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夏三川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三川口之战的结果与影响

宋夏三川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三川口之战的结果与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3 更新时间:2024/1/23 8:43:22

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以宋败夏胜收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背景

西夏建立以前,元昊就采用联辽抗宋的策略,多次进攻宋朝边境,扩大自己的疆域和掠夺财物。由于北宋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奉行屈辱退让的政策,更加助长了元昊不断掳掠和扩张的野心。西夏建国后的第二年元昊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威,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便开始对宋朝边境大举进攻。延州既是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要地,也是西夏出入的要冲。因此成为元昊对宋战争的第一个目标。

在西夏南部边界与宋毗连相接之处,有一条横山山脉。该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在东到麟州(今陕西省神木县北)、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境),西至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渭州(今甘肃平凉)2000余里的边境线上,形成了一条宋夏天然分界线,称为“山界”。

自元昊建国之后,宋夏两国均沿着横山一线积极布防。元昊为了突破宋军防线,经过多次试探性的进攻和派人侦察,终于摸清了宋朝整个西北边防的情况。宋陕西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后设环庆路),边砦排列甚密,且有宋宿将刘平、赵振等把守,加上“蕃部素不知其山川道路”,很难打开缺口;泾州(今甘肃泾川)、原州(今甘肃镇原)一带(后设泾原路),壁垒坚固,屯兵颇多,尤其是戍守于这一带的蕃部弓箭手,“甲骑精强”,元昊以此为突破口,也不能稳操胜券。至于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西南)一带,有吐蕃首领瞎毡率兵驻守,并与宋结成联盟,牵制西夏。唯有陕西鄜州(今陕西富县)、延州一带(后置鄜延路,延州即为该路的治所)。“其地阔远,而贼所入路颇多。又寨栅疏远,士兵至少,无宿将精卒,熟谙山川形势”。加上延州知州范雍怯懦无谋,延州外围金明砦守将都巡检李士彬贪暴愚顽,部下怨声载道。相比之下,是元昊比较理想的和稳操胜券的突破口。

前奏

为了攻取延州就必须先扫清外围的屏障,这就是金明十八砦,当然也有三十六砦的说法,守将李士彬是西北世族名将李继周之后,李继周当年曾经大破夏军,获器甲六十余万,可惜李士彬虽然号称铁壁相公,实际确是个有勇无谋之辈,为人残暴,本来他因为杀死自己的堂侄女在内的几个亲戚犯了死罪,但考虑到是功臣之后,宋廷就免去了死罪。李元昊针对李士彬为人贪暴,他手下士兵虽多达数万,但基本上是蕃兵忠诚度差的特点,开始了他的阴谋,首先行反间计,试图借宋人之手,轻取李士彬首级。他派人捎书信、锦袍、金带投置金明砦境上。书信大意是说同李士彬相约叛宋。不料该反间计被鄜延副都部署夏随识破。当有人怀疑李士彬对宋不忠时,夏随即辩解道:“此夏人行间耳,士彬与羌世仇。若有私约,通赠遗,岂使众知耶?”其次,行诱降之计。反间计失败后,元昊暗中派人到金明寨,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不料士彬斩使拒降,此计又成泡影。

李元昊不甘失败又想出一条毒计,派出大批士兵假投降,李士彬原来准备把这批人送到南方,但后来听从范雍“以德怀远”的建议,统统收编入本军。李元昊见计谋得逞,突然围攻李士彬,大批内应也同时杀出,李士彬大败,内应又故意牵了一匹劣马给他骑,李士彬结果被李元昊逮住,割了耳朵。

金明砦一败,延州就暴露在西夏军面前了,李元昊早先派一个叫贺真的军官去范雍那里表示西夏愿意放弃独立,范雍信以为真,延州防备极为薄弱,石守信孙子石元孙带兵在外援救土门(今陕西省安塞县镰刀湾),城中只有几百个士兵,而延州城则是"夹河为两城,雉堞卑小,兵士登九州台瞰城中如画"。李元昊军势浩大,史载"夏人大寨在城北五十里五龙川口,其后队直接鱼家庄,庄去州二十里,较其众约十余万。"范雍哪见过这副阵势,被吓破了胆,丑态百出。钤辖卢守勤也没了保安军一战的勇气,吓得号啕大哭。范雍和卢守勤于是谋划和西夏人议和,命令都监李康伯出城谈判,李康伯听到范雍要议和大怒,当即义正言辞拒绝,同时要范雍把自己斩了,至于命令决不接受,范雍和卢守勤心中有鬼,也不敢发作,只好连忙召集人马保卫延州。

过程

正在延州危急时刻,一支精锐的宋军部队正在飞速昼夜兼程赶往延州,带队的正是宋朝的名将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石元孙上边介绍了,刘平稍微介绍一下,此人堪称文武双全,弓马娴熟,武曾经剿匪立功,文居然进士及第,曾经担任监察御史,最后出任西北的高级军官,曾经准备上书仁宗皇帝,阐述攻取西夏的方略,不过奏折还没上交,一场大战就等着他了。最早刘平先是在庆州接到援救土门命令,所以匆忙带了3千骑兵出发了,和石元孙会合后又接到命令援救延州,同时刘平向各路人马发出集结命令。刘平急着往前赶,走到离三川口(今陕西省延安市枣园)10里发现其他各路人马没到,又向回走20里终于和鄜延路都监黄德和部2千人,以及巡检万俟政、郭遵部会合,宋军总的数量宋史记载"步骑万余"。

西夏军约10万人,宋军处于明显劣势,有部下向刘平提出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刘平平时为人侠直,又有点轻敌,道"义士赴人之急,蹈汤火若平地,况国事乎!”毫不犹豫的杀向延州。李元昊听到消息心生毒计,派人假冒范雍手下,对刘平说,范雍在东门等候将军,不过怕奸细混入,希望将军的部队分批开拔。此时刘平离延州20里,刘平先后发了50队2500名士兵,这时发现先前的使者不见了,知道有诈,立即部队结成战斗队形,继续进发,在离延州5里的三川口(今陕西省延安市枣园)突然遭遇李元昊的部队,只见西夏军"四山鼓角雷鸣,埃烟斗合,蕃兵墙进",很快两军中午时分隔延水对峙,双方阵型都很稳重,排出防守型的偃月阵,这是个适合长程弩箭发挥的阵型,大将据中,两翼可以对中间的敌军发动钳形攻势。

西夏军首先开始进攻,他们涉过延水后改变阵型,变为横阵冲击队形,刘平立即下令大将郭遵和王信带骑兵半渡而击,大将郭遵,手中铁鞭,铁枪,一共有90多斤,王信也曾经生擒盗匪70余人,勇悍过人,两人都是有名的勇将,听得命令当即杀了过去。李元昊见郭遵一马当先,下令麾下一名勇将前去阻挡,郭遵一鞭就把敌将脑袋砸得粉碎,宋军大呼,郭遵带兵奋击,“所向披靡”,西夏军队死伤惨重,当即被击毙数百人,更有近千人溺水身亡。但西夏人数太多,而且训练有素,所以依然阵型不乱,郭遵的骑兵队没能攻入西夏核心阵地,西夏人不顾伤亡,前仆后继杀了过来,宋军乱箭齐发,西夏人没法靠近,就取来了巨型盾牌,掩护前进,刘平见势身先士卒,立即带领宋军蜂拥向前,展开混战,西夏军死伤惨重数千人阵亡,盾牌统统被宋军夺取,刘平头部、腿部都受了伤,但仍然坚持战斗。残酷的战斗还在继续,西夏人继续不知疲倦不顾伤亡的进攻,日暮时分从西南方向冲击宋军,宋军队列被冲散。危急时刻大将卢政带领200名士兵的强弩队赶到,乱箭齐发,西夏军又拖着同伴的尸体退了回去,但此刻宋军连番恶斗,消耗也很大,大将卢政建议暂时退却,说此处四面是山,天色夜晚了,如果敌军趁夜色居高冲击,我们很难抵挡,但刘平否决了这个提议。这时候西夏军暂时退却,宋军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不少将士拿着战利品到刘平面前邀功,刘平见将士有所松懈,连忙道:“形势危急,你们先自己把功劳记着,打完了,我一定重赏。”谁知话还没说完,西夏人派出轻装部队飞也似的杀到了宋军阵前,宋军一阵慌乱,加上征战疲惫,被西夏人一冲,有点支持不住,阵列向后退了30多步,前军4个指挥2000名骑兵被包围,加上宋军旗号系统混乱和刘平失去联络,正在紧要关头,宋军后军都监黄德和贪生怕死,见前军后退,就带兵逃往甘泉,刘平的儿子拉住黄德和马,苦苦哀求黄德和回军,黄德和不听,一溜烟就没影了。宋军见后军奔逃,士气沮丧,纷纷逃散,刘平极力阻止,留下了上千人继续抵抗,西夏人见宋军大乱,加紧攻击,宋将郭遵见大势已去,大呼杀贼,独自一人杀入西夏战阵,杀的西夏军人仰马翻,西夏军无法抵挡,连连后退,郭遵立即殿后护卫宋军退却,舞动大槊击杀左冲右突,无人可当。西夏人用铁索企图拦住他,郭遵此刻已经杀疯了,这些铁索统统被其打断,西夏人只好调来弓箭手,郭遵的战马中箭倒地,西夏人疯狂的冲上来将其杀害。

宋军此刻彻底溃败,但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们边战边退,和西夏人激战了三天,一直退到西南山,西夏人少有退却,刘平带着残兵修建了7个寨子。

李元昊得意洋洋,晚上派人求见刘平,刘平不理睬,接着又派人伪装宋军送文书,被刘平斩首,又派人高呼“汝降乎?不然,当尽死!”刘平不应。李元昊恼羞成怒,带领骑兵冲击,宋军早已精疲力尽,那里架得住虎狼冲击,顿时大乱,被一分为二,在军阵东边巡查的刘平和石元孙被俘获,残余宋军被全部歼灭。三川口战役结束。

刘平被俘后,威武不屈,破口大骂李元昊,说道“我头颈三尺长,等着你来砍呢。”刘平一直不肯屈服,病死在西夏,至死也没能踏上故土,石元孙被放回了宋朝,不久病死了。

刘平失败了,但是他的失败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刘平以少量部队拖住了西夏军主力,此刻宋军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寨主张岊,袭破浪黄、党儿二族,斩军主敖保,并代钤辖王仲宝,以兵入贺兰谷,击败蕃将罗逋于长鸡岭,李元昊接到败报,焦头烂额,只好退兵。

不少文章仅仅认为是天气下雪才使得退兵,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刘平和西夏会战,地上已经积雪很深,宋史记载“时平地雪数寸“,可见当时天气就已经不好了,西夏退兵天气不过是其中一个次要原因罢了,即使是因为天气也正是刘平的自杀式战斗,才赢得了时间,促使包括天气在内的变数增多。

从战术看三川口是失败了,但从战略上看,刘平达到了其目的,宋军的指挥部延州保全了,当然刘平应该说指挥上也有不少商榷之处,不过瑕不掩瑜,刘平、石元孙、郭遵、万俟政等被俘和牺牲的将领不愧为帝国英烈。

结果

夏军在三川口全歼刘、石部之后,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延州危在旦夕。这时恰逢天下大雪,寒风凛冽,夏军缺少御寒衣物,遂致军纪松弛,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军队无心再战。元昊又得报宋麟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砦主张岊,代州钤辖王仲宝率兵攻入夏境,于是率军回师,延州才解围。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战后黄德和诬蔑刘平叛宋,刘平家属被逮捕,但金明寨的有2士兵逃回说出了真相,但文彦博企图找他们的时候,2个士兵不见了,估计很可能被灭了口,不过大将卢政逃回后,似乎真相大白了,但案件还是拖了大半年,很多边民要告御状说出真相,被人阻止,富弼发现后纠正了这一情况,皇帝更多的了解了实情,不久韩琦范仲淹庞籍,文彦博这些巨头纷纷出来说话,刘平终于平反,庞籍将黄德和腰斩,头颅挂在了延州城头,也算是对刘平的籍慰吧,大将卢政,王信没死后来都成了名将,宋朝派出了能干范仲淹,韩琦,庞籍等人出任西北军事长官,宋军旗号系统得到了改进,大将周美发动了一系列反攻陆续收复了包括金明寨的一些失地,任福的“打族”行动非常顺利攻陷了白豹城,但是宋廷内部的儒士们一如既往无休止的的在为攻守问题进行辩论,就在此时好水川战役爆发了。

主要影响

三川口之战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

三川口败后,黄德和反诬刘平降敌,刘平家属被官方逮捕。金明寨有两士兵逃回说明真相,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在河中府置狱,派庞籍前往调查,庞籍调查后称“德和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黄德和被判腰斩,枭首于延州城下。此时宋廷以为刘平已死,追赠朔方节度使,谥壮武,“子孙及诸弟皆优迁”。不久有党项人来报刘平“在兴州未死,生子于贼中”。宋廷不信。后来同被俘的石元孙放还返宋,确定刘平未死。刘平后来卒于兴州。

标签: 三川口之战

更多文章

  • 宋夏永乐城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永乐城之战的结果与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永乐城之战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西夏国王秉常听闻宋欲在夏、银、宥三州交界之处筑永乐城(又名银川砦,今陕西米脂县西)屯兵戍守,甚感威胁,遂遣军三十万,前往攻取。宋军在此役之中的损失约在二万到三万战斗部队以及留在城内的厢军和保甲等,二十万为后人政治目的而夸大。永乐城之战后,宋神宗开始悔悟,而不再轻言开战。

  • 宋夏战争持续了多久?宋夏战争爆发了几次?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夏战争

    宋夏战争指的是发生在北宋时期西夏和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北宋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 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得到了中国哪些援助?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印巴战争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看中国如何帮助巴基斯坦。1965年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巴印边界库奇兰恩地段发生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接着巴军在克什米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攻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拉加附近,战局对巴有利。但印度从侧翼进击,大军直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截断巴军后路,巴军在克什米尔渍败,乃集中全力守御拉合尔,

  • 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年?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损失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等3个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的一场战争。战争发生于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驻军司令梅南德兹少将向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摩尔少将投降,英军获胜并重新占领群岛,战争结束

  • 三国石亭之战的历史影响与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发生于公元228年的曹魏和孙吴之间,当时魏军十万、吴军九万兵力,双方旗鼓相当,最终吴军获得了胜利,魏军阵亡、被俘万余人。石亭之战简介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

  • 弓和弩的区别 弩为什么没有取代弓?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弩

    弓弩与弓箭的区别弓弩是弓箭的前身,它们的区别在以下几点:弓箭分为软弓和硬弓:软弓的射速高,但是威力低,射程短,通常是骑兵使用;硬弓的射速低,但是威力高,射程长,通常是步兵使用。中国古代使用的是复合弓,特别是元朝。这种弓兼顾了软弓和硬弓的优点,射速、威力和射程都很好。给西方的重骑兵留下了可怕的回忆。弩

  • 北宋后期“河湟之役”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河湟之役的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河湟之役

    收取青唐又称河湟之役、王厚收取青唐,是北宋中后期拓边运动的高潮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哲宗亲政后奉行“绍述”时,王厚“用荐者换礼宾副使、干当熙河公事,并先后取得一系列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偕王瞻等攻取邈川、青唐。哲宗去世、向太后垂

  • 宋金川陕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川陕之战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川陕之战

    川陕之战是11301134年(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四年,金天会八年至十二年),在宋金战争中,宋军在川陕地区粉碎金军重点进攻的作战。此战,宋军依险设防,充分用地利之长,军民同忾,粉碎了金军对川、陕的重点进攻,使西北防务得到暂时巩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金对决金朝三次大

  • 宋金黄天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黄天荡之战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天荡之战

    黄天荡之战为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金天会九年),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东西水域,截击金军归师的著名水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背景公元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会八年)十月,金军第三次南下深入长江地区,攻破建康(今南京),直逼临安。宋高宗赵构南逃

  • 宋金东京保卫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东京保卫战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京保卫战

    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李纲、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的重要战争,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宋徽宗、宋钦宗等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不抗战、打击抗战派将领,使得宋王朝在东京保卫战中失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