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时轮戎马生涯中的几场著名阻击战

宋时轮戎马生涯中的几场著名阻击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3/12/6 23:51:53

梁山阻击:着眼特点 创新战法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党中央、主席决定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军区转入外线挺进中原,迅速拉开了反攻的序幕,华东野战军以5个纵队组成陈士榘、唐亮和叶飞、陶勇两个兵团,协助刘邓作战,时轮所属第十纵队编入陈唐兵团执行阻击作战任务。

梁山阻击战关系重大、任务艰巨。作战命令下达后,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唐兵团司令员陈士榘亲自给十纵参谋长赵俊打电话,要求十纵一定要坚决把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师、第八十四师阻击在梁山地区。陈参谋长在电话里严肃地说:“你们要在作战地图上标明每天的抵抗线,绝不能让敌人越过这个抵抗线一步。……整个防御期间,你们的屁股只能北,不许向南。”要十纵始终面向敌人,死死拖住敌人,坚决按计划完成阻击任务。

受领任务后,十纵司令员宋时轮立即在摊开的作战地图前陷入了沉思。他反复考虑这次作战的具体任务、当前敌我双方的情况和防御地区的地形条件,仔细分析这次作战的特点、考虑我应采取的作战方法。他认为,这次作战实际上是在广大水洼平原地区,面对兵力和装备优势的敌人进行的一次宽大正面的运动防御作战。因此,必须改变纵队过去进行阻击作战的方法,同时要创新工事,宋时轮决定,将纵队所属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两个师作一线配置,并肩作战,以纵队特务团为预备队。

各师按梯次部署,第一梯队在前面阻击敌人时,第二梯队在后面构筑工事,并准备随时支援第一梯队作战。第一梯队按规定的时间和抵抗线完成阻击任务后听命令后撤,再由第二梯队凭借已构筑好的工事继续阻击敌人。

至于怎样构筑工事,宋时轮决定到前沿部队再去听听广大干部战士的意见。他选择了一个构筑工事较好的团,亲自到那里实地察看,和干部战士一起商量。这个团当时创造了一种洞穴工事,这种工事就是在堑壕面向敌人的一侧构筑射击掩体,后一侧挖个洞穴掩蔽部。这样,既能藏身,又便于射击。宋时轮听完汇报后,立即对这种工事给予了肯定,并给大家讲了一个古代防御作战的例子。这个战例的阵地名叫“闭锁野堡”,其特点是,堑壕纵横交错,堑壕的两侧一面筑有射击掩体或通往地面的台阶,一面挖有屯兵的洞穴,既可以藏身,又便于机动和作战。大家听后都说:宋司令员这是在教我们怎样把洞穴工事修得更加完善。于是,团里立即决定,要进一步抢修堑壕,把所有的洞穴工事统统用堑壕连接起来。宋时轮又随即指示机关迅速向全纵通报推广这种工事,并具体抓好落实。

有了洞穴工事,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在遭敌炮空火力袭击时的伤亡,而且大大提高了机动和作战的能力;采取交替阻击的战法,使部队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能获得短暂的休整,在撤退后有预先构筑好的工事作依托继续作战。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阻击任务的圆满完成。尽管敌整编第五师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和优势兵力,对十纵发动了一次次疯狂的轮番进攻,但仍然只能按十纵预先划定的抵抗线一步一步地缓慢向前推进。这次作战后来虽因敌军突然调整部署,十纵在北撤渡黄河时出现了混乱,遭到了损失,但野战军首长对他们完成阻击任务的战绩仍然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陈士榘在其晚年的回忆录中谈到这次作战时说:“……第十纵队于梁山地区阻敌八天(应为十天),连续作战,重创敌第五师5个营,使其失去战斗力,紧紧拖住敌人不能增援,胜利完成了掩护刘邓大军南下和我一、三、四、八纵队补充休整的任务,曾受到野战军首长的电贺嘉奖。”

更多文章

  • 杜聿明和林彪东北决战 孙立人第一军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聿明,林彪,东北,决战,孙立人,立人,第一,全军覆没,军错

    新1军错过了一次避开覆灭的绝好机会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1军回到祖国,驻在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这时,欧洲战场硝烟不再,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为宣扬英美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果,特邀一些反侵略国家的代表前往欧洲参观各战场。作为西点军校的校友,作为4年来一直与美国人并肩作战的名将,孙立人自在被

  •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离陕杨虎城为何激动争吵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安事变,张学良,送蒋,离陕,杨虎城,为何,激动,争吵,蒋介

    蒋介石被扣押后的第二天,杨虎城连夜召集部下研究如何处理蒋介石。一时间,杀蒋之声弥漫会场,也有部分将领主张谨慎行事。与此同时,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亲率数十万大军逼近陕西潼关,扬言要“血洗长安”,营救蒋介石。蒋介石到达西安时张、杨前往迎接。左起:蒋介石、杨虎城、邵力子、张学良随后的

  • 法军总司令称赞中国劳工能成为最好的士兵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法军,总司令,称赞,中国,劳工,能成,为最,好的,士兵,一战

    “一战”期间,尽管中国已经对德宣战,但没有派遣一兵一卒、一枪一械前往欧洲战场;而另一方面,有超过14万的中国劳工以非战斗人员的身份出现在法国。值此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来自中国的劳工在异国战场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而这也为后来中国成为战胜国增加了些许筹码。“一

  • 卢沟桥事变的日军指挥官是谁 他们的下场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卢沟桥,变的,日军,指挥官,他们的,下场,如何,1937年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田代皖一郎心脏病暴毙田代皖一郎是日本佐贺县人,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

  • 七七事变的意义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价值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七七,变的,意义,卢沟桥,历史,价值,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演习中,一名日本士兵“失踪”,日军凭此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20分钟后,这个士兵已自行归队,但日军大队长仍下达命令,攻击宛平城。此时已是次日凌晨4时50分……这是“卢沟桥事变

  • 北洋时期是谁在背后操纵北洋政府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洋,时期,谁在,背后,操纵,政府,九国公约,1922年,华

    《九国公约》,于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这标志着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侯中军学界所说的北洋时期,一般指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至1928年东北易帜,这期间的中国政治,因形式上主要操纵于袁世凯及其后继者之手,亦可称北洋政治。从大的线索而言,这其中经历了承认民国、洪宪帝制

  • 七七事变的导火索是什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七七,变的,导火索,是什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1937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 陈云受命掌管中组部:党员从4万猛增到50万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云,受命,掌管,中组部,党员,4万,猛增,50万,1937

    1937年11月至1944年3月,陈云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做出了不少科学的决策,在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使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37年12月,陈云在延安“大量的

  •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卢沟桥事变谁开的第一枪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卢沟桥,事变,生在,什么时候,谁开,一枪,卢沟桥,事变,时间

    卢沟桥事变时间及卢沟桥七七事变简介。在79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丁丑年五月廿九),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向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

  • 1937年上将许世友因为犯了事而被判刑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1937年,上将,许世友,因为,了事,而被,判刑,近日,翻阅

    近日翻阅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意外地发现一份判决书,是1937年在延安审判许世友等人“拖枪逃跑案”所作。判决并不长,一共千余字。其中的“事实”部分如下:许世友,系前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现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一队学习,因对目前斗争张国焘错误路线问题,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