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夷陵之战发生在哪里 夷陵之战简介

夷陵之战发生在哪里 夷陵之战简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3 更新时间:2024/1/23 14:35:57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

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夷陵之战始于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对夷陵之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所谓的刘备前军四万人的说法,主要就依据这时孙权向曹丕写的求救信上所说的刘备支党四万)。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夷陵之战发展到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

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夷陵之战进入反攻阶段。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眼下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夷陵之战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

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

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夷陵之战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步骘截击而死。夷陵之战中,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再加上他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中,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夷陵之战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后者立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夷陵之战的失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这场夷陵之战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标签: 夷陵之战

更多文章

  • 孟良崮战役真相 孟良崮战役失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陈毅一句话镇住了想抗命不从的纵队司令,力挺粟裕,艰苦的攻坚战得以继续,陈毅和粟裕的这种配合始于抗战时期,1940年陈毅、粟裕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时,他俩一个任指挥一个任妇指挥,两人有过一段相得益彰的共事阶段。1946年9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开始集中统一指挥,陈毅是司令兼政委,粟裕

  • 卢沟桥事变是哪一年 卢沟桥事变是如何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的那个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 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根据蒋中正的传记《蒋中正》中收录的《何(应钦)上将军事报告》一文,以及远东

  • 萨莫奈战争的后果:带来了严重的心里创伤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萨莫奈战争

    萨莫奈战争简介是这样,它是罗马的一场扩张战役。最终罗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夺取了富庶的平原。萨莫奈战争一共发起了三次。萨伯利人和罗马人一样喜欢扩张,将自己的领土发展到了意大利中南部。萨莫奈一族是萨伯利的支部,一开始和罗马的关系非常好,甚至为抵抗高卢结成过同盟。萨莫奈战争图片坎佩尼亚地区有许多城邦,资源

  • 十四世纪时期的瑞士长矛兵能够威震欧洲?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瑞士,长矛兵

    迄今为止,历史上最著名的佣兵之一,瑞士政府组织的雇佣军。瑞士雇佣军以特有的长枪方阵著称,而在欧洲的冷兵器中,长枪与长矛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所以,瑞士长矛兵往往成了瑞士雇佣军的代名词。14世纪早期可以被称为瑞士的不过是阿尔卑斯以北,苏黎世湖以南的森林四州即施维茨同盟,周边一些山地部落都依附于巴伐利亚

  • 定川寨之战宋军失败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定川寨之战

    历史上的“定川寨一战”,是宋夏战争中记载最为模糊混乱的一次战役,在各种史料间漏洞百出,都不能够自圆其说,而今天人们关于这场战役的事件,多是从《宋史·王沿传》中的来的,其中关于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葛怀敏头上,说是他不听王沿的命令,没有在瓦亭寨或第背城扎寨,而是轻率冒

  • 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被击沉的航母战舰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途岛战役

    自山本五十六1939年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开始,他竭尽全力扩充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并把部分战列舰改为航母,到1941年12月,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拥有了“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

  • 越南历史介绍 越南国旗 越南人口数 历史上越南历任国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越南

    越南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期已有先民活动,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出现东山文化,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话传说提到约四千年前出现最早的王朝鸿庞氏,中国秦汉时期接触并征服北部(红河三角洲)及中部后,越南情况乃有可靠的文献记载,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10世纪前期,越南处于中国统治之下,中国文化大量输入。93

  • 蒙古国历史介绍 蒙古国国旗 蒙古国人口数 历史上蒙古国可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蒙古国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 ул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是乌兰巴托,也是蒙古最大的城市,蒙古国的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

  • 战国浊泽之战简介 浊泽之战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浊泽之战

    《战国策》上,记载有关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是公元前369年,赵、韩两国联军在浊泽一代与魏国大军的进行的一场大战。赵、韩联军实力强劲,原本大有胜算,却因两国互不信任,各有盘算,而导致利益出现分歧,未能同心协力,最终丧失了战略优势。而本处劣势的魏国终因敌人的内部矛盾而反败为胜,避免了被分裂的命运,这便

  • 日本侵略军“三光政策”的形成始末 抗战期间日军为何实施“三光政策”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光政策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欲使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疯狂野蛮的屠杀和掠夺,他们人性沦丧、兽行肆虐,对抗日根据地军民实施杀光、烧光、抢光的暴行罄竹难书,那么,日本对华的“三光政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