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抗日战争:左权巧用一战术就拖垮日军

抗日战争:左权巧用一战术就拖垮日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05 更新时间:2024/1/23 14:38:39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曾进行过一次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自战役打响一个半月来,在八路军连续大规模破袭和攻击下,华北日军损失惨重。而 心气正旺、一直想“有一番作为”的日军司令多田骏接连“出丑”,不禁恼羞成怒,叫嚷着要给八路军“加倍回击”,要活捉正在华北前线指挥作战的八路军副总司 令彭德怀、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

从1940年10月6日起,日军调动数万兵力开始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

10月19日,彭德怀和左权向八路军部队正式下达了反“扫荡”作战的命令,命令要求在敌人对各抗日根据地采取空前毁灭政策的形势下,各根据地党政军民要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粉碎敌人的“扫荡”。

在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袭扰之下,日军36师团冈崎大队于10月28日被迫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附近,准备夺道武乡,退回沁县。彭德怀决心消灭这股日军。随即,彭德怀赶回八路军总部,与左权等人研究制订具体的作战计划。

10月30日,窜至山西左会的冈崎大队,在八路军阻击下被迫再次窜到武乡县关家垴和柳树村一带,此时敌已行军一天十分疲惫,我军歼敌时机已到。八路军 129师385旅、386旅、新编第10旅主力和决死队第1纵队两个团,以优势兵力,分四路将敌包围并展开猛烈攻击。一时间敌我对峙,战斗激烈。八路军炮 兵摧毁了敌前沿阵地,但由于地形过于复杂险要,日军武器又精良,八路军每攻下一个阵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我方突击部队冲杀达5小时之久,仍 未能予敌以毁灭性打击,战斗一时陷入僵局。

当时,彭德怀和左权的指挥所设在离关家垴有两三里处的一个窑洞中。为了指挥战斗,彭德怀前进至距敌人阵地500米的地方观察敌情。

左权闻讯后,命警卫人员把彭总“架”下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彭德怀下来后对左权说:“有什么新情况吗?”左权不不热地回了一句:“八路军的副总司令不见了!”接着,左权建议先把突击部队撤下来,重新确定战术,由自己直接上去指挥,得到了彭德怀的同意。

左权把指挥所设在离前线仅两里地的一个山坳里,命令部队将日军团团围住,不发动猛烈冲杀,而是不急不躁,稳扎稳打,紧紧咬住冈崎大队这块“牛筋”不松 口。这种打法,避免了我方在跃进攻击中的大暴露,不给敌人的火力以明确目标,大大减小了我方伤亡;同时由于将敌人“咬”得较死,敌重火力无法发挥作用,而 只有劣势武器的我军因为攻击目标清晰而屡屡得手。

为了便于指挥,左权将指挥所随我方包围圈的缩小一次次向前推进,就近指挥。经过两昼夜的“死咬死磨”,日军冈崎大队精疲力竭,组织的数次突围也无功而返。日军像撞在了尼龙网上的疯牛,“再而衰,三而竭”,最终被我军全歼,仅有30人逃离战场。

更多文章

  • 中国为何拒绝与越南联手削弱美日同盟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为何,拒绝,越南,联手,削弱,美日,同盟,中越,自古

    中越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却由“同志加兄弟”一变而为“最直接和最危险的敌人”。苏联在1970年代推行的全球扩张战略对中越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越南请苏联专家打道回府越南抗美战争之初,中国即给予坚决的支持。1962年夏,中

  • 荒唐岁月里:数以千计的知青埋骨缅甸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荒唐,岁月,数以千计,知青,埋骨,缅甸,昆明,冬天,并不,总

    昆明的冬天,并不总是温暖如春。一个阴郁的冬日,王曦蜷缩在蓝色将校呢大衣里,抱着电暖气,讲起了那段不入正史的知青往事。故事在缅甸的热带丛 林中展开,九死一生的异国征战,无奈的结局,让眼前这个年近六旬、并不挺拔的老人,眼中闪过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金三角搏命15载,能活着回来,他是荒 唐

  • 林彪被友军枪击下马 一子弹换十车子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彪,友军,枪击,下马,子弹,十车,平型关,激战,威震天下

    平型关激战威震天下,“常胜将军”美名一夜遍神州。八路军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五台山五师分兵经略三晋。林彪喜极而悲,阴沟里翻船,挨了影响他政治生涯的一粒冷枪。骁将自有骁将的礼节,卫立煌探望林彪的礼物与众不同:一百万发步枪子弹、二十五万枚手榴弹和一百

  • 苏联战胜小国芬兰付出代价 伤亡百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联,战胜,小国,芬兰,付出,代价,伤亡,百万人,20世纪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拥有巨大的军事实力:军队人数多达500万,以及包括空军的强大的各军种部队,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战胜的。1939年8 月,苏联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得苏联可以在波罗的海地区大干一场。在尽力迫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妥协(这是将它们吞并到苏联的 前奏)以后,苏联

  • 1941年斯大林为何对德军的侵犯闭口不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1941年,斯大林,为何,德军,侵犯,闭口不谈,本文,载于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2期,原标题为“1941年夏苏军惨败的不解之谜”严秀老先生曾撰文谈及发生在1941年的咄咄怪事:希特勒全面进攻苏联的前一周,苏联塔斯社正式发表声明,称德国决不会进攻苏联,且言之凿凿。以下是1941年6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的声明(有删节

  • 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为何曾背负汉奸骂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战,牺牲,将领,何曾,背负,汉奸,骂名,到底,是以,明志

    到底是不是以死明志1940年5月16日下午,湖北省宜城市南瓜店十里长山,这绝对是一场惨烈的鏖战,日军第39师团在第3飞行团独立轻轰炸第44战队、第75战队和20余门大口径重炮的直接掩护下,投入5000余兵力。这天是晴天,但从早到晚整个战场都笼罩在炸弹、炮弹和手榴弹的爆炸硝烟中,战斗几乎全都是在烟雾中

  • 中国军官亲历美航母 起降体验逮捕着舰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军官,亲历,航母,起降,体验,逮捕,着舰,当今,参观

    当今参观过航母的大有人在,然而乘军用飞机在航母上起降过的人,则寥若晨星。我在泰国工作期间,曾乘坐美军“灰狗”运输机在“独立”号航母上起降,并极为罕见地对航母核心区域进行了参观。美军在此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塑造公众形象和对外展示武力的做法,令我印象深刻。在飞

  • 明朝兵力四百万 为何打不过清军十二万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兵力,四百万,为何,不过,清军,二万,败的,直言,二月

    对腐败的直言,让二月河的“反腐专家”名号近来甚于“历史小说作家”,更因去年被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称为知音而“名声大震”。近日,二月河的首本 反腐文集《二月河说反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二月河说自己不是反腐专家,也

  • 十万元军攻打日本到最后仅仅生还三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十万元,攻打,日本,最后,仅仅,生还,三人,覆亡,蒙古,舰队

    覆亡蒙古舰队“豆腐渣”战船公元1274年和1281年,日本两次从蒙古大军的攻击下死里逃生,日本人将此归功于天佑日本的“神风”。然而最新的考古发现却表明,蒙古军队使用的“豆腐渣”战船才是战争逆转的关键公元1274年10月,元至元十

  • 清军武器不比英军差 为何清军会惨败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军,武器,不比,英军,为何,惨败,鸦片战争,中英,双方,武

    在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武器杀伤效果的差距,远比武器性能悬殊得多。清朝的失败,首先是制度上的失败,然后是技术上的失败。糟糕的滑膛枪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装备的标准轻武器是前装燧发滑膛枪。说实话,这不是先进武器。近代步枪武器技术的几个重在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武器杀伤效果的差距,远比武器性能悬殊得多。清朝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