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崖山海战参战人数 崖山海战的背景是什么 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会发生什么

崖山海战参战人数 崖山海战的背景是什么 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会发生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02 更新时间:2023/12/15 12:06:42

崖山海战参战人数有多少

‍‍崖山海战参战人数中,宋朝方面的军队有20万人,战船有一千余艘。宋朝的20万军队是来自各地的勤王军队。宋少帝逃到崖山后,各地的勤王军队汇集到岭南的崖山,在这个地方抵御元军的进攻。

崖山海战图片

崖山海战参战人数中,元军的参战人数有2万余人,这两万余人中有很多民族,蒙古人只有1000人,其余的人中有汉人、金人、契丹人、西夏人等。蒙古在当时已经征服了很多地区,军队中民族成分混杂。

宋朝在崖山海战参战人数中,虽然有20万人,但是这20万人非常混杂, 战斗缺乏统一性。当时南宋,被蒙古军打败,从浙江逃到福建,又从福建逃到广东。军队人数虽然多,但是都是一些溃败的军队临时组织起来的,士气低落。

蒙古在崖山海战参战人数中,只有2万人,但是这2万人都是精锐士兵,而且当时的蒙古军队从浙江一路打到广东,势如破竹,士气高涨。蒙古军队的人数虽然少,但是战斗力却非常高。

崖山海战中,宋朝的参战人数远远大于元朝的参战人数,但是宋军最后却全军覆没,宋军的20万人败给了元军的2万人。虽然这个事情看起来很离奇,但是却很容易解释,当时的南宋王朝已经几近灭亡,蒙古军队的强悍给了宋军很大的震撼,宋朝20万人中有很多士兵是前线溃退下来的,他们见识到了元军的勇猛,在崖山海战中根本没有底气。

‍‍

崖山海战的背景是什么

崖山海战,是指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历史少见的大规模海战,那么崖山海战的背景是什么呢?

赵昺剧照

1206年,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统一漠北各部,建立蒙古并称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六年,宋朝未经充分的准备,即遣军收复原宋南京、东京、西京,被蒙古军击败。1271年,元朝建立。次年,元朝派兵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这也成为崖山海战的背景之一。

元军在襄樊之战中大破宋军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德祐二年宋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称帝。自那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赴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将领向元朝称降。张世杰等人抢夺船只出海。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却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大病一场。左丞相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亲自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最后死于异乡。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崩逝。继而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为帝,年号祥兴。赵昺登基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护卫著赵昺逃至崖山,并成立据点,打算继续抗元。不久之后,在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生擒,以此为崖山海战的背景下,在陆地的抗元势力就此覆灭。

崖山海战的双面评价揭秘

‍‍‍历史上关于崖山海战的评价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宋朝军队在崖山海战中奋勇抵抗,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宋朝军队切断自己的退路,背水一战,与元军决一生死,以此来保卫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宋朝的领土仅剩下崖山这一个地方,但是这些宋朝的兵民没有选择投降。

忽必烈雕像

历史上关于崖山海战的评价还有另一方面。元朝在集聚了力量后,开始进攻南宋。沿着东南海岸,元军将南宋的皇帝逼到了广东地区。元军打赢了崖山海战,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华地区。北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只是小格局的统一,但是元朝却是大格局的统一。

元朝的皇帝忽必烈在评价崖山海战的时候,并没有贬斥他的敌人,而是非常赞赏这些南宋军民的抗争精神,他号召蒙古人要学习这样的精神。周恩来在评价崖山海战的时候,说崖山海战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崖山海战的遗址要好好保存,要让后代人铭记崖山海战的精神,在极端情况下也不要屈服。

近年来,网络上有些关于崖山海战的评论很不和谐,这些言论中指出,崖山以后无中国。他们认为,汉人的宋王朝在崖山以后已经灭亡了,新建立的元朝是胡人的王朝,这种言论明显是破坏国家统一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论是汉人的宋朝还是蒙古人的元朝,都是中华民族的朝代。

宋元崖山海战详情介绍

‍‍

宋元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参战双方是南宋方面和元朝方面。南宋方面有军队20余万,元朝方面有军队2万人。南宋方面的战船是1000余艘,元朝方面的战船是400余艘。双方在崖山附近的海面上进行海战。

陆秀夫雕像

宋元崖山海战前,南宋遭到元朝的猛烈进攻,先是南宋方面丢失了临安,皇帝逃到了福建的泉州,接着泉州被元军攻陷,南宋皇帝逃到了广东的崖山。广东的崖山往南是大海,再往南是海南岛,但是海南岛上没有多少资源,崖山成为了南宋的最后一块基地。因此南宋方面聚集20万人在此背水一战。

宋元崖山海战中,南宋方面的指挥官张世杰命令所有的舰船都用铁索连上,并且将所有的战舰聚集在海港里。元朝方面的指挥官是张弘范,张弘范看到南宋的战船连在一起,就用火攻来打击南宋的水军。

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中没有犯曹操一样的错误,他命人在战船上涂上湿泥,并且在船上准备好长木棍,以此抵住元朝方面的火船。张弘范看到火攻不行,就调集了大量的回回炮,以火炮轰击南宋的战船,但是火炮无法安置,最后告败。

最后,元军的战船向前猛冲,冲入宋军阵中,与宋军在船上展开了弓弩战与白刃战。宋军在白刃战中极具劣势,近20万人被杀,尸体漂浮在海港上。南宋方面的陆秀夫在看到宋军的败象以后,背着少帝投海自尽。

‍‍

崖山海战和澎湖海战有什么相同点

‍‍崖山海战和澎湖海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少数民族王朝的最后一次统一战役。崖山海战是蒙古人为了消灭汉人政权南宋而发起的一次海战,澎湖海战是女真人为了消灭汉人政权台湾而发起的一次海战。

澎湖海战图片

崖山海战和澎湖海战的交战各方也有相似点。崖山海战,南宋的水军占有很大优势,是参加过海战的军队。崖山海战中的元朝水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只参加过大江大河里的战斗,并未参加过海战。澎湖海战中,清朝的水师也是短暂时间训练出来的,作战经验不多,与元朝的水军差不多。澎湖海战中的台湾水军和南宋水军一样,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台湾水师源自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武装商船,长期在东南沿海活动。

崖山海战和澎湖海战的结果类似。经验稀少的军队打赢了经验丰富的军队。崖山海战中,经验稀少的元朝水军打赢了经验丰富的南宋水军。澎湖海战中,经验稀少的清朝军队打赢了经验丰富的台湾水军。南宋水军与台湾水军都是实力雄厚的一方,但是却在战争中输了。

崖山海战和澎湖海战的结果虽然出人意料,但是却符合历史的规律。无论是南宋还是台湾,他们当时只有一小块领土,虽然水师力量超过敌人,但是总体实力却比敌人差得远,因此他们最终失败了,他们是无法阻挡历史统一的进程。

‍‍

标签: 崖山海战

更多文章

  • 柏林战役德军的战斗力 柏林战役双方死伤多少 二战期间柏林战役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柏林战役

    柏林战役德军的战斗力分析柏林战役对于世界历史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如果没有苏联红军206万人投入柏林战役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因为柏林战役德军战斗力可以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柏林战役之前德国号称80万人,一共集结了48个步兵19个摩托化16个装甲师,除此之外还有七

  • AD1945年的南阳战役:抗战中中国对日本最后一战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阳战役

    抗战中中国对日本最后一战是哪次战役?说到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始点,过人没有不知道的,始于1931年9月18日的沈阳北大营,但很少有人知道,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9日的宛西芦沟村马鞍桥。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秦俊,原题:《中国对日最后一战》本文系节选史学界普遍认为,在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在正面

  • AD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经过 萨拉托加大捷美国获胜的原因 对萨拉托加大捷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萨拉托加大捷

    萨拉托加大捷的经过与北美独立战争相关的史书中,都有提及萨拉托加大捷起因、萨拉托加大捷经过以及结束。通过了解萨拉托加大捷经过得知,美国军民在对抗英军过程中,以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毅力赢得了胜利。萨拉托加大捷英军首领威廉豪将军成功夺取费城后,一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威廉豪将军没有想到仅用一个战术就迷惑住

  • 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 衡阳保卫战的评价如何 衡阳保卫战的影响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衡阳保卫战

    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怎样战史资料对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的记载少之又少,倒是口传信息较多。有的人说他们战死了;有的人说他们坚持了47天,最后投降;又有人说他们叛国,那么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究竟如何呢?方先觉旧照在一九四四年的6月27日,日军闯入衡阳,国民党派兵围剿,军事委员会命令方先觉带领第十军镇守衡

  • 中越战争故事 中越战争死亡的人的数量 中越战争三光政策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越战争

    中越战争故事介绍中越战争是发生在近代的一场战争,它发生在1979年,持续的时间很短。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最古怪的战争之一,它的起因不明,胜负成谜。中越战争对许多参战的中国军人影响很大,战争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哭笑不得,让人无法理解,让人心生畏惧。中越战争图片从发生的中越战争故事中可以看出越南军队的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夷陵之战简介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 夷陵之战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那么这场战争的经过是如何的呢?夷陵之战简介夷陵之战,又称彝陵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哪一年?赤壁之战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决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这场战役在我国历史上因以弱胜强而闻名,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官渡之战简介 官渡之战曹操战胜了谁?官渡之战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 奥斯特里茨战役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奥斯特里茨战役结果如何 奥斯特里茨战役评价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奥斯特里茨战役

    揭秘奥斯特里茨战役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关于奥斯特里茨战役为什么能以少胜多这个问题,史料有众多记载。拿破仑画像奥斯特里茨战役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拥有拿破仑这样杰出的军事指挥。乌尔姆战役中,拿破仑已经将自己强大的军事才能体现出来,乌尔姆战役结束后,拿破仑决定继续进攻奥地利,并且占领奥地利首都维也

  • 特洛伊战争持续几年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特洛伊战争的引发者究竟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特洛伊战争

    解析特洛伊战争一共持续几年特洛伊战争是发生在古希腊的一次战争,发生的地点是现在地中海附近。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普遍认为是美女海伦,为了抢夺一个名叫海伦的绝世美女,斯巴达王与帕里斯短兵相接。但是有学者推测,这场战事其实是一场盟军对抗迈锡尼王国军队的战争。特洛伊战争持续几年也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特洛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