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军机处当初手握重兵 清朝灭亡前为何会被撤销

军机处当初手握重兵 清朝灭亡前为何会被撤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86 更新时间:2024/1/25 11:52:47

对清代军机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灭亡之前,手握重权的军机处为什么被撤销了?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用兵西北。

为了保证军令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去,雍正皇帝在他寝宫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处设立了一个临时办事机构——军机处。在经过多年的演变后,军机处成为清代的中枢机构。在军机处办事的军机大臣,被称为“中堂大人”——那就是相当于宰相了。

无数大臣做梦都想进入军机处,当上军机大臣。

晚清名臣张之洞多年担任总督、巡抚级别的封疆大吏,位高权重,两慈禧太后都要在处理一些军国要务时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但是,他在晚年时依然梦想进入军机处,当上军机大臣。这个梦想,一直没有实现,直到1907年,张之洞才如愿以偿地由湖广总督转任军机大臣,高高兴兴地进京到军机处上班了。

可是,谁能想到,手握重权的军机处,在运行了180多年后的1911年,竟然被清廷撤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与“清末新政”有关。

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廷终于意识到变法的必要性,便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于1901年动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为“清末新政”。吊诡的是,“清末新政”内容与几年前的“戊戌变法”相差无几,前者涉及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等方面,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清末新政”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要求设立颁布宪法、组织责任内阁。

1910年10月3日,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资政院召开第一次会议。当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已经死去,皇帝溥仪年龄还小,没办法治国理政,便由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出席会议,并亲自致开幕词。

在资政院会议上,来自各省的代表提出颁布宪法、组织内阁;其中奉天代表更是要求第二年就召开国会,并提出军机大臣的职权不明,要求由责任内阁代替军机处。

“军机大臣职权不明”,是资政院代表们要求撤销军机处的理由之一。其实,这件事还有一个直接的导火索。

在当年8月,湖南省巡抚杨文鼎发行地方公债 120 万两,没有把这件事提交咨议局通过,咨议局代表们随即将杨文鼎告到了自己的上级机关——资政院。资政院裁决杨文鼎发行公债未经咨议局议决,属于剥夺咨议局权限,应将发行公债事宜交由咨议局议决,并对杨文鼎赋予相应处罚。

但是,一份由军机大臣副署的谕旨却表示,这件事确实属于“疏漏”,但是仍然须“遵前旨办理”。这就意味着,资政院“反对无效”。

资政院的代表们非常愤怒,强烈要求领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来资政院答辩。

傲慢的奕劻自然不屑来资政院,只给了一份简单说明。资政院代表们自然不非常不满。

就在这时候,云南、广西又发生两起总督、巡抚绕过咨议局擅自行政的事件。军机处在处理此事时,又绕过了资政院,把它交给盐政大臣与民政部察核,等于是完全不把资政院放在眼里。

资政院的代表们再次被激怒了。他们很快通过决议,对全体军机大臣进行弹劾,并要求立即撤销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在责任内阁没有成立之前,军机处必须对资政院负责。

向来骄横惯了的军机大臣们,当然不甘心“屈尊”于资政院之下。可在“清末新政”的大背景下,他们也不敢过于放肆,便采取了“以退为进”的办法,干脆搞了一个集体辞职,以此要挟清廷。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摄政王载沣脸上无光。他只好出面来收拾场面。在他的运作下,清廷将资政院的弹劾案子和军机大臣的辞职奏折都留中,不交决议,也不批复。

当然,历史的洪流浩浩汤汤。责任内阁取代军机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911年初,责任内阁的设立进入快车道。

1911年5月8日,清廷宣布裁撤军机处,成立由13名国务大臣组成的责任内阁。到此为止,已经运行了180余年的军机处被撤销,烟飞云散。

不过,责任内阁虽然成立了,却未能挽救病入盲膏的清廷。几个月后,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清廷的第一枪,引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宣布退位。享国近300年的清代就此灭亡。

标签: 历史清朝军机处

更多文章

  • 不怕皇上召见,就怕皇上赐饭 清朝官员为何会谈饭色变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清朝,官员

    对清代官员和皇帝赐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皇帝常常举办宴席,邀请百官参加,为何官员都惧怕被赐饭呢?在清代,官员想要安稳吃到皇帝恩赐的一口饭,所经历的艰辛远超我们的想象。皇上在古代所处的位置自是不必多说,文武百官平时能见到皇上,都是极为荣耀的事情。而清代又是历朝历代中最

  • 老十三和年羹尧相比 雍正为何不让十三出任大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雍正,年羹尧

    还不了解:雍正和年羹尧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帝为什么让年羹尧当大将军,却不让十三爷出任?雍正登上皇位,开始整顿国家朝政,扶助自己上位的邬思道雍正不用他了,高毋庸这些家臣也被雍正弄得不知所踪,颇有些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气氛。老十三此时一度非常消极,不理国家大事,藏在府

  • 清朝军机处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内阁的权力很大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清朝,军机处

    还不了解:清代军机处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军机处从何时设立?为何在内阁外又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呢?清代为何要设立军机处?其实这主要是清代皇帝适应中国封建君权不断加深的这一历史大背景之下所做出的决策。次要原因则是雍正皇帝在处理西北军务时的现实需求所导致。明代内阁制度建立于

  • 清朝官员帽子上的珠子是什么 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清朝,官帽

    还不了解:清代官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官员帽子上的小珠子有什么用?看似不起眼,放在现在非常值钱。清代是满族建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全国性政权,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贵族结合以往的民族特色,融合千百年来的汉族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制

  • 隆科多为雍正上位立下大功 隆科多为何后来背叛雍正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雍正,隆科多

    对雍正和隆科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雍正登基时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后来会背叛雍正?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弥留之际,隆科多被康熙召到御前,接受顾命。因为拥戴新君雍正有功,隆科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然而,五年后,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 清朝正一品官员待遇是什么样的 光养廉银就有300万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清朝,正一品

    还不了解:清代正一品官员待遇有多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大量的清代影视剧当中,我们就能够得知,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什么正一品从一品之类的,就是清代的官员等级。这种官员等级制度是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从之别,如前面所说的正一品、

  • 此公主的生母是宫女,却受三代皇帝宠爱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此公主的生母是宫女,却受三代皇帝宠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她的生母是宫女,14岁逾制乘金顶轿风光大嫁,一生受三代皇帝宠爱。古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下,而说起皇帝的女儿,似乎也与联姻这样的字眼联系了起来,为联姻公主几乎将自己的青春全部葬送,没有自由还必须忍受。不过在

  • 李隆基盛宠杨贵妃那么多年 两人为何没有一个孩子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杨贵妃,李隆基

    千古美女杨贵妃,被李隆基独宠11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妃子,就是杨贵妃。世人都了解,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而且是“独宠我一人”的那种。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杨贵妃其实本来是李

  • 窃符救赵的事件结束后,信陵君魏无忌到底是什么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窃符救赵,魏无忌

    信陵君,即是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将领。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提到信陵君魏无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窃符救赵”这一成语典故。值得注意的是

  • 吴三桂曾迫使清军主帅不敢出战,为什么还是输掉了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吴三桂,清军

    三藩起兵,是清朝入关以后的一个大事件。在三藩之中,主角当然是吴三桂。在吴三桂起兵之时,声势颇为浩大。他在云南振臂一呼,即有督、抚、提、镇大员共计二十人响应,且能出兵十余万迅速“接收”西南数省,远非“众才一旅,人唯八千”、没有立锥之地的洪杨之辈可比。不过,周军(吴三桂所建政权名号为“周”)的战绩还远不