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荒唐岁月里:数以千计的知青埋骨缅甸

荒唐岁月里:数以千计的知青埋骨缅甸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86 更新时间:2024/1/23 14:41:49

昆明的冬天,并不总是温暖如春。一个阴郁的冬日,曦蜷缩在蓝色将校呢大衣里,抱着电暖气,讲起了那段不入正史的知青往事。故事在缅甸的热带丛 林中展开,九死一生的异国征战,无奈的结局,让眼前这个年近六旬、并不挺拔的老人,眼中闪过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金三角搏命15载,能活着回来,他是荒 唐岁月里“输出革命”的幸存者。还有数以千计的知青,葬身在缅甸冰的土壤中,留下面东方的无名荒冢一堆。

迷人的路

滇缅公路。起点,中国云南昆明,终点,缅甸腊戌,曾是抗战时期仅存的获得国际援助的大陆交通线。它曾沉寂多年,直到1969年初,才有庞大车队颠簸其 上,把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输送到云南与缅甸接壤的外五县。在这条下乡路上,随处可见“打倒奈温政府”、“支持世界革命”、“解放全人类”的标语。时年19 岁的王曦,便沿着这条路摸到了“国际支左”的脉搏。

“国际支左”,今天 听来陌生,当年却是走红的“革”术语。华人华侨,一衣带水。“文革”浪潮曾经席卷东南亚,导致各国掀起反华浪潮,尤以缅甸的奈温政府为烈。作为回击,在 昆明和北京,均掀起了向缅甸政府抗议的万人大游行。1967年10月,中缅两国邦交正式断绝。1968年1月1日,缅甸共产党借势而起,在中缅边境孟古建 立了东北军区。自此,那个上世纪50年代初因革命失败而销声匿迹10多年的缅共,复活了。

王曦这拨下乡知青,有的曾在边城畹町的山上“坐山观虎斗”,目睹了缅甸政府军与缅共游击队的大阵仗,有的则听说自己的“发小”已经加入战斗。于是,在经 历了“红八月”的激情和“上山下乡”的迷惘后,他们开始憧憬成为“国际主义战士”。至于王曦,因为父亲头上那顶“国民党军统特务,中美合作所刽子手”的大 帽子,早被收拾得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生存无计,似乎只有战死沙场,才能一雪前耻。

孟古河边“裤脚兵”

孟古河,中缅两山间夹着的一条小溪,宽不过10米,却还得脱鞋卷裤腿涉水而过,凡是投身缅共的中国志愿者都要在此偷偷涉过此河,因此被称为“裤脚兵”。1970年5月19日,王曦跋涉到了孟古河畔,随身行只有《革命烈士诗抄》和艾芜的《南行记》两本书。

当年,凡出境者均有外逃之嫌,如果被戴上“叛国投敌”的帽子,就是死罪。于是,他两手空空,没跟任人商量,就独自绕陇川县城,翻拱瓦大山,渡龙江,一直走到了孟古。

夕阳晖中,齐胸高的水泥界碑屹立在田坝里,王曦对着这个界碑,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算是告别祖国。然后,顾不得脱鞋卷裤,就“哗哗哗”踏进了界河。这 一天,恰好是他20岁的生日。第二天,他穿上了绿军装,拿起了沉甸甸的M21半自动步枪,在家庭出身一栏里写上了“革命干部”,彻底告别了自己压抑的过 去。

标签: 荒唐岁月数以千计知青埋骨缅甸昆明冬天并不

更多文章

  • 林彪被友军枪击下马 一子弹换十车子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彪,友军,枪击,下马,子弹,十车,平型关,激战,威震天下

    平型关激战威震天下,“常胜将军”美名一夜遍神州。八路军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五台山五师分兵经略三晋。林彪喜极而悲,阴沟里翻船,挨了影响他政治生涯的一粒冷枪。骁将自有骁将的礼节,卫立煌探望林彪的礼物与众不同:一百万发步枪子弹、二十五万枚手榴弹和一百

  • 苏联战胜小国芬兰付出代价 伤亡百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联,战胜,小国,芬兰,付出,代价,伤亡,百万人,20世纪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拥有巨大的军事实力:军队人数多达500万,以及包括空军的强大的各军种部队,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战胜的。1939年8 月,苏联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得苏联可以在波罗的海地区大干一场。在尽力迫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妥协(这是将它们吞并到苏联的 前奏)以后,苏联

  • 1941年斯大林为何对德军的侵犯闭口不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1941年,斯大林,为何,德军,侵犯,闭口不谈,本文,载于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2期,原标题为“1941年夏苏军惨败的不解之谜”严秀老先生曾撰文谈及发生在1941年的咄咄怪事:希特勒全面进攻苏联的前一周,苏联塔斯社正式发表声明,称德国决不会进攻苏联,且言之凿凿。以下是1941年6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的声明(有删节

  • 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为何曾背负汉奸骂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战,牺牲,将领,何曾,背负,汉奸,骂名,到底,是以,明志

    到底是不是以死明志1940年5月16日下午,湖北省宜城市南瓜店十里长山,这绝对是一场惨烈的鏖战,日军第39师团在第3飞行团独立轻轰炸第44战队、第75战队和20余门大口径重炮的直接掩护下,投入5000余兵力。这天是晴天,但从早到晚整个战场都笼罩在炸弹、炮弹和手榴弹的爆炸硝烟中,战斗几乎全都是在烟雾中

  • 中国军官亲历美航母 起降体验逮捕着舰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军官,亲历,航母,起降,体验,逮捕,着舰,当今,参观

    当今参观过航母的大有人在,然而乘军用飞机在航母上起降过的人,则寥若晨星。我在泰国工作期间,曾乘坐美军“灰狗”运输机在“独立”号航母上起降,并极为罕见地对航母核心区域进行了参观。美军在此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塑造公众形象和对外展示武力的做法,令我印象深刻。在飞

  • 明朝兵力四百万 为何打不过清军十二万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兵力,四百万,为何,不过,清军,二万,败的,直言,二月

    对腐败的直言,让二月河的“反腐专家”名号近来甚于“历史小说作家”,更因去年被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称为知音而“名声大震”。近日,二月河的首本 反腐文集《二月河说反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二月河说自己不是反腐专家,也

  • 十万元军攻打日本到最后仅仅生还三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十万元,攻打,日本,最后,仅仅,生还,三人,覆亡,蒙古,舰队

    覆亡蒙古舰队“豆腐渣”战船公元1274年和1281年,日本两次从蒙古大军的攻击下死里逃生,日本人将此归功于天佑日本的“神风”。然而最新的考古发现却表明,蒙古军队使用的“豆腐渣”战船才是战争逆转的关键公元1274年10月,元至元十

  • 清军武器不比英军差 为何清军会惨败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军,武器,不比,英军,为何,惨败,鸦片战争,中英,双方,武

    在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武器杀伤效果的差距,远比武器性能悬殊得多。清朝的失败,首先是制度上的失败,然后是技术上的失败。糟糕的滑膛枪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装备的标准轻武器是前装燧发滑膛枪。说实话,这不是先进武器。近代步枪武器技术的几个重在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武器杀伤效果的差距,远比武器性能悬殊得多。清朝的失

  • 八路血战2000日军 牺牲人数惊呆卫立煌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八路,血战,2000日军,牺牲,人数,惊呆,卫立,未曾,见面

    未曾见面协同抗战1937年9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阎锡山紧急吁请蒋介石派兵增援。10月2日,蒋介石命卫立煌率军驰援晋北,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进驻军事重镇忻口,布阵抗敌。当时,中国军队在长达五六十里的忻口阵地先后投入99个团,统由卫立煌指挥,其中包括晋绥军、中央军、川军和八路军。卫立煌命令第二战区所

  • 1981年十万大军军演 动用模拟“核武器”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1981年,十万,大军,军演,动用,模拟,核武器,1981

    1981年的我军华北军事演习实际为801会议、802会议和华北某地军事演习三个重大事件的历史性标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军队建设在根本方向上拨乱反正并取得以华北军事演习为标识的全局性重大成果。整条战线高屋建瓴、点面结合的成功推进,首当其冲地显示了典型示范与强力牵引效应。因而就根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