐达北伐即是朱元璋在制定了北上作战计划后的具体实施,为了求稳,在作战中能处于优势地位,朱元璋提出了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作战方针,有效完成北上的目标,那么徐达北伐过程是怎样的呢?

徐达雕塑

朱元璋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将整个战略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先把山东拿下,再进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接下来,攻下河北和元朝的都城,然后一举消灭元朝;最后阶段,主力都派去山西,再拿下陕西和甘肃,最终完成北方统一。

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二人一同率领25万军队,从淮河进入河南,开始北上中原。为了减少北伐的阻力,争取人民的拥护,不让他们受战争的侵害。一方面,出兵之前,朱元璋就特别告诫过一干将士,军队所到之处,不能烧杀抢掠,做一个有纪律的军队。另一方面发布檄文,提出的口号,非常振奋人心,对汉族各阶层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号召力,赢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北伐比较顺利。为了保障北伐,朱元璋下令让留守在江淮地区的部队打起十二分精神,以防元军袭击。

北伐就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按照指定的战略计划一步步进行着。由于朱元璋战略计划的正确指定,以及徐达优秀的领兵才能和军事才能,徐达北伐过程一直都很顺利,最终以25万的兵力打下元朝大都。

徐达北伐结果

徐达生于1332年,死于1385年,字天德,汉族人。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也是人人称颂的民族英雄,北伐战役是他人生的巅峰,那么徐达北伐结果到底如何呢?

徐达画像

徐达本是农家出身,但是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且身形魁梧,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功,他与朱元璋从小就是好朋友,为他后面帮朱元璋北伐奠定了武功基础。徐达北伐是明朝灭元朝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基本实现战前拟定的作战计划,元朝的统治被推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标签: 徐达北伐背景介绍过程徐达北伐背景1367年

更多文章

  • 五四爱国运动口号介绍 五四运动的性质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四,爱国,运动,口号,介绍,五四运动,性质,分析,五四,爱

    五四爱国运动口号五四爱国运动口号有很多,但是当时有最大煽动情绪力量的口号还要数那句著名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短短的8个字道尽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精髓,成为了后来五四爱国运动口号的代表之一,也成为很多工人和学生走上街头罢工罢课的主要依据,他们是五四运动精神的代表。陈独秀雕像其实除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之外,五

  • 新四军皖南事变造成了多大损失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新四军,皖南事变,造成了,多大,损失,皖南事变,损失,提起

    皖南事变损失提起皖南事变的损失,无疑是十分巨大的,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力量可以说是遭到了中国国民党的致命一击,面对着十分强大的中国国民党的军队,中国共产党虽然进行了十分激烈的奋战,但是结果依然是以惨败而告终。在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参与其中作战的是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基本上已经是元

  • 阴晋之战过程介绍 阴晋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阴晋,之战,过程,介绍,结果,是什么,阴晋,之战,过程,周安

    阴晋之战过程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魏国将领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足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阴晋之战图片那么阴晋之战过程是怎样的呢?如何实现以少胜多的呢?话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破釜沉舟,倾国之兵50万,进

  • 魏灭蜀之战地图分析 魏灭蜀之战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灭蜀,之战,地图,分析,原因,介绍,魏灭蜀,之战,地图,大

    魏灭蜀之战地图魏灭蜀之战,是大国占领小国的战争,是弱肉强食时代的必然结果。于公元263年,魏国在司马昭的率领下率先向逐渐衰弱的蜀国发起战争,与此同时,魏国当权者司马昭也巧妙的利用地形攻下蜀国。魏蜀分布图在三国后期,因魏国,蜀国,吴国三方并立抗争导致三国力量不均并使局面渐渐崩溃。蜀国因宦官被宠信,军队

  • 皖南事变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皖南事变,什么,远的,意义,皖南事变,意义,虽然,最终,结果

    皖南事变意义皖南事变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大惨败,但是其影响意义却是深远的,并且也是十分重大的。皖南事变意义直观上而言便是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矛盾的正式公开,另外,皖南事变意义还在于我国国共两个政党对于自身的反省,可以说这是一场危机,但是同时也会一个契机。皖南事变石雕皖南事变中,中国国民党可以

  • 后人对护法运动评价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人,护法运动,评价,怎么样,护法运动,评价,又称,护法战争

    护法运动评价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是指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间,孙中山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其主旨在于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最终在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的各怀鬼胎中宣告破产,然而后人对护法运动评价依然非常高,称它为中国近代

  • 皖南事变的三个叛徒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皖南,变的,三个,叛徒,结局,如何,皖南事变,叛徒,中国,共

    皖南事变叛徒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中出现了三位十分著名的叛徒。可以说这三个皖南事变中的叛徒都是中国共产党中十分可耻的人物,因为,他们都有着十分耀眼的身份,基本上都是团级以及以上的干部,但是却在皖南事变中叛变了。这三人分别是:刘厚总、赵凌波以及赵希仲。刘厚总图片皖南事变叛徒刘厚总可以说是十分残忍

  • 浅谈两次护法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浅谈,两次,护法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护法运动,影响,生在

    护法运动影响发生在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间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晚年领导的一场旨在维护《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护法运动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捍卫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尊严,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奠定了重要基础。护法运动图护法运

  • 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怎样,魏灭蜀,之战,城池,兵

    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公元二八百六十三年八月,魏军的十八万军队分成三路:西路三万多人由邓艾率领,中路三万多人由诸葛绪率领,东路为主力有十万多人由钟会率领。邓艾率领西路军直接进攻蜀国的姜维,诸葛绪率领中路军断其后路。而钟会率领的主力军又分为三路向汉中进攻。这样的兵力部署是否可以促成魏灭蜀之战的胜利呢?

  • 国民革命时间发生于何时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国民,革命,时间,发生于,何时,国民,革命,时间,是在,19

    国民革命时间国民革命时间是在1924年1月到1927年4月。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发生了一场近代史上重大的革命战争,北洋军阀的势力基本上在中原地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民改组的完成以及国民革命的开始。大会就反帝反封建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