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井陉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井陉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井陉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井陉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15 更新时间:2024/1/24 11:09:57

井陉之战是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之间的战役,韩信最终以少胜多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背景

荥阳成皋一带,楚汉两军相持。刘邦决定派韩信和曹参率军北上。韩信与曹参破魏国后,刘邦收回大部分韩信兵权。之后,刘邦派韩信、张耳一同率领精兵三万向北进攻代王陈余及其所扶植的赵王赵歇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根据刘邦战略部属命令韩信与张耳率三万人下井陉击赵。赵王歇命成安君陈余聚兵于井陉口迎击。当时,赵军号称有二十万(实数没有[“井陉”两边石壁峭狭,车不能方轨,骑不能并行,险厌难行,]如此狭窄的地方,这种地形无法支撑十万规模兵力),且先扼守住通向赵国的路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

得知赵王歇派兵北上后,刘邦率领靳歙周緤汉军等主力进攻赵国邯郸地区。邯郸失守后,赵王歇逃往襄国。刘邦军由邯郸北上攻打襄国,将赵王歇围困在襄国。

由于部分赵地被汉军占领,赵王歇被围困,陈余率领的赵军都担心后方不稳。

战场地势

井陉口是太行山的险要关隘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汉军欲取赵国就得要先通过这条驿道。

两军部署

赵国谋臣李左车主张将韩信的队伍逼到崎岖难行的井陉口,赵军深沟高垒坚守,不与汉军正面交战,再派三万精兵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围困汉军,使之因粮草不济而败。但陈余认为韩信兵少而疲,而且南路还有汉军总指挥刘邦率领主力进攻,北路还有陈稀会师,如果汉军三面夹击那是进退两难。于是决定,占据有利的地形,遵从兵书上“倍则战”的道理,正面与汉军交锋。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陈余有动摇之心后,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半夜时点两千轻骑,命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乘天黑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嘱咐他们一见到赵军倾巢而出就偷入敌营,换上汉军旗帜。

在明方面,韩信摆出大将旗仗,令汉军主力全部到井陉口的河边背水列阵,以更增陈余的轻敌之心。

战斗经过

首先韩信向赵军叫阵。陈余见中路韩信张耳偏师兵少,南路还有汉军总指挥官汉王刘邦率领靳歙、周緤、灌婴周勃、召欧、卢绾、刘贾汉军主力进攻并且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代地北路又有曹参陈稀会师汉军,万一汉军三路包夹将对自己不利,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接战不久后诈败,假装逃得连战鼓和旗帜都来不及带。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这时,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则乘机攻入赵军空营,遍插汉军红旗。

汉军因背河而战,无路可退,人人咬紧牙关拚命,与赵军殊死决战。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于是打算退兵回营,稍事休息后,再做打算。谁知一退到营前突然发现营垒已插满汉旗,赵军以为汉军已经捉了赵王和他的将领,占领赵地。赵军队形立时大乱,兵士四散逃命,陈余无力禁止。这时退到水边的汉军掉回头来趁势反击,配合营内的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陈余率领败军逃窜。汉军发起猛烈追击,再败赵军于部县(今河北高邑东)。

在赵军战败的混乱中,陈余被汉军斩于泜水上。

后记

战后汉军将士问韩信:“怎么这违反一般兵法的背水阵竟能取胜?”韩信笑道:“兵法上不是都说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我给你们一条生路,士卒们能拼死作战吗?”诸将这才领悟了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而致胜之奥妙,对韩信大为钦服。

影响

陈余被斩于泜水上后,韩信率军南下。韩信军和刘邦军南北夹击襄国。随后,汉军攻破襄国。

赵王歇在襄国被刘邦俘获,亦死。同年,项羽遣骑兵渡河争夺赵地,被汉军击退。之后,在韩信的建议下,刘邦封张耳为赵王。

陈豨定代

根据《秦楚之际月表》记: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一月,代归属汉,为太原郡,另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陈豨在战争中曾以游击将军别定代,可见定魏定代之后,陈豨也没有闲着,而是参与灭赵之战。

标签: 井陉之战

更多文章

  • 固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固陵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固陵之战

    固陵之战,汉五年(前202年)十月发生,是楚军为了摆脱汉军追击在固陵发起的反击战。楚汉广武相持近一年,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汉王刘邦遣使劝说项羽请归刘太公讲和。汉四年(前203年)八月,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送还太公、吕雉,率军东归。张良、陈平献策趁项羽

  • 垓下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垓下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是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决战。刘邦背约公元前203年,陈平与张良力劝刘邦撕毁楚、汉鸿沟和约,“击其暮归”。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rdq

  • 白登之围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白登之围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的事件,这也是是平城之战中最重要的战役。战争背景匈奴是位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代称为荤粥,商代称为鬼方,周代称为猃狁,秦代称为匈奴,其生活以

  • 赵灭中山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赵灭中山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山

    赵灭中山之战,是战国中期的一场战争。从公元前307年打到公元前296年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背景赵国方面中山国位置图当时赵国除了有强秦的威胁外,中山国也是赵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中山自魏文侯时期复国后,便雄据在河北中部一带,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在赵武灵王即位以前,就依持齐、魏两国的支持,侵略赵国,成为

  • 垂沙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垂沙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垂沙之战

    垂沙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01年,是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历史背景垂沙之战战国中期,齐与楚,本来坚持“合纵”,但是楚怀王改变联齐抗秦政策,转而与秦昭王联合。齐国便伺机报复楚国。齐在孟尝君执政时,继续采用“合纵”之策,并远交近攻,联合魏、

  • 伊阙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伊阙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了打开东进中原的通道,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一场大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

  •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襄樊之战

    公元219年关羽做了两件轰动天下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当着孙吴使者诸葛瑾的面怒骂孙权:“吾虎女焉嫁犬子?”,随后关羽还冒了一句话,“如不看在丞相之面,立斩汝首!”,关羽这句话与他在白马斩杀颜良之前,所说的傲气大话,简直是如出一辙。第二件事情,就是关羽在

  • 晋阳之战为什么赵襄子最后可以反败为胜?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是古代一场著名战役,以赵襄子反败为胜,智伯身死族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地而结束,那么赵襄子最后能取得胜利的秘诀是什么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当时的赵氏已经有皋狼、晋阳、长子、楼、温等十几座城池,赵襄子最终选择的城池无疑透露出其超高的智慧:襄子将出,曰:“吾何走

  • 唐平萧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铣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就在唐朝刚刚击溃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强敌,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不久,南方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萧铣,竟然被唐朝将军李靖,一举击溃了!当这个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包括李渊在内的所有唐朝高层,都对此深深震惊。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没人想过李靖率领的一支唐朝偏师,能够直接灭掉

  • 井陉之战爆发的过程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井陉之战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佯顺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兵法)井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