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南明当时拥有很多政权,弘光政权为何一年时间都撑不了?

南明当时拥有很多政权,弘光政权为何一年时间都撑不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92 更新时间:2024/1/21 2:48:17

公元2644年,清军入关赶走了李自成,至此清朝最终代替了明朝入主中原。然而此时的清朝还不敢放松警惕,因为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在南京留了一套灾备系统,所以此时的明朝还是有余力的,至少明朝当时在南方还有几十万大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然而事实上,清朝真的是高看了这些人了,从1644年到康熙平台整整38年,南明当时拥有很多政权,然而大部分政权连一年时间都撑不了,尤其是弘光政权。

当时弘光帝坐拥南方半壁江山,还有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外加上当时还有长江天堑作为屏障,然而天时、地利外加上人和都救不了弘光帝,仅仅1645年弘光政权灭亡了。

要知道在南明诸政权之中,以弘光占地最广,拥兵最多,实力最强,而如此强大的政权仅仅一年便被清军击败,而清军打败弘光帝之后更是发动了令人震惊的“扬州十日”,那么弘光政权是因为什么而灭亡呢?

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弘光帝荒唐透顶所以才导致弘光政权自取灭亡。

如果提到明朝灭亡,我们第一印象就是“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党争,党争导致的后果就是本来可以定下的决策因为双方僵持不下,最后不了了之。

虽然最终崇祯帝铲除了魏忠贤,可是这并不代表明朝党争就结束了,东林党内部还有几个不同的团体,所以这就导致崇祯当初在决策国家大事上总是被政局左右。

而南明的那帮书智障者显然没有吸取教训,就比如弘光帝继位来说吧,当时崇祯帝的几个儿子都去向不明,唯有从旁系亲属之中寻找继承人。

福王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从血缘上福王朱由崧是绝对最适合,然而南明的那群书智障者这时候又要“内讧”了。

他们撇开祖制不谈,这个时候要主张立贤了,比如桂王、潞王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全部通通都摆上台面了,然而这些东林党根本不认识他们又怎么知道他们“贤”呢?

最终马士英和江北四镇的军阀联合拥立了福王朱由崧,而这就导致后来的弘光帝不再信任东林党,而马士英也因为拥立和东林党分庭抗礼,最终南明又陷入内乱之中,当清军压境之时他们还在内讧,岂有不灭亡的道理?

说实话虽然在拥立福王一事上,东林党棋差一招,而且由于和前代福王的矛盾也是他们不拥立朱由崧的一个理由。

可是他们当初不拥立福王的理由也没有错,因为当时福王确实毛病不少,他的父亲就是朱常洵曾经离皇位就一步之遥,后来败给了朱常洛之后就到了洛阳。

然而朱常洵在洛阳可谓是“洛阳一霸”,在当地欺压百姓可以说是无恶不作,甚至李自成攻洛阳之时明明家里有余粮却不肯救济明朝军队,最终自己被做成了“福禄宴”。

而朱由崧可以说遗传他老爸这一点,当马士英拥立他继位之后他就把朝政交给了马士英,自己就每天寻花问柳在后宫之中醉生梦死,而这就加剧了东林党和马士英之间的争夺,所以这一点来说弘光帝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当时明朝在北方的军队差不多都被崇祯给败光了,而在南方却还有不少人马,这其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北四镇”,他们分别是: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外加上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以及郑芝龙等等,构成了当时的南明防线。

然而这些人手上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私兵,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经过像样训练的,平时叫他们维持治安可能都困难的,你叫他们去打仗,可能吗?

当时江北四镇之中就分成了两派,高杰和黄得功属于抵抗派的,而刘泽清和刘良佐则后来投降了清军。可是面对清军,他们谁都不想先上,都想让对方先上,自己之后在收割果实最终不费吹灰之力。

而就是他们这样拥兵自重畏缩不前的局面让清军找到了战纪,先是买通高杰手下暗杀了高杰,之后收服了刘泽清和刘良佐,最后才收拾黄得功。

而当江北四镇被收拾了之后,弘光帝就真的没有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了,最终只能乖乖的看着政权的灭亡,而史可法本人虽然有气节,可是他能力实在太差了,扬州虽然号称攻了一个月,可是事实上清军发起攻击只有一天,而史可法连一天都守不住。

所以弘光政权仅仅一年失败的原因与其说清军太强大,倒不如说弘光政权从上到下太过于荒唐以至于自取灭亡。

标签: 历史南明弘光政权

更多文章

  • 潘璋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关羽和黄忠都奈何不得他?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潘璋,关羽

    刘备凭借个人魅力吸引了不少贤人志士,如号称“武圣”的关羽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还有诸葛亮、张飞等,都是流传百世的大人物。但是有一人连关羽和黄忠都不能把他怎样,这个人就是潘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很好奇潘璋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关羽和黄忠都奈何不得他,他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 随着时间的流失,历朝历代的王爷权力各有哪些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王爷,权力

    在古代爵位制度中,王爵作为最尊贵的一级,自两汉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了清末。不过,严格来说,传统意义上的王爵其实直到魏晋之后才开始出现,两汉时期的王爵并未纳入爵位制度,而只是作为诸侯国王存在。当然,王爷的权力,各个时期也略有不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朝以前,“王”乃是对诸侯和

  •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纳妾,宋朝

    对于中国古代,大家最羡慕的肯定是古代男人的三妻四妾吧,可是呢,这个又有点不现实,大家知道原因吗,因为贵,在中国古代,虽然妻子是原配,妾的地位比较低,可那也是个人,不到什么天灾人祸,你想纳妾,那是非常难的,还是一个字,那就是贵,古代纳一个妾有多贵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宋朝

  • 康熙虽然爱屋及乌,但一岁就当太子的胤礽为何被废了?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康熙,胤礽

    如果说历史上哪位皇帝起初只是凭借着“感情”去立太子的话,那肯定是康熙了。当年他爱屋及乌,因为对胤礽母亲的宠爱,所以在这个儿子一岁的时候,就封他为皇太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虽然说皇帝一心在世人面前极力夸赞和推崇他去,可我们其实都能看出来,这明显就是“溺爱”不是么?而且这种做

  • 佛教中的“袈裟”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讲究呢?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世界,袈裟

    很多看过西游记的人都对唐僧身上的锦襕袈裟印象深刻,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唐僧的那个红色披衣就是袈裟,但其实是不准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袈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袈裟。首先袈裟在梵语中是不正、染、浊、杂的意思。也就是说袈裟本身不是特指衣服,我们所理解的袈裟其实只是袈裟这个大类中的一类,比如出家人化来

  • 胤禵作为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他为何被康熙给废掉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胤禵,康熙

    众所周知皇帝是有三宫六院的,后宫佳丽三千嫔妃的数量是不在少数的,所以根据一般定律来说,皇帝的皇子皇女们也应该是在多数,这些皇子皇女们地位不低,即使不受宠爱人生也不会太差。但是皇子作为有希望可以继承皇位的人,自然是少不了明争暗斗的权谋,所以寿命这个东西就很具有不确定性了,尤其是子嗣,也就更是无法保证。

  • 权臣可以毫无忌惮的废除皇帝,为何却不敢自立称帝?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权臣,皇帝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权臣,如曹操,赵高,严嵩等人,无一不是权臣中的翘臀,而这些人权力之巨大,权倾朝野,甚至可以毫无忌惮的废除皇帝,即便他们如此猖狂,他们也不敢废除皇帝自立,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开篇便早已解释了为什么臣子不敢篡位的原因。《资

  •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如何成为一代文学之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宋词,文学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

  • 北宋初年人口650万左右,至徽宗年间如何发展数千万人口?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北宋,人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一个朝代,但经济上却有较大发展,南方生产繁盛,农业、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代普遍实行了淤田的耕种方式,既用浑浊的河水灌溉河边的田土,完成了南方的水稻土的开发,使亩产增加,粮食生产的发达,就成为了大量

  • 刘燮:宋明帝刘彧第六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刘燮(470年-479年6月25日),字仲绥,南朝宋宗室,宋明帝刘彧第六子,母为谢修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泰始六年四月癸亥(470年6月14日),宋明帝刘彧封刘燮为晋熙王,食邑三千户,出继宋文帝第九子刘昶。元徽元年(473年),使持节、监郢州、豫州之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