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十次俄土战争介绍 俄土战争对欧洲的历史影响 如何评价俄土战争

历史上十次俄土战争介绍 俄土战争对欧洲的历史影响 如何评价俄土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9 更新时间:2023/12/21 5:44:16

俄土战争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和土耳其在俄国内战中的干预通也被认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战争。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

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

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

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

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

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

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国和英、法结盟,谋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惨败,损失50万,1917年俄国又因为战争而崩溃,处于崩溃前夕的、已经沦为半殖民地、所辖的属地仅剩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这次算奥斯曼帝国获胜,但距离自身离灭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标签: 俄土战争

更多文章

  • 甘之战的意义: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甘之战

    夏后启武力登上华夏部落联盟领袖之位后,为了排除各部落的反对力量,与不服他统治的最高领袖地位的有扈氏展开战争,即甘之战。甘之战过程非常激烈,最后的结果是夏后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历史文献对甘之战过程的记载少之又少,只有夏后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

  • 滑铁卢战役爆发的原因 滑铁卢战役双方兵力对比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是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和第七次反法联盟之间的一场激战,这场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对欧洲大陆还是对拿破仑个人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滑铁卢战役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次战役的有关情况。滑铁卢战役滑铁卢战役简介:1815年战败被放逐到厄尔巴岛的拿

  • 拿破仑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中的经典战役有很多,像:马伦哥战役、奥斯特利茨战役、滑铁卢战役等。拿破仑战争经历了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不乏有经典的战役,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有胜利会有失败,但是作为著名的领秀,拿破仑完全展示了自己军事上的才能。滑铁卢战役画在拿破仑战争中的经典战役中,马伦哥战役可谓是拿破仑引以为傲的战役。此

  • 高丽蒙古战争的结果 高丽蒙古战争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丽蒙古战争

    高丽蒙古战争发生在高丽王朝与蒙古王朝元朝之间,这场战争可谓是旷日持久,从1231年一直持续到了1273年,蒙元统治者九次派遣军队去征服高丽王朝,战争的目的就是蒙元要求高丽王朝臣服于自己,而高丽王朝总是屡次违背蒙元的意旨,对蒙元的统治进行反抗,战争的最终结果是高丽王朝臣服。下面做一下高丽蒙古战争简介。

  • 中印战争的详细过程 中印战争双方兵力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印战争

    中印战争的第一阶断:印军在中国境内部署了100多个据点。这些据点最近的距中国哨所几十米甚至几米远,形成“面对面”的对峙,有的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来了。印度军队一步逼近一步,显然要打上门来闹事了。中印战争印度军队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推进&

  • 平津战役真实内幕 平津战役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简介: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

  • 金门战役为何惨败 金门战役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门战役

    金门位于厦门以东,距大陆最近处约5.5 海里。大金门岛面积为124平方公里,金门县城位于该岛西部。小金门岛面积为15平方公里。此外,尚有大担、二担等几个小岛。大金门东部山高岸陡,不易攀登;西半部地势较平坦,其北岸为泥沙滩,利于登陆,是国民党军的防守重点。岛上除少数要塞工事外,在登陆地段还加修了野战工

  • 夷陵之战发生在哪里 夷陵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

  • 孟良崮战役真相 孟良崮战役失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陈毅一句话镇住了想抗命不从的纵队司令,力挺粟裕,艰苦的攻坚战得以继续,陈毅和粟裕的这种配合始于抗战时期,1940年陈毅、粟裕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时,他俩一个任指挥一个任妇指挥,两人有过一段相得益彰的共事阶段。1946年9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开始集中统一指挥,陈毅是司令兼政委,粟裕

  • 卢沟桥事变是哪一年 卢沟桥事变是如何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的那个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 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根据蒋中正的传记《蒋中正》中收录的《何(应钦)上将军事报告》一文,以及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