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安庆保卫战死了多少人 李秀成为何不救援安庆

安庆保卫战死了多少人 李秀成为何不救援安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51 更新时间:2023/12/24 9:03:31

安庆保卫战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太平军投入数十万兵力,而湘军的兵力也有六七万,数据显示,此战中光是太平军伤亡人数就达到了32000多人。安庆对太平天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陈玉成死守不成被俘虏,而很多人就好奇,当时刘秀成为何不救援安庆呢?

安庆保卫战死了多少人

安庆保卫战是曾国藩领导的清军与陈玉成、李秀成领导的太平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太平军最终没有能够守住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安庆,安庆最终被清军攻陷,安庆保卫战战斗进行的非常的惨烈,太平军与清军在安庆城外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战斗,太平军死伤惨重,清军也损伤不少。

1861年5月末,清军趁陈玉成到天京请求救兵,不在军中的机会,集结重兵向太平军阵地赤冈岭发动进攻。一周后,四千太平军守军孤立无援,粮绝,营垒被攻破,湘军未留一名活口。紧接着,清军又向菱湖北岸的太平军营垒进攻,八千守军粮食耗尽后向曾国荃投降,全部被斩首。

陈玉成从天京回到桐城,8月25日,陈玉成亲临前线指挥太平军对安庆进行救援,太平军与清军在安庆城外进行了血战,尸体填平了壕沟,血水将河水染红。太平军与清军死亡不可计数。

1861年9月5日,清军用炸药炸开了安庆城墙,清军与太平军展开了激战,太平军两万多守城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清军虽然成功攻陷了安庆城,但是也死伤非常的多。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场主要战役之外,在安庆保卫战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战役,只不过激烈程度比较低一些,但只要是战斗都会有死伤。安庆保卫战死了多少人?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出安庆保卫战仅仅在主要战役中太平军死亡人数就达到32000人之多,再加上没有计数的,再加上清军的死亡人数,可见安庆保卫战死亡人数应该大大的多于32000人。

李秀成为何不救援安庆

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是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个人认为陈玉成是位英雄,不仅仅是从他就义时大义凛然地说“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而是看他平时行军打仗就是一大丈夫所为,有勇有谋,敢作敢当,可惜的是他的合作主是李秀成,这李秀成就是一直都觉得他是个表现很奇怪的人。当然也不是从他后来被擒后有乞求活命的想法,这蚂蚁尚且苟且偷生,何况人嘛,像陈玉成,谭嗣同,李大钊这样能做到从容就义的那是万代景仰的模范,是难得的,我们不必苛求多数人能做到。为什么要说李秀成是个表现很奇怪呢?我来慢慢跟你说。

曾国藩在家丁忧,经各方面的形势逼迫下,咸丰九年二次出山,这时他和胡林翼、左宗棠一起制定了夺取天京上游重镇安庆,然后从安徽、浙江、上海兵分三路挟击天京的战略意图。于是湘军主力全部集中赶往安庆,要攻取这座天京上游城市,以俯视天京,扼住太平天国的咽喉要道。太平天国的人知道湘军要不惜一切力量夺安庆后,也马上开会了,最后由洪仁干策划,洪秀全拍板,由陈玉成、李秀成具体执行,一场太平军屡试不爽的“围魏救赵”的计划出台了,由陈玉成从江北,李秀成从江南两路出兵湖北,去夺取武汉,湘军必然分兵来救,这时再发挥太平军最擅长的大军团大运动的优势,回师攻打围安庆的湘军。

计划制定好了,下面该执行了,曾国藩一手操办的湘军倒是对老曾的命令言听计从,多隆阿、曾国荃、李续宜、鲍超等一批猛将带各营的兵马齐聚安庆。围城的围城,打援的打援,各就各位。可太平军这执行力明显就太慢了,陈玉成倒是带军出发了,可李秀成却是一拖再拖,等到陈玉成打到黄州后,听到安庆危急,回军支援安庆的时候,李秀成才出发,可他带的兵马战斗力不强,虽有号称十几万,但曾国藩在写给曾国荃的书信中说,只要几千人的部队就可以对付李秀成,当然他的几千兵是指湘军,而不是没什么战斗力的绿营部队。可见李秀成把他精锐全部留在了他的根据地浙江,他带的兵可能全是临时招的,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新兵或老弱兵。

李秀成一共有三次直接帮助解除安庆之围的机会,第一次是在江西,打到九江时,他只要下令围攻九江,就可以让湘军分兵来救,当时湘军猛将鲍超就在安庆和九江之间,曾国藩命他在原地待命,如果李秀成攻九江,就支援九江,如果李秀成不取九江,再奔安庆去围城打援。正如曾所料,李秀成不敢碰九江这个硬骨头,绕开九江,进入湖北,此时按曾国藩和胡林翼、左宗棠商量的战略,集中全力围攻安庆,所以湘军全集在安庆周围,湖北兵力空虚,李秀成一直打到了武昌县,来到武汉城下,这是湖广总督,湖北巡抚的办公地方,胡林翼听说,急得都吐血了,就想带着李续宜回师武昌,因为他是湖北巡抚,夺没夺取安庆可以从缓,丢了办公室可是要掉脑袋的罪呀。可这时李秀成又撤军了,这时他如果去安庆协助打围城的湘军,也可能使安庆战争局势有转变。他也没到安庆去支援陈玉成保安庆,而是直接回到了浙江,他的根据地。这李秀成的表现就很奇怪了?

这是为什么呢?后人分析说李秀成没有大局观,只想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不想把一位太平天国后期优秀将领说得这样不能才堪大用,他两破江南大营,攻取杭州,这些战略都是他主要策划的,带兵上前线的也是他,战术水平也是一流,我不认为这样一个人物认不清大局,我更愿意从人性上面来分析。

太平天国自杨韦之乱,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在军事方面封了四位主将,分别是前军主将陈玉成,后军主将李秀成,左军主将李世贤,右军主将韦俊,李世贤和韦俊也就是辅助性的,主要还是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为擎天柱,当然了这两人好像应该还要分个轻重,不会平起平坐的那么刚好。从排名前后可以看出来,陈玉成还是略重于李秀成。

所谓前军主将就是以天京为中心点,向前必然是往北,不会向南到东海去游泳,那么这前军主将在当时有安徽,陈玉成的势力范围在安徽一带。而后军主将李秀成呢,你不用了解多少历史,只要看一下中国地图,就知道从地理上看是江浙一带,这大后方不错吧,最富庶的江南归李秀成了管了,再换句话说,陈玉成封了个安徽巡抚,李秀成封了个浙江巡抚,当时来说浙江比安徽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重要,应该是李秀成高兴才对,可要想到这大后方再往后就是汪洋大海,那时太平天国可能还没有要在海上争霸的雄心,这也就是说李秀成的地盘顶多再往江苏,上海扩大一点,而陈玉成就不一样了,在他的前面是大半个中国,一个蛋糕有一大半等着他去吃呢?

李秀成想到这么多,洪秀全可没想到这么多,从他封的这四员主将的名号来看,他早已失去了统一中国的雄心了,他只想保住他在天京的荣华富贵。李秀成心里想了这么多就有点不舒服了,所以对他解安庆之围不那么用心就有了心理依据。

标签: 安庆保卫战李秀成

更多文章

  • 安庆保卫战的失误 安庆保卫战太平军战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庆保卫战

    安庆保卫战安庆是天京的西大门,安庆失守后,天京的西面完全暴露在清军的面前,天京岌岌可危。安庆保卫战中太平军之所以战败不仅仅是因为其对手湘军的强悍,还因为太平军在这场战役中犯下的不少失误,这才致使数十万太平军被六七万湘军打得落花流水。安庆保卫战的失败,有多方面原因。客观上讲,太平天国的对手湘军是在镇压

  • 安庆保卫战时间 安庆保卫战中与湘军大战的太平天国将领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安庆保卫战

    陈玉成安庆保卫战发生于1859年夏,由于安庆的重要战略地位,清军死攻,太平军死守,两军伤亡极大,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安庆保卫战中与湘军大战的太平天国将领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陈玉成。与湘军大战后败走的陈玉成被手下出卖成为清军的俘虏,但他至死不降,最后被残忍地凌迟而死。安庆保卫战时间安庆是1853年

  • 昆阳之战胜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评价昆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胜败的原因是什么在昆阳之战中,王莽军的兵力有四十二万人,而更始起义军守城和外援的总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二万人。然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这决不是偶然的。归结其要旨,大约有这么几条: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统治,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 昆阳之战指的是什么 昆阳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指的是什么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

  • 什么是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发生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邑之围

    什么是马邑之围马邑之谋一般指马邑之围,马邑之围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公元前133年,西汉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1],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

  • 特洛伊战争:红颜祸水只是战争借口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特洛伊战争

    在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而跟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国家发生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洛伊战争。相传,征战特洛伊的统帅正是当时迈锡尼王国的国王阿伽门农。特洛伊战争经过10年的战争,迈锡尼终于征服了特洛伊,然而这个胜利却没能改变迈锡尼文明衰落的历史命运。10年的特洛伊战争消耗了迈锡尼大量的

  • 火烧赤壁:赤壁之战的火到底是谁放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万千木船到底是谁烧的?赤壁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典故就不在重复,今天我们来探讨赤壁之战里的万千木船,到底是谁烧的?真烧还是假烧?为什么要烧?烧了多久?我们先百科一下知识,木头是实物,古代造船99%以上是木头做的,当然还包括铆钉一些工具等1%左右的材料构造而成。赤壁之战然而木头是易燃物品,现代科

  • 汉朝的虎贲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虎贲军战斗力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虎贲军

    退避三舍意思是指主动退让90里,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舍是古代的计程单位,在古代的时候,行军以30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虎贲军退避三舍的故

  • 垓下之战楚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垓下之战

    楚军失败原因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三、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

  • 周康王攻鬼方之战位于中国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康王

    周康王姬钊(?―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钊,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鬼方(位于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是古代北方游牧族之一,经常侵扰中原地区。周康王攻鬼方之战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曾将其放逐至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