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垓下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垓下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垓下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垓下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30 更新时间:2024/1/16 22:45:22

垓下之战,是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决战。

刘邦背约

公元前203年,陈平与张良力劝刘邦撕毁楚、汉鸿沟和约,“击其暮归”。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此时不待更待何时,正是天亡项羽之际,刘邦正有此意,遂根据张良、陈平的建议,趁楚军锐气消磨殆尽的退兵路上之发起追击。

阳夏之战

不久,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军击败楚军取得阳夏(今河南太康),樊哙俘获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彭越趁项羽向南撤退到夏阳之机,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刘邦趁项羽退军之际率领汉军发起追歼在阳夏大破项羽率领的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汉军光俘虏就有五千楚军。汉军取得阳夏,项羽率领的楚撤退到固陵。

此时,刘邦另派刘贾南渡淮水包围寿春,刘贾很快到达。刘邦与项羽在固陵对峙时,防止项羽南逃派刘贾在寿春招降周殷断项羽向南逃后路。楚大司马周殷叛变楚王,帮助刘贾攻下九江,迎接九江王黥布的军队。后来,周殷和黥布率军

在垓下和刘邦会合,共同攻打项羽。

固陵之战

刘邦率领汉军追击项羽到了固陵,项羽率领的楚军为了摆脱汉军,发动反击攻打刘邦。刘邦率领的汉军一度受挫。刘邦在各路汉军没到的情况下,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选择高壁深垒防守战,为接下来的反击战做准备。

不久,灌婴、靳歙率领骑兵军团从彭城往固陵而来。刘邦亲自去固陵东边颐乡,与灌婴率领的汉军骑兵会合。

项羽得知灌婴、靳歙等率领汉军东来后为防自己被包围,项羽南退守至陈下,刘邦在灌婴、靳歙率领精锐骑兵到来后,发动反攻。汉将宣曲侯丁义率领骑兵和汾阳侯靳强率汉军为先锋,攻固陵楚军,便击破了楚大将钟离眜的部队,揭开了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胜利的序幕。

陈下之战

项羽向南逃跑到陈县,刘邦与灌婴在颐乡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会合,刘邦率领汉军主动出击(有周勃、樊哙、灌婴、靳歙、夏侯婴、蛊逢、丁义、靳强、灵常等将领),在陈下(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斩杀楚军十几个大将。项羽在陈下大败,陈公利几投降,汉军占领陈县。陈下之战后,项羽败局已定,韩信、彭越、英布等率军前往垓下,与刘邦会合,一同包围项羽。

大战垓下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汉军参战兵力已超过60万人,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东(今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前军,刘邦调度孔聚为左翼,陈贺(费将军)为预备军在韩信军后待命,刘邦坐镇中军,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亲率前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刘邦即时调度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率领前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由于项羽在围困中被击败,后人将韩信的这一战术称为“十面埋伏”。战败后,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四面楚歌

楚军在垓下之战中受到决定性失利,然而仍然有着激烈的抵抗。刘邦乃设计令汉兵学唱江东楚国民谣,是夜,四面皆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率八百骑乘夜向南突围,渡过淮水后,身边只剩百余骑。

自刎乌江

汉军至黎明时才发觉项羽脱逃,由汉将灌婴率五千骑追杀。楚军一度迷路,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南)被追上。几度冲突后,项羽身边仅剩26人,终于突围到长江北岸的乌江。乌江亭长建议他前往江东,但项羽自觉起兵有八千江东子弟追随,今日孤身而还,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过江。不久,汉军数千骑追至,项羽令二十六骑下马步战,毙杀汉军五百余人后,乃挥剑自刎而亡。至此,刘邦获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战争后续

项羽自刎乌江后,尸体被吕马童等五位汉军将领获得。五将争功,将尸体分成五块,献给刘邦邀功。刘邦将五将都封为列侯。

垓下之战后,刘邦继续进攻楚地,派兵夺取吴郡,招降会稽等郡。同时,刘邦率领汉军在颍川击败陈公利几,楚地反抗势力都逐步瓦解。到此,项羽控制的楚地,除了鲁地继续抵抗刘邦外,其他地区都向刘邦投降。

之后,汉军灭掉项羽分封的临江国、杀临江王共尉,诸侯王中不再有势力反抗刘邦。

鲁地投降后,楚汉战争正式结束,刘邦取得了彻底胜利,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项羽下葬。

标签: 垓下之战

更多文章

  • 白登之围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白登之围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的事件,这也是是平城之战中最重要的战役。战争背景匈奴是位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代称为荤粥,商代称为鬼方,周代称为猃狁,秦代称为匈奴,其生活以

  • 赵灭中山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赵灭中山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山

    赵灭中山之战,是战国中期的一场战争。从公元前307年打到公元前296年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背景赵国方面中山国位置图当时赵国除了有强秦的威胁外,中山国也是赵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中山自魏文侯时期复国后,便雄据在河北中部一带,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在赵武灵王即位以前,就依持齐、魏两国的支持,侵略赵国,成为

  • 垂沙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垂沙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垂沙之战

    垂沙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01年,是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历史背景垂沙之战战国中期,齐与楚,本来坚持“合纵”,但是楚怀王改变联齐抗秦政策,转而与秦昭王联合。齐国便伺机报复楚国。齐在孟尝君执政时,继续采用“合纵”之策,并远交近攻,联合魏、

  • 伊阙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伊阙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了打开东进中原的通道,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一场大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

  •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襄樊之战

    公元219年关羽做了两件轰动天下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当着孙吴使者诸葛瑾的面怒骂孙权:“吾虎女焉嫁犬子?”,随后关羽还冒了一句话,“如不看在丞相之面,立斩汝首!”,关羽这句话与他在白马斩杀颜良之前,所说的傲气大话,简直是如出一辙。第二件事情,就是关羽在

  • 晋阳之战为什么赵襄子最后可以反败为胜?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是古代一场著名战役,以赵襄子反败为胜,智伯身死族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地而结束,那么赵襄子最后能取得胜利的秘诀是什么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当时的赵氏已经有皋狼、晋阳、长子、楼、温等十几座城池,赵襄子最终选择的城池无疑透露出其超高的智慧:襄子将出,曰:“吾何走

  • 唐平萧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铣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就在唐朝刚刚击溃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强敌,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不久,南方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萧铣,竟然被唐朝将军李靖,一举击溃了!当这个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包括李渊在内的所有唐朝高层,都对此深深震惊。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没人想过李靖率领的一支唐朝偏师,能够直接灭掉

  • 井陉之战爆发的过程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井陉之战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佯顺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兵法)井陉之

  • 繻葛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繻葛之战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史称繻葛之战。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场战争十分特殊。之所以说是特殊,是因为交战双方的身份。参与这场战争的双方,

  • 石亭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石亭之战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